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摄影:高静全
让地摊成为生活困难者的饭碗,愿望是美好的,结果能否实现,需要每个人的理性支持。
有个当老板的客户,给我讲述最新的烦恼:好不容易等到开学复工了,学员陆续回到托管班,但是老师相继流失了,尤其是跟他干了五年的老员工,也要离职了。
疫情下,那么多工厂店铺关门,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好工作,等着这些羽翼未丰的年轻人吗?国家都在操心就业问题,提出保就业,有岗位的为什么不珍惜呢?离职后,他们去哪儿了?
答案是:创业居多。
人挪活,树挪死。疫情下,经济不景气,员工拿钱少,换个岗位可以理解,但是这当口去创业,恐怕死得快。看不见,那么多商海沉浮多年的老江湖,都呛水了,上岸了?创业老司机都撑不下去,新手上路,结果可想而知。有多好的业,等着这些年轻人去创呢?
答案是:摆地摊。
国家提倡,城管不管,没有房租,不养员工,不打考勤,自由自在,想干就干,不想干了就不出摊。这等好事,当然要干呀!所以,听说,有一些上班的人,放弃了工作,从摆地摊起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的多位老板朋友说,疫情后真的太难了,传说中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想象中企业倒闭导致的岗位紧张,招聘用人容易,却随着地摊经济的蓬勃发展,出现变数。
一位老板长叹气:“我们开公司开工厂的,怎么干得过地摊呢?”哇!神奇的地摊,竟然会成为压死实体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地摊的力量还大着呢。商铺、门面房接下来更难租售了,大多的店面都挂着空房出租,买铺的房奴们估计要哭了。房地产商的商铺不好卖了,为了回笼资金,只能降价卖商品住宅,也许房价的拐点,就从小小的地摊开启了。房价下跌,对于刚需买房者是好消息,对于大多数把全部资产都变成房产的城市中产,却是不能承受之重。
二
摆地摊,真的又赚钱又轻松又自由吗?我用我多年地摊从业经历告诉你,绝非如此。
上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每到假期,我会进城,在爷爷奶奶那里住一段时间。爷爷拉板车收破烂,奶奶提篮子蹲街头卖鸡蛋。我要么跟着爷爷收破烂,要么看着奶奶卖鸡蛋。
卖鸡蛋的提篮排成长龙,吆喝声此起彼伏,脸皮不够厚嗓门不够大,生意就不好。价格不能高,高一分钱你可能就是帮同行谈生意,有时不亏钱就得卖。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有顾客没顾客都要出摊,为什么呀?因为要培养老客户,要为老客户守候。奶奶说,你一天出摊晚了或者不出摊,你的老主顾来了看不到你,就可能到别人那里买,以后就成别人的老主顾了。
摆地摊是不受待见的。我亲眼目睹过一幕:有个混混儿,拉了一条狗逛街,狗撒尿,尿到了一个阿姨的鸡蛋篮子里,阿姨骂了一句“死狗子”,混混儿飞起一脚,把鸡蛋篮子踢翻,鸡蛋散落一地,蛋清蛋黄到处都是,狗仗人势,也对着阿姨狂吠,阿姨再也不敢说一句话,趴在地上捡鸡蛋,破了的也用手捧起来,带回家自己吃。狗撒尿,人撒野,小摊贩好可怜。
后来,我妈妈也进城了,从卖鸡蛋开始,卖蔬菜、卖汤圆、卖凉粉、卖面筋、卖床单。家里从来都是一地狼籍,每个人都很忙,也一直很穷,靠摆摊赚钱真的不容易。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开始是帮忙看摊,十二岁就独立推着三轮车出摊。15岁那年夏天,我摆摊卖旧书,骑自行车半路上倒了,两大袋图书很重,我怎么也扶不起来,等半天才等来路人帮忙。那个暑假,我的肤色彻底变成了古铜色。
我看到我奶奶我妈妈专业摆地摊二十年,我自己假期摆地摊十年,难忘的经历告诉我:说到底,摆地摊就是一个门槛低、竞争大、利润小的体力活,很辛苦,不自由,没尊严。任何说摆地摊如何好如何赚钱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人说,你那是老黄历了,今非昔比。确实,今天大街上的摆摊人和摆摊行为,跟过去有很大不同。有位女士在街上摆摊卖粉皮,一边制作一边讲解,教人如何做粉皮。我是从抖音上刷到的,人家卖粉皮不是目的,开直播吸粉丝才是关键。她赚的不是粉皮的钱,打赏、商品橱窗的收入比摆摊收入高多了。我看到有个人开一辆豪车,后备箱打开,放的全是各种白酒红酒。他说,他父亲是老干部,在位时积攒的酒,一直放在家里。老父亲不在了,他也不喝酒,就拿出来卖,“放心买,都是真酒,好酒”。真假难辨,但也真有这种可能。若是真的,这种摆地摊的,都不需要进货,卖出去都是利润,我当年摆摊没法比。他们压根不缺口饭吃,处理存货而已。妹妹家的孩子果果说,要跟我们家的窦好好,放暑假了摆地摊卖书,把家里看过的书卖了。估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想法,可以想象,今年暑假,各个地方的街头巷尾,会有多少孩子街头摆地摊。这种摆地摊,是为了锻炼孩子,也不是为了讨生活。有个故事说,一个砍柴的,在山上遇到一个放羊的,两个人聊到太阳下山。羊都吃饱了,放羊人满意而归,而砍柴人一无所获。同样是聊天,结局大不同。摆地摊的人,情况各不同,有的人你真的陪不起,有的摊你真的摆不起。国家放开口子允许摆地摊,出发点是为了保民生,给那些没有就业岗位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人群,有个谋生的机会。现在街头摆地摊的芸芸众生里,你看看摊主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有多少是嗷嗷待哺的?有多少是跟风凑热闹的?大家一起来摆摊,都卖东西谁来买?地摊繁荣兴起的背后,那些真正靠一个小摊养一个小家的人们,能达到目的吗?国家能体谅底层困难群体的难处,各地能放弃创文的成果,给地摊以生存空间,是实事求是的体现,是无奈作出的决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对弱者的一项体恤。但是,跟风的国人,嘻哈的摊主,有多少能够体察到决策者的初心,有多少人能够把摆摊赚钱的机会真正留给最需要的人?我在逛地摊的时候,不仅看商品,也看摊主,对于那些眉宇间、眼神里有一丝犹豫的,穿着朴素节俭的,迫切希望成交的,我就会果断出手,也不去讨价还价。让地摊成为生活困难者的饭碗,愿望是美好的,结果能否实现,需要每个人的理性支持。请注意,我一直没有用“地摊经济”这个词语。我不知道,它到底出自官员,还是专家,或是自媒体达人?我认为,摆地摊是几十年前的早已过时的经济形式,是现阶段消费降级的表现,是共渡难关的权宜之计,谈不上什么“地摊经济”,更用不着怎么大力推动。朋友圈流传,某地给城管队员下任务,每个队员要发展三家地摊,队长五家,完不成扣钱。不知是真是假,但看了这消息,真有点恍若隔世,以前被城管追赶、没收货物、撇断杆秤的场景,在脑海里重现。作为一个当年真正摆地摊求生的人,我替我们这群人说句实话:你发展这么多摆摊的,跟我抢生意,我东西卖给锤子呀?你要是真的为我着想,不赶我抓我罚我,就谢天谢地了!以前是赶尽杀绝,寸草不生,现在是大力支持,积极发展。我们的政策,总是容易走极端,也总是随着某位领导的一句话而反转。其实,政策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应该跟着社会变化走。以前就不该管那么死,现在也不必管那么多。市场的事情,交给买卖双方。对民众来说,“法无禁止即为可”,对管理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两句话,真正做到了,政府就少了好多事,市场就会增添好多活力。我所从事的学生托管行业,工商注册里没有这个门类,各个部门都没有审批和管理制度。这些年总体来说也是相安无事,没人找事还能野蛮生长,整个行业发展速度还是挺快的。但是,疫情来了,学校停课了,托管机构也随着停工了。开学复工,需要填写申请,一些地方按照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要求托管机构提供办学许可证,根本就没有审批办法,现在如何提供?提供不了,就不能开业,房租要出、员工要养,怎么办?有人想出了办法,老板带着员工出店卖早餐。开学复工后,学生托管是刚需,市场很大,明明做老本行挺好的,却硬是被逼成了摆地摊的,何苦来哉?看着街头越来越多的地摊,想着更多人在舆论推动下打算摆地摊,听着那些“别人有硅谷我们有地谷”的疯言疯语,我想,要不了多久,大街上地摊泛滥,影响了市容市貌,影响了店面经济,城管又该重拳整治了,对地摊人人喊打的氛围又将形成,那些辞职摆地摊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窦昆,湖北人,现居北京。当过13年记者,后下海创业,从事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教育。个人公众号“窦昆老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