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曹学林|古镇最美的树

2017-05-15 曹学林 东方散文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春季版

古镇最美的树

曹学林



古镇有两棵树。

一棵是山茶树,一棵是老槐树。

古镇叫溱潼,位于姜堰、兴化、东台三地交界处,素有“水乡明珠”之称,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与所有古镇一样,溱潼有悠久的历史,有大片的古民居,有丰富的物产,有独特的民俗,有名人,有传说。凭借这些资源,溱潼已被开发成一座闻名江淮的旅游景区。

然而真正吸引游客的,却是这样两棵树:山茶树和老槐树。

这是两棵罕见的树。

这是属于溱潼的最美的树。

古山茶:一树花开万朵红

山茶树生长在古镇一民居的天井内,树旁有一老井。这个宅院,最初居住的是钱姓人家,大约在1900年前后,王氏购下此宅,居住历四代,至1992年,复卖给朱家。在钱姓人家居住之时,就已经有这棵树了,但最早植于何时,谁人所植,无人知晓,那口与树相伴的老井凿于何时,也不清楚,只是传说树跟井的年代都极为久远。该树近百年间历经水患、炮击甚至砍伐危险,最终得以侥幸存活。然而,也仅仅就是一棵普通的花树,镇上人并不以为奇,甚至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正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山茶树在等待。它在等待一个识者,它在等待一个知音。

2003年仲春,正值茶花盛开的季节,时任泰州市委书记的朱龙生,莅临溱潼考察“旅游兴镇”,当听说溱潼有一株古山茶时,立即要人带他去看看。来到现场,只见古山茶局促于小院一隅,树干被厨房和围墙遮挡包围,只能看到部分枝叶花朵。一行人顺着陡峭的台阶登上厨房平顶,这才看到树的全貌。这一看,不仅朱书记,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惊愕:一株巨型茶花树高高矗立在蓝天丽日之下,成千上万朵火红的茶花在枝头竞相开放,鲜艳夺目。

朱书记察看良久,既不住赞叹,又感慨不已。他对镇上领导说:“你们真是身在宝中不识宝啊!”又说,“想不到溱潼有这么大的山茶树,可与丽江的那棵相媲美。我的感觉,树体比丽江的高,树形也比丽江的漂亮。人家那一棵被称为‘环球第一茶’,我看我们的这一棵应该是‘全球茶花王’!”

原来,朱书记不仅是一位官员,而且是一名茶花钟爱者,对茶花颇多研究,闲暇时常悉心栽培。丽江的“环球第一茶”他曾在到云南开会时专程前去观赏过。那棵古山茶是由两株不同品种茶花环抱交错自然生长而成,树干树冠都要略小些,眼前这株古山茶属人工栽培,花开万朵,不光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很罕见。溱潼的山茶树,终于等来了识者,等来了知音。从此,它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改变它的生存环境。溱潼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斥资百万,从朱家手中购得房屋产权,又迁移周围部分住户,拆除院内零乱建筑,重新建起花台,铺设天井甬道,清理浇花老井,将原本拥挤狭窄的一处破旧民居改造成为一座山茶院,饱受困厄的古山茶终于舒展笑颜,在世人面前展露出自己绰约的丰姿。紧接着是邀请国内多位顶级茶花专家相聚古镇,对其进行论证。经过科学严谨的考察研究,专家们认定,溱潼古山茶为珍贵的“松子”品种,花开万朵以上,树龄已有八百多年,植于宋代晚期,是国内人工栽培的山茶中生长地域最北、基径最粗、树干最高、树冠最大、花开最多、树龄最长的一株奇葩。那口浇花古井也被鉴定为宋井,与茶花树龄相仿。专家们对长江以北地区出现这样一棵生长数百年的茶花都兴奋不已,一致认为该树“作为华东山茶,全国罕见,世界少有,为世界茶花文化遗产”。不久,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应邀来溱潼考察,对溱潼古山茶做出权威评价:“你们这棵八百多年历史的‘松子’山茶树,确实是国际山茶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世界茶文化遗产,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

溱潼古山茶,全球茶花王!溱潼人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这又的的确确是真的,毋庸置疑。“一树花开万朵红,芳名从此冠存中(溱潼古称‘存中’)”。他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溱潼古山茶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纷纷来看茶花了,丽江的山茶花与它结成“姐妹花”了,台湾阳明山的红山茶与它结成“团圆树”了,在国际茶花年会上它获奖了,在“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评选中它被授予“人工栽培树龄最长的山茶树——茶花王”称号了,一年一度的“万朵古山茶观赏节”把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吸引到溱潼,山茶树下游客云集、热闹非凡了,歌唱古山茶的歌声也在溱潼、姜堰的大地上唱响了:

一树红花,万朵山茶,

溱湖之畔,绽放春华。

芳菲在老井幽巷,婆娑在青砖黛瓦。

千载深藏人不知,一朝露面惊天下。

八方胜友觅芳踪,万人争看古山茶。

歌唱你,溱潼的山茶,

赞美你,天下的奇葩!

……

有人考证出,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孙乔年所写“溱湖八景”之一“花影清皋”即在此山茶院中。孙乔年诗曰:“满庭花开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满庭花开”即指庭院中的古山茶,“灵泉”即指浇花井。井水清澄如镜,浇灌得茶花年年满庭盛开,只是“月下阶前”,“僧”为何而去?谁人“闲听窗外水涓涓”?难道茶花树下曾发生过什么故事?

终于,人们挖掘出一段爱情故事。这段故事让古山茶蒙上了一层凄美的传奇色彩。相传,镇上有一个老员外,年过半百方得一女,取名小花,夫妻二人视为掌上明珠。一日,小花随一群村姑下湖采菱,不慎落入水中,幸被到湖边来挑水的寺庙小和尚了缘救起。二人遂相识来往,天长日久,彼此逐渐产生了感情。小花居住的宅院外有一口水井,了缘常常在月夜来井边挑水,与小花幽会。不料有一日被老员外撞见,父亲见自己的爱女做下有辱门风的丑事,气得将女儿一顿责骂。小花羞愧不已,自觉无颜面对父母,投井自尽。第二年,井边长出一棵茶花树,了缘和尚认定是小花的化身,便日夜守护井边,汲水浇灌,至死不渝。后来,年年春至,一树红焰烧灼天际,翩翩彩蝶,日夜在花间飞舞盘旋。人们说那是小花和了缘化成的精灵。

溱潼古山茶是一棵最美的树,它是小镇之魂。时任溱潼镇党委书记、曾不遗余力宣传推介茶花、有着“茶花书记”之誉的肖乐平先生,在参加国际茶花研讨会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自古以来,人们以牡丹象征富贵,玫瑰象征爱情,荷花象征高洁,那么茶花象征什么呢?我认为,它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毅力。寒秋时节,万木凋零,茶花却没有蛰伏,它在默默积蓄力量,孕育新的生命。数九寒冬,茶花的枝头上挂满花苞,给人们带来春天的希望。古山茶从打苞到开放,历经十月之久,几乎与人类怀胎相似。而当春天来临,古山茶花千朵万朵迎风怒放,这是大自然的奇迹,也是生命的礼赞!”

这是对溱潼古山茶之美的最好诠释。

老槐树:绿叶纷垂伞盖成


相比于古山茶,溱潼的老槐树出名要早得多。古山茶深藏民居之中多年不为人知,而老槐树就长在溱湖巷边的绿树院内,镇上的大人小孩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人都是在老槐树身上攀爬长大的。

绿树院又叫绿树禅寺,相传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禅寺有山门、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圣殿以及其他偏殿三十余间,另有僧侣寮房、塔院等建筑。该寺明代曾进行过一次大修。今山门的匾额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茗山长老所写。五开间的佛殿建筑全国少有,更有过梁山、金字山、中柱山多种结构,既美观又实用。梁间蜀柱、抱梁云、荷叶墩等做工精细。

关于绿树院内这棵老槐树,地方学者、诗人、书法家周志陶在其《乡土杂咏》中有诗云:“溱湖旧院古苍槐,父老传为五代栽。蚁穴南柯多少梦,浑忘花落与花开。”诗后注曰:“溱潼镇‘绿树院’,原为五代时之寺院,以年远失其寺名,因内有古槐,故后人以‘绿树院’呼之。乾隆四十八年,孙家庄进士孙乔年有《溱湖八景诗》,其中一首即为“绿院垂槐”。又《东台县志》亦有“院内有古槐”之记载。此槐当为五代建寺时所植,距今已有千年。据溱地父老谓该院原有古槐两株,一为垂槐,长枝委地,临风弄翠,摇曳生姿,惜在抗战期间被毁;一即现存之官槐,至今仍绿叶扶疏,生趣盎然,为下河稀有之古木。”

而据民间传说,这棵古槐树却与《天仙配》里的董永、七仙女有关。董永与七仙女就是在这棵老槐树下喜结良缘的。董永的故里在今东台西溪,而东台与溱潼接壤,历史上均隶属于海陵,西溪与溱潼也仅十里之遥。汉刘向《孝子传》与北宋《晏溪志》均记载:“汉董永,西溪人,父亡,贫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可见董永确有其人,而且就在东台西溪。今之西溪、溱潼等地,许多村庄、桥梁、地名,都与董永、七仙女有关。绿树院内老槐树旁的“槐仙井”,相传其源头就与西溪董永墓前的“辞郎河”水脉相通。

槐树不仅因在《天仙配》里成全了一段美好姻缘而备受人们尊崇,自古以来,它就有着深刻的吉祥寓意。古有“三槐”之说,儒家经典《周礼》解释“三槐”曰:“面三槐,三公位焉。”说的是上古时代,朝廷种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们列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其职位在朝廷中最高。因此,“三槐”也为“三公”的代称。《宋史·王旦传》记载:宋真宗时,王旦的父亲王祜,任兵部侍郎,以文章、清廉、忠厚著称,屡立战功,“天下望以为相”,但他“直道不容于时”,因此未能升到相位。可王祜却很自信,“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宋真宗果真启用了他儿子王旦为相长达十二年之久,他的孙子王素也事仁宗三十余年。王家从此成了世代显宦之家,“三槐”也成王家代姓之词。由此后人也多喜在庭中植槐,期盼子孙发达,位极人臣。当然,今人敬重、膜拜槐树,已无“三公”之意,更多表达的是祈求美满、幸福、吉祥、健康、良缘的美好愿望。

且去绿树院中看一看这棵千年古槐。

这棵槐树确实已经很古很古了,它的主干早已中空,弯曲的躯体倚靠着院墙,巨大的树身伸向天空。从其虬曲的枝干、斑驳的表皮看来,早已疮痍满目、历经沧桑,然而从其繁茂的枝叶、盛开的槐花看来,却仍然葱郁苍翠、生机盎然。行走在街巷内,老远就能看到老槐的身影,闻到槐花的清香。尤为奇特的是,其裸露的根部一侧,像似俯伏着的一个小儿,其腰身、四肢、头颈无不栩栩如生。也许这是槐树公公在为天下有情人牵线之时,索性再为他们送上一个胖小子,把好事进行到底呢。难怪树前栏杆上挂满了祈福许愿的红丝线、红绸带。

依托着“千年古槐”及其美好的传说,溱潼人做起了婚俗文章。2006年9月,一座展示里下河水乡民间婚姻习俗和爱情文化的展馆——溱潼婚俗馆向游人开放,成为古镇一处新的景点。展馆与老槐树毗邻,落成之时,正值农历七月初七。这一日正是中国本土版的“情人节”。经过精心策划,首届“中国溱潼情侣节”在槐荫树下掀开了喜庆的“红盖头”。

溱潼地区的婚俗极富水乡特色。大婚之日,花轿迎新,爆竹声声,吹拉弹唱,热闹非凡。新娘身著凤冠霞帔,在彩舆笙歌中,送入洞房。揭盖头,闹洞房,喜气洋洋。又有多子多孙的“福老”为一对新人证婚,象征百年好合,福寿绵长。以这种传统的形式来举办婚礼,让老槐树见证自己的爱情,这个创意一出,立即吸引了许多年青人报名参加。

对于被选中参加情侣节集体婚礼的新人来说,这一日是他们一生中大喜的日子,对于溱潼古镇来说,这一日也是古镇的大喜日子。早晨天才放亮,就有人家燃起了喜庆的鞭炮,雾气还未从老槐树上散去,袅袅的香烟就已在绿树院内升起。每个溱潼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气,仿佛结婚的是自家的孩子。人们从不同的方向涌向古槐树,欢乐的足音在麻石街上发出回响。吉时良辰已到,情侣们坐着花轿,由乐队开道,从溱湖巷迤逦而来。他们在司仪的引领下,演绎古老婚俗的每一个流程。进入绿树院,来到老槐树下,他们恭恭敬敬向槐树公公揖拜。邈邈之中,槐荫公公与董永、七仙女的那段对唱忽如仙乐飘来——

槐荫:槐荫开口把话提呀,把话提呀,

      叫声董永哪你听知:

      你与大姐成婚配,

      槐荫与你做红媒,做红媒。

董永:这件事儿真稀奇。

槐荫:真稀奇呀。

董永:哪有哑木头能把话提,

      莫不是苍天也有成全意?

槐荫:这天赐良缘莫迟疑,

      天赐良缘莫迟疑。

董永:虽说是天赐良缘莫迟疑,

      终身大事非儿戏,

      大姐待我情意好,

      你何苦要做我穷汉妻?

      我上无片瓦遮身体,

      下无寸土立足迹,

      大姐与我成婚配,

      怕的是到后来连累于你挨饿受饥。

七仙女:上无片瓦我不怪你,

      下无有寸土我自己情愿的,

      我二人患难之中成夫妻,

      任凭是海枯石烂我一片真心永不移。

最让新人们开心的是,情侣节上请来了著名词作家阎肃老先生,他不但向新人们颁发了由他亲笔题写“真诚相爱、地久天长”祝福语的《情侣证书》,而且受邀当起了“证婚人”。阎肃老虽是名人大家,却是一位慈祥长者,极为和善可亲,其证婚词幽默风趣、包含人生哲理:

“纤云弄巧,秋光明媚,亲友欢聚,满堂生辉。七月七日,溱潼古镇,喜结连理,成双成对。菱角初熟,簖蟹将肥,老槐作证,茶王作陪。让我们从心底为你们祝福,愿你们白头偕老,举案齐眉,天长地久,比翼双飞。

“婚后日子还长着呢!人生就像行船,哪能都是顺风在吹?要相濡以沫,无怨无悔!两口子过日子,谁也别想改造谁,一方生气发威,另一方可以悄然后退,谦让绝不代表理亏。记住,忠诚、理解、宽容始终是家庭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将来等你们也到了我这把年岁,也许能有一点真正的深切体会:那就是——两人经风冒雨,牵手走过这漫漫的人生长途,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有滋味;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珍贵!

“让我们记住这甜蜜的日子吧!让我们以茶代杯,斟满爱情的酒,为了新人的幸福,为了乡亲父老的欢笑,为了姜堰溱潼的兴旺腾飞,干杯!”

首届情侣节成功举办后,以后每年的七夕,溱潼都延续着这样的活动,不但本地的新人踊跃参加,许多外地的青年男女还通过网络报名。老槐树见证了一对对新人幸福的时刻,留下了一张张新人美丽的笑脸。那系挂在树下的红丝线、那飘动于树前的红绸带,成为最美的风景。而这样一棵历经千年的老槐树,也成为古镇上远近闻名的最美的树。

还是溱潼诗人孙乔年写得好:“经年四季勿衰颓,绿叶纷垂伞盖成。不仅游人堪玩赏,薰蒸炎热好乘荫。”(《溱湖八景·绿院垂槐》)绿树院的这棵纷垂如伞盖的千年古槐,确实荫庇着一代代溱潼人。


古镇溱潼有两棵树。

一棵是山茶树,一棵是老槐树。

这是两棵罕见的树。

这是两棵属于溱潼的最美的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曹学林,江苏省泰州姜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泰州市姜堰区作家协会主席,副研究馆员职称。在全国及地方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逾百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杨柳叶子青》《底层味道》,散文集《泥土与月光》《寻踪与倾听》等。曾任泰州市姜堰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泰州市姜堰区文联副主席。

东方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主编:刘莉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东方散文合作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网,一经采用,全网推出。

微信号:dfsw123456

普通投稿邮箱:hebeilli@163.com

曲江楼观杯征稿邮箱:dfsw1997@163.com

重要通知


【万元大奖 等你来拿】首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征文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