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画/2020.04.15
《雅典学院》
宽800厘米
壁画
1510-1511年
作者:拉斐尔
梵蒂冈博物馆
拉斐尔在这幅巨型壁画中,描绘了当时这个学院里的哲学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进行学术探讨的热烈场面。场面中央是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他们在激烈地争论着,场面人物众多、姿态各异,写实生动。这是一幅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雅典学院》的主角:达芬奇扮的柏拉图、米开朗基罗扮的亚里士多德。他们从画面的视觉中心热烈地向观者走来,坚定地踩着渐变透视的大理石之地,让人觉得他们就是智慧的象征,造型及颜色都显出了壁画特有的质地。
画中的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似在说明实体感官方是真实的存在,而其老师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世间万象皆来于先有的那个永恒不变的理念。这两个手势一上一下,表达了师生思想源头的分歧。倒是应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雅典学院》的台阶及圆拱空间的纵深感,让人觉得智慧也是有等级的,学问需要不断攀登,画中的每一个人无论穿着长相,或讨论或读书或沉思,都比较积极向上,我想应该是大家关注着哲学,就不容易被琐碎的生活所裹胁。
这不,在台阶上躺着一个老者甚是夺目,似乎他的躺姿挡住了亚里士多德的去路,洒脱随意,颇有风骨。这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正是在木桶里生活的古希腊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相邀第欧根尼,说是能给他提供些帮助,而第欧根尼只是让大帝移动下身子,别挡着自己晒太阳。
第欧根尼可以把生活戏剧成狗的生活,颠覆讽刺传统价值,认为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抛弃,或许是一种被剥夺自由权利的城邦贫民对希腊奴隶主骄淫生活的消极反抗吧。
第欧根尼的师傅安提西尼反对过柏拉图,认为只有个别的存在,而柏拉图所说的一般性概念是不存在的。哲学家互相真诚地反对本就是哲学的要义。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我觉得第欧根尼的躺姿及躺的地方很有意味。
在拉斐尔营造的《雅典学院》空间里,两侧的大型雕塑烘托了空间的神圣感,其文艺之神阿波罗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呼应神话照应众人,他们俯视着学院众多人物,这些安排对拉斐尔是一种考验,其主次遮挡,故事编织,前后穿插,按组设计甚是灵动。
△毕达哥拉斯
壁画左下方的故事是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主演绎的。有年轻人为其撑着演算的小黑板,有老者跟在其后做着笔记。这一组人物都试图解释万物的起源与本质,智慧者秃着头,专注地算着自己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他认为万物皆数,是用数的规律、数的和谐来解释世界。在台阶上沉思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起源,哲学的基石就是研究世界万物是如何起源的。
△阿基米德
到了右下方一组人物,大家围着躬身的主角阿基米德,他手持圆规正测量着几何图形,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这一组可以说是研究空间及宇宙的一组人物,他们希望通过数学及几何学去探索宇宙运行的规律。所以背对着我们的托勒密手拿着地球仪,而对面拜火教的琐罗亚斯德手持天文仪,引导大家去探索宇宙。而画面右上方身披红褐色斗篷,孑然一身,沉浸在思考中的老者,正是芝诺。芝诺正是一辈子沉浸在“芝诺悖论”之中,所谓的“飞矢不动”“阿基里斯与龟”都是关于空间与时间最本质的思考。
△芝诺
△苏格拉底
最后回到画面中心,柏拉图的左侧,穿褐黄色服饰的老者正是其老师苏格拉底,他正掰着手指引导着周围人思考。刚才那几组人物的讨论主要还是研究宇宙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是所谓的“自然哲学”,而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哲学回到人间真好,《雅典学院》再怎么厉害,也是拉斐尔为了肯定人赞扬人而画的,我们可以触摸解读。我们一直把《雅典学院》孤立着来看,当把画面放回到他本来属于的那一面墙上,弧形的设计着实让人感叹万分,当年拉斐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创作《雅典学院》的,壁画与历史环境的结合是一种难得的审美体验。
画家介绍:
一幅画成为世界名画是有原因的。16世纪初,负责圣彼得大教堂与梵蒂冈宫的总建筑师是拉斐尔的叔父布拉曼特,这个人物也出现在了《雅典学院》里,拉斐尔的身旁。为了给侄子一个机会,他说服了教皇,请这个年仅25岁的画家来罗马开始完成这一系列的壁画。
也正是这一系列壁画,让拉斐尔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