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签约作家】初守亮|清明时节

2017-04-04 初守亮 新锐散文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春季版


清明时节

初守亮

 

秋千  风筝

清明佳节三月三,三月的故事,三月的情怀,“春丽(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垂(御)柳斜”。清明时节,日暖风清人欣悦。每到清明节,家乡的秋千随处可见,四根条直的钻天杨交叉着作支架,叉上放上横梁,横梁上垂下两根大绳。小的时候,感觉着这四根柱子已耸入云端,两根长长的大棕绳,仿佛是从云彩上放了下来,悠来荡去的引得那些红男绿女们你争我抢,十分卖力。

秋千荡起八九米高,带着呼呼地风响。上了秋千的人,心中虽有点忐忑,却还是跃跃欲试,刚从秋千上下来的人们,满脸牵强的笑容,满足中略带惊魂未定的神情,但总在刺激中找到愉快。

秋千下很多看热闹的男女,看样子是精心地收拾过自己,赶着时髦。其实,家乡的清明节,就是女人的节日,她们在半月前,就定做购置自己认为漂亮应心的衣服,在清明佳节尽情展示自己的身材与风韵。她们是真正的过清明节吗?不过,她们还是让清明节着实精彩了许多,热闹了许多,似乎清明节不能少了她们,她们让清明节沾了许多舒心快乐的精气,她们成了春天里一道别致明丽的风景。

在古代,秋千的寓意是,利用秋千来回荡起的高度,寻找深山中的介子推,介子推找了几个世纪没找到,秋千却以一种娱乐方式延续至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秋千有的搭在闲置的场院内,有的搭在宽敞的马路边,分别叫做过街悠和顺街悠。若行人很多,过街悠有时会不安全,可人们还是搭了,还在拼命地悠。秋千也好像懂的人们的心思,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抖擞着精神,把快乐的人们带到半空,又带到半空,一直悠到深夜都不叫累。

秋千的旁边,常有卖零食和卖风筝的,有蝴蝶的,有老鹰的,有兽形的,各种形状的风筝,招惹的很多孩子像蜂一样围着转,来回地挑着选着,忙的那卖风筝的大嫂笑的合不拢嘴。我小的时候,父亲也不惯纵给孩子们做这些东西,偶尔自己学做了,牵着线在草地上跑得满头大汗,风筝总是打着漩,飞不高,刚想回头放线,风筝就一头跌在地上。记得当时没有一点失落感,总觉着非常地快乐开心,无拘无束。而今想来,如果那时能够买上一个漂亮的风筝,放飞到蓝天,到白云身旁,那该多好啊!或许今生做了生意的缘故,对在三月的秋千旁卖风筝的那位大嫂,倒是有些佩服,佩服她的聪明,很有些做买卖的天赋,或许她已咀嚼透了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吧!

祭祖

清明时节,是祭奠扫墓的日子。贤孝礼仪本是民间传统美德,是流传千年的乡风乡俗,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从淳厚的心灵深处一直延续,延续……

清明佳节,时值三月,春意浓,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柳絮飘舞,如同冬日风中的雪花,悠悠轻飏,轻得像烟雾,像纱曼,俏的直往你的睫毛上粘,往角落里跑,卷成一个个小小的絮球,毛绒绒的松散的如蚕丝,似虚无。我好奇的想抓住它,刚一伸手,它就跳着从指尖飞走了,很轻盈,如心事,散去。温暖的风在地面上轻轻地飘荡,我怀着对亲人的思念,又一次踏上这块载着我童少年记忆的土地。

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成为游子心中对这块土地最真诚的依恋。柳絮飘飞的日子,千里遥远的游子,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回家祭祖,悼念死去的先人。游子们在家乡的土地上相见,相互寒暄问好,亲热的如同家人,相互询问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那种醇厚的乡音,乡情,乡土情感油然而生。故土难离啊!离了又何时能归?此时,眼前那些含苞欲出的麦浪,像一片碧绿的海洋,在春风中摇曳荡漾,像欢迎久别游子的归来,带着一路的征尘;仿佛看到乡亲们在向我热情的招手,看到乡亲们亲切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是这方水土养育了我,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时光飞逝,转瞬之间,我已过不惑之年,可是对这片热土的眷恋与思念,依然未减,并且越来越强烈,儿子终究要回到母亲的怀抱,人毕竟要落叶归根的!

我走在那条熟悉的田间小路,望着四周的景色,不断重拾儿时的记忆,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逮蝴蝶,湖边摸螃蟹,挖野菜的路上卷一牛角一样的芦苇哨,朝着家的方向吹响……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踏进这块让我悲伤的墓地,触景生情,心头不自然地发颤,想起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家,来到这个孤独的地方……鼻子发酸,是啊!岁月流走了我们的生命,却流不去我们童年的记忆与欢乐。

墓地里虽没有暮秋般的凄凉,总少不了几分悚惧的压抑。那些参差错乱的杨柳,叶子还是清淡的黄绿,茫茫的白絮像捉迷藏一样,在这些乱七八糟的树丛里乱窜,那些榆槐树,嫩叶才从蕾里冒出来,乌蒙蒙的老树皮,怪物似的挺立在那里,枝干无规律地向上伸展,灰里掺杂着黑,像恐怖片中瞬间失去血肉的手臂,绝望地、痛苦地伸起,不知要挣扎着得到什么?      几声鸦雀惊惧地啼叫着,让本来肃静的墓地更显幽静。远处的田野中,会看到几处祭奠亲人攒动的人头,他们的心情大概和我一样吧!我跪在亲人的坟前,脚下是刚刚出土不久的嫩草,我不忍把这些香纸放在它们上面一起烧掉,因为它们会一直陪伴着我的亲人,让他们在那边不会孤独。我举起燃着的三柱香,向天祭拜,心中诚心地祝福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的亲人们:你们在那边幸福安康,最后虔诚地磕了三个头。

清明就是寒食

清明时节有朗朗的晴空,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阴雨天。记忆中,有那么几年的清明节,细雨霏霏,阴雨绵绵,仿佛老天有满腹的忧伤,莫非这小雨就是上天哭泣的眼泪?是在向人间诉说着,深山里埋藏着一个古老的忠义故事。

上小学的时候,不知道清明节就是寒食节,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总是盼望着寒食的到来,能吃到纯煮熟的鸡蛋。后来老师讲了关于介子推的故事,和现实总是联系不起来,可能是年代久远,历史延续缓变的原因吧,懵懂中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心中总是充满着烂漫与天真和好奇的绚烂,不懂得什么是忧伤,也不会因为下雨了而影响玩的兴致,等到雨水淋湿了头发才发现下雨了,快乐本就填满了儿时的记忆。

每到寒食这天,我们姐弟每人要分到三个鸡蛋,母亲是不会偏心的。平时嘴馋得我,这时也不会立刻把鸡蛋吃掉,我用蜡笔细心地画上图案,涂上颜色,然后跑到大街上炫耀,和小伙伴们比,比谁的好看,然后,用鸡蛋的尖互相碰撞,看谁的硬,直到把鸡蛋皮全部撞碎,才慢慢吃掉。

岁月流逝,不知不觉间,自己已为人父,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寒食节不再是那让人可怜的三个鸡蛋的诱惑,可寒食节总是伴随着清明节,降临在芳菲的三月,陶醉在明媚的春天里。清明佳节三月三,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清明节就是寒食节,虽不是什么大节日,却总让我怀念她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作者简介



初守亮,男,山东博兴县锦秋街道孟桥,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东营市民间文化研究会散文副会长。从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全国散文作家论坛》《时代颂歌》《中国散文写作协会》征文中发表多篇并依次获奖。2014年滨州谁不说俺家乡好征文中,作品《谁不说俺家乡好》荣获市三等奖,2016年,“永不忘却的记忆”征文,散文《怀念老屋》荣获市三等奖。在《山东青年作家》《齐鲁文学作品年鉴》(散文卷)《董乡新咏》《董乡文学》《滨州日报》《鲁北晚报》《今日博兴》和《中国作家》中发表中短篇小说 ,散文,杂文等240余篇。多篇在省市县征文中获奖,并被多家媒体转载。部分作品在《红袖添香》中发表。



东方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主编:刘莉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东方散文合作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网,一经采用,全网推出。

微信号:dfsw123456

征文投稿邮箱:buxiangxin6666@163.com

普通投稿邮箱:hebeilli@163.com


重要通知

关于设立国际“东方散文奖”的决定和首届征稿通知

国际东方散文奖组委会紧急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