20年追梦,「慢公司」京东水滴石穿
「核心提示」
一家曾不被看好的“慢公司”,为何能一次次穿越周期?
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信息化、工业化和资本市场逐步成熟的助推下,诞生了很多依赖资本和市场红利生长起来的快公司,其中以房地产、互联网两个行业尤为典型。
甚至有一段时间,快公司成了创业的代名词,出现了诸如“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样的商业论断。
今年已经20岁的京东,相比起同行,更像是个“慢公司”。虽然这20年间从中关村一家小公司发展到如今收入过万亿的世界500强,但京东的增长除了表现在收入和流量上,还体现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上。在全行业都在做流量平台时,京东却在自建物流、自建客服,下“笨功夫”将基础设施做厚做实。
慢下来、做长期的事,不仅体现在供应链基础设施方面,更是京东的商业信仰。同样是做低价,京东不是单纯依靠补贴,而是不断提升后端供应链效率、降低履约成本,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更可持续地实现产品、价格、服务的优化。
据京东消息,截至6月18日23时59分,2023年京东618增速超预期,再创新纪录,大量品牌商家获得增长。
与单方面谋求价格、流量优势不同,“35711”梦想是一个集合了产业链联动、投资者回报、业务均衡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全方位目标,也是京东行稳致远发展理念的体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什么让石头漂在水面上?答:是速度,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飘起来。”
回溯过去20余年,中国商界围绕“快”有过多次有趣的论断。彼时,中国经济多年保持近两位数高速增长,市场也乐于用简单的资本逻辑武装缺乏长期价值和生命力的公司。财富热潮之下,蒙眼狂奔成就众多造富神话。
尤其是在以“快”著称的互联网行业,新秀们各领风骚三五年,但随着产业趋势和产品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牌桌上的玩家也随之风水轮流转。
ofo、摩拜共享单车在巅峰时期被网友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在资本助推下,疯狂烧钱补贴用户抢占市场份额。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至今在很多城市的荒郊野岭,都能看到数以万计的共享单车被废弃在“单车坟墓”。最终,摩拜被美团收购;ofo破产,至今欠1000多万用户押金未退。
同样疯狂的还有互联网金融,巅峰时期,全国仅P2P平台就超过万家。为了快速做大规模,P2P平台盲目高息揽储,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爆雷潮起,行业迅速归零。
诸如此类,这些昔日的明星企业贪大求快,以为挟资本红利能刷出一个赢者通吃的局面,但却忽视了用户的核心价值,最终输了未来。
相反,那些“慢”公司在“快”时代并不是最耀眼的,甚至一度不被外界看好,反而依靠稳扎稳打,步步为“赢”。
在电商发展初期,拼价格抢用户被奉为圭臬,却忽视了消费者对网购最直观的感受:物流配送。彼时,用户下单后,不仅配送时间长,暴力分拣导致物品损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京东以3C数码品类起家,不仅价格贵,而且更容易损坏。用户可能在签收时看不出异样,但一开机却发现坏了,最终,不满转化为网上对京东的骂声。
刘强东为此没少头疼,2003年甚至亲自当京东“1号客服”,调好闹钟,凌晨2点起来回复客户问题,直到没人再问,才躺回地铺,将闹钟再次拧到2小时后响。睡地板、被闹钟惊醒的日子,刘强东扛了四年。
2007年,京东提出自建物流计划,以一己之力掀开了电商物流改革的序幕。当时,业内不少大佬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重资产运营的京东犯了方向性错误,将来会被沉重的负担拖垮,成为悲剧。
但此后十几年,京东仍然持续对物流基础设施大手笔投入,多轮融资募集的资金相当大比例被投入物流建设。
这种投入的结果是,在大部分城市,京东实现了“211”限时送达,与竞品相比领先了不止一个身位。在“当日达”“次日达”成为服务标配后,即时配送又成为京东为电商行业提质增效的试验场,实现最快10分钟配送到家。
原本只是电商衍生配角的物流反倒成了京东的金字招牌。“京东自营”代表的高品质、“京东物流”代表的快速精准配送,可能是电商行业用户认可度最高的组合之一。自建物流的“慢动作”,成了京东攻城略地的“快招”。
事实证明,在别人蒙眼狂奔时,京东并不是没有加速前进的能力,而是主动选择“慢”下来,追求更高质量发展。
只能活2.9年。
这是全国工商联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中测算的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报告还显示,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
京东开始创业于中关村,这是一个中小卖家云集的地方。很多80后、90后都有在中关村购物被骗的经历:看好一款电脑,交了钱后,卖家却说没货,临时推荐另一款“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最终用高价买了便宜货,吃了哑巴亏。
诸如此类以次充好、兜售假货水货的行为,虽然让商家赚到了快钱,但也让消费者逐渐对中关村失去了信任。如今,不仅中关村很多小卖家早已不见踪影,就连中关村大卖场也关门歇业,成了历史的回忆。
京东曾经是中关村一家只有4平米档口的微型企业,能够脱颖而出不是靠欺骗赚快钱,而是“沉”下心来经营。
实际上,物流的苦差事只是表象,背后则是对制造业、供应链的数智化改革。把杂乱无章的供应链信息整合成可视化数据,用于提升企业生产、商品流转、仓储等环节效率,对传统电商而言无异于降维打击,最终转化为京东的竞争力。
对很多传统企业来说,生产的产品卖不掉是很头疼的事,不仅占用库存,滞销造成的产品贬值很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此外,传统制造业离一线消费者较远,对市场需求变化没那么敏感,造成生产的产品不对消费者胃口,或者错过市场风口,白白浪费了商机。
京东供应链系统实现了“进销存”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厂家可以基于数据测算每月销售情况,再根据相应的节点匹配适量的货。这样一来,企业进销存动态平衡,效益大幅提升。
而京东基于供应链优势与企业联合研发新品的C2M模式,也帮助舒泰神、TCL这样潜心制造的企业敏锐捕捉到市场潜在需求,把握住了市场先机,开发出多款销量10万+的爆款产品。而这奠定了京东参与电商竞争的基础。
2023年,低价成了电商行业竞争的关键词。与一般平台用补贴拼价格不同,京东的价格优势来源于供应链整合。许冉表示,“多、快、好、省”是京东的不懈追求,服务更多用户是京东奋斗的方向。未来京东将重点围绕“省”和“多”,通过打响低价心智进一步触达广泛的下沉市场增量用户。
“低价是一种系统化的综合能力,根基在于供应链,在低价背后,是立足于供应链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高的运营效率。京东在提升供应链效率上积累了20年,有足够的能力实现优品低价,确保价格打折、品质不打折、服务不打折。”许冉说。
发展逻辑的改变,势必改变企业的估值。在“快”时代,人们习惯用估值的视角评估一家企业,却忽视了企业内在价值。其实,企业的价值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就电商企业而言,企业的价值不是比谁的补贴高、价格更低,而是回归商品品质、购物体验、物流配送、供应链整合等基础环节。
在京东的“35711”梦想中,3家收入过万亿、净利润过一百亿美元的公司,5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正是这种评价标准的体现,也是京东20年深耕行业的必然结果。
京东的20周年庆典,恰逢父亲节,为此庆典设计了一个走心的节目:“京二代”们登上舞台,为线上药师爸爸、程序员爸爸、客服爸爸们亲情献唱。
从上述人性化的设计,就能理解京东为何把“拥有超过100万名员工”被写进京东的“35711”梦想,因为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度比单纯商业的成功更重要。
在互联网江湖中,员工的长期价值或许被忽视了,甚至成了行业跌宕起伏的牺牲品。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发展增速下降,不少企业在降本增效时,率先选择对员工开刀。
而京东却选择在社会责任的天平上放更多的砝码。2022年11月,刘强东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自2023年1月1日起,公司高管降薪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与此同时,又大幅提高基层员工的福利待遇。
2022年9月,京东物流收购德邦,也意味着员工一下增加了十几万人。虽然德邦为正式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且缴纳比例较行业高出不少,但仍有不少外包员工无法享受这一福利待遇。
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京东的这一举措无疑为行业打好了样板。
而“35711”梦想中,为国家纳税1000亿则体现了京东对社会的大爱。纳税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商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但早在25年前,年仅24岁的刘强东刚开始创业时,就将“不卖假货水货、不偷税漏税、不行贿受贿”作为京东的商业信仰。
此外,在一些大厂关注高客单价的一线市场时,京东把大量资源用于孵化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让低线市场用户跟北上广深用户享受同质、同价、同服务。如今,低线市场也成了京东最亮眼的业绩增长点。而在未来20年,京东的乡村振兴“奔富计划”还将带动超1亿农民增收,走向共同富裕。
20年间,从电商一个不起眼的后进入者,蝶变为行业标杆,京东“沉”下心来做“慢动作”,为自己找准了“快车道”,也改写了电商行业乃至互联网的叙事规则。而这,仅仅是京东未来20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