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签约作家】初守亮|初冬 小径

2016-12-21 初守亮 新锐散文

东方散文冬季版




初冬 小径


  

立冬已有几日了,中午的阳光依然灿烂,让人感觉到依然是那样的温暖。 

伫立在老家的篱笆外远眺,目光游离,拉动着麻大湖初冬的风景,天地鲜明的像一幅迤逦的巨幅,那耐霜的垂柳和毛白杨,由墨绿和黄绿裹挟着,浅蓝的天空,显得有些苍白、素洁、高远。其他植物的叶子几乎已经落尽,光秃秃的枝杈,无精打采的挣扎在凄清的天空中,已完全失去了曾经的光华与鲜润,像风中发抖的老人。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致,不难让人想到秋的那种无情、肃杀与寂寥时的凄凉。

午后,凭借阳光微弱的暖意,踏上一条似曾相识的小径。

我匆匆走过村头街口,路上的人很多,很热闹,但我更愿意绕着他们走过去,不愿意掺杂在烦躁的人潮中,人若进入纷乱繁复的地方,心也会跟着浮躁起来。 

之所以踏上这条幽静的小径,因为我喜欢它的孤僻、寂寞,幽静的似乎与世隔绝。 

这条路,仿佛曾经来过,但像这样的季节,很少有人来到这里。路面上零落地铺了一层树叶和苇叶,透过道路的黑土,两条深浅不匀的车辙顺着路的轨迹,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或许一直延伸到那烟雾迷离的远处。望去,却望不到小径的尽头,长路许会尽在迷雾烟尘里,那云深不知处。 

七尺宽的土路,路边长满了荒草,荒草中稀稀落落地生长了一排千姿百态的杨柳树。杨树的叶子依然落尽,僵硬的枝条惨然地伸向空中,不知它要苦苦地期待着想得到些什么。那几棵丑态十足的老柳树,剩下半树的叶子,已被严霜摧残的五颜六色,精神萎靡。两边是无尽的苇,密密匝匝地向路这边挤过来,给这条本来就狭窄的小径增添了无限的幽深与神秘。初冬季节,鸟儿似乎是少了许多,偶尔听到几声孤独的鸟鸣,也孤单的让人感到苍白、凄凉,觉得这条小径肃静的让人发怵,连自己的心跳声都清晰的听得到。秋虫的鸣声,几乎是绝没了,它们或许已蛰伏在哪个暖暖的角落里,抵御严冬,等待春的到来。芦苇的叶子,也落去大半,残留在顶端的那几片青黄相间的老叶,也在冷凉的气息中苟延残喘。芦花的絮依然散尽,残留下的深褐的花萼,缩着身子,已找不到当年的轻柔与光彩照人的芳姿,孤独地摇晃在清凉的风中,一种悲凉,一股淡淡的忧伤,袭上心头。我喜欢这种孤独寂寥的景象。 

初冬的风,很凉。我轻轻地吸了一口凉气,感觉呼吸顺畅,仰起头,望着深邃的蓝天,淡淡的轻云,在遥遥的天空游弋。树上仅存的几片叶子,在清凉的气息里颤抖,不断地飘落,落地有声,清晰可闻。或许它们很不愿意离开,孕育生存的枝头,但世间万物都会由生发到消亡交替轮转。四季一次次在岁月中更替,万物一次次在四季中轮回,没有什么能够逾越自然的生发与寂灭的规律,如同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就连万物寿命的短长,自己本身都无法掌握,何况一片落叶呢?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命运如何掌控,谁都无法预料,更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活得充实,活得开心快乐就足够了,至此就需珍惜当下的生活,纵然生命突然会逝于风中,也会无牵无挂了。 

我慢慢地步入小径深处,感觉荒凉与忧伤也一步步跟着深了。正当寂寞难耐时,悠然一股菊香飘来,我向着那点点的黄走过去,确实地看到了在寒凉气息中,依然开放的菊花。它们难得迎着如此明媚的阳光,虽然面容憔悴,却还是含笑绽放,没有和落叶一样凋零在初冬的肃杀中。我十分惊喜,心情愉悦,蹲下身,抚摸着微风中轻颤的花朵,它们没有九月里那样的精神、鲜活,初冬微凉的空气中,却依然飘着清新的芳香。其实,这个季节,这样的情景,已很少看到花了,可就在这条小径上,在这个万木凋零的季节里,居然看到了如此娇黄艳丽的菊花,怎不让人赏心悦目呢!实际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也会时而发生,总会让人手忙脚乱,悲喜交加。 

寂寞的季节,寂寞的小径,寂寞的心情。有了菊花香,在阳光下,渲染着季节,活跃了心情,使小径充满着韵味,也让刚刚沉默于初冬的那种活气,再度活跃起来。万物在季节的无情冷酷中,渐渐地平淡舒缓起来,放慢了自然万象枯萎衰竭的脚步。尽管花香很淡,却在这初冬的午后,让我的心里确实兴奋一阵子。这时,我发现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飞出几只蜜蜂,借着暖哄哄的阳光,嗡嗡嘤嘤地到处乱飞,从这一朵飞到那一朵,兴奋的不得了。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小径的不远处,蹦着跳着来回地徘徊,时而啄几下枯叶下草的种子,时而警觉地歪着头向四周张望,时而从地上飞旋起半米来高,嘎嘎的叫上几声,又旋回原处,很自在潇洒的样子。这时候我想,如果人们和它们一样,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该多好啊!而人们要求太多,又有太多愿意或不愿意做的事情要做,在身心俱疲中去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追求功名利禄,得失荣辱。家财过万千,每天还是忙的心烦意乱,还要百般的应酬,把满足的目标永远定值在朦胧迷茫的前方,终难实现。哎!人说:什么都是浮云。道不如静居山林野水,赏小桥流水,听花开声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享受淡泊宁静的人生…… 

望不尽的小径远处,弯弯曲曲地伸向茫茫的芦荡,路上除去偶尔的鸟鸣,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小径上一片沉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我没觉得它快的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也没感觉到它慢到无聊的不耐烦,我只是默默地走着,或许此处已远离了繁华与喧嚣,心如同这静默的小径,随着闲散的思绪,闲适里带了一些忧郁的寂寞。 

小径的右边,铺了一条与小径平行延伸到远处的小河沟。小河沟里的水是静止的,很清澈,却没能看到有鱼儿在游动,河底早已铺了一层厚厚的苇叶和树叶,都被水浸泡的很平整舒展,看不到水底一点的污泥。一些倾倒的芦苇,横七竖八的歪在河沟里,风一吹一圈圈的涟漪扩散开来,又慢慢消失,恢复完整如初,似乎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当“平静如水”这个词汇立刻浮于我的脑际。便想:人如果常常处在这种光景中生存,心境也会澄静透明起来,一如这汪河水一样平静。心静如水,谁又不想呢!但这纷忧的尘寰,繁华喧嚣的世界,尘埃迷离,车马喧闹,怎能让人心静呢?那心底久违的情感,心头纠结的忧伤,总如清风滑过湖面,漾起微微的波澜。我曾经想过平静如水,做过凡事的外人,驾驭自然,居住宁静幽雅的湖心蜗居,与世隔绝,沐浴情感,独享清静。可人生总有许多的牵挂与不舍,终难放弃这丰富而多彩的生活。 

抬头望望前面的路,望断苍茫朦胧间。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只有一串脚印,被风轻轻地带走。 

凝望叶已落尽的枝头,在苍白的天空中摇晃,思绪深沉,遐思万千。阳光尽情地洒下,透过刚刚装束上的冬装,感觉着春天般融融的暖意,触及肌肤,十分舒服。“立冬苇子霜降草”是湖区第二金秋的农谚。或许就在不久的几天里,湖乡人会把这片芦苇收割回家,那时,机器轰鸣,人来车往,会搅乱这条小径的安宁,但如果收获完毕,这条小径还会恢复原来的宁静,依然是那样的沉寂,且视野更加空旷,更加辽阔了。



初守亮,男,山东博兴县锦秋街道孟桥,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全国散文作家论坛》《时代颂歌》《中国散文写作协会》征文中发表多篇并依次获奖。2014年滨州谁不说俺家乡好征文中,作品《谁不说俺家乡好》荣获市三等 50 30010 50 15287 0 0 1449 0 0:00:20 0:00:10 0:00:10 3421 50 30010 50 15287 0 0 1353 0 0:00:22 0:00:11 0:00:11 3099,2016年,“永不忘却的记忆”征文,散文《怀念老屋》荣获市三等奖。在《山东青年作家》《齐鲁文学作品年鉴》(散文卷)《董乡新咏》《董乡文学》《滨州日报》《鲁北晚报》《今日博兴》和《中国作家》中发表中短篇小说 ,散文,杂文等240余篇。多篇在省市县征文中获奖,并被多家媒体转载。部分作品在《红袖添香》中发表。


扫描二维码,关注东方散文东方散文平台ID:dfsw123456
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
主编微信号:buxiangxin6666
东方散文,作家摇篮微信号:dfsw123456

平台推广团队

执行主编:刘莉

编辑:水墨,sunny

文字校对:竹露清响

新平台

东方文苑为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小说、诗歌、书画平台。

账号ID:dfwy1234,

投稿邮箱:dfwy1234@163.com

扫二维码,关注东方文苑

重要通知

关于设立国际“东方散文奖”的决定和首届征稿通知

国际东方散文奖组委会紧急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