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相│老师最喜欢的10类家长,你上榜了吗?不看老师要打你娃儿哦!

2016-09-12 家长频道

欢迎关注 家长频道,每天 10分钟 成为自家的教育顾问。长按文后二维码 加入我们!


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不少家长非常纠结,老师不能收礼的话,自家孩子会不会再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

其实不用这么纠结,资深老师说:如果你是这10类家长,无关送不送礼,老师都会相当喜欢。


1关注孩子生活习惯的家长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只要成绩好,生活能力差算什么,以后我替你雇个保姆。一到学校大扫除,这些家长生怕累着少爷小姐,自己自愿来当保姆。

这样的家长很短视,因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实反映了他的责任感,处事的秩序感,以及“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情怀。

古人说,“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一般来说,课桌与书包都整理不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好,考试更是丢三落四,在外面补了多少课,成绩还是不理想。这都是家长忽视孩子生活习惯培养造成的恶果。


2倡导孩子遵守规则的家长


有些家长特别自以为是,对学校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穿校服、中午吃食堂、不给孩子带零食、不给孩子佩戴贵重首饰,都持质疑态度。不但不配合执行,还引领孩子对制度软磨硬抗。

这会给我们教师的管理造成很大困扰。家长的纵容,会使孩子特别任性,觉得妨碍了他自由的制度都是坏制度。

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对抗制度会让孩子与群体格格不入,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在学校的心理压力,让他的成长多了很多磕绊。几年后回头看,非常得不偿失。


3把公平准则放在心头的家长


当孩子犯错或落后时,有些家长会希冀通过请老师吃饭小聚、送老师各种国外带回来的名贵礼物来打点。

讲老实话,这给我们老师制造了太多难题。因为教育有公平的准则,全班四五十双眼睛看着,老师对任何学生有偏爱,都会引发大面积的非议。家长为何要令老师陷入这样为难的境地?

家长已经溺爱孩子,如果教师再加入溺爱的阵营,表面上似乎是给孩子一点额外的机会,但从长远上看,是加速扭曲了孩子的心灵,让他有这样的错觉:很多事情都可以在规则之外,靠钱来解决。这离塑造一个向往公平、民主的未来公民有多么遥远?


4与老师亲密有间的家长


有的家长经常私信老师,要帮老师办事,甚至打探老师的家事,希望有机会从老师的家人身上寻找突破口,与老师发展远高于其他家长的亲密关系。这些处心积虑,目的就一个,就是希望老师能对他家孩子另眼相看,能给予孩子额外的机会。

一般有处事原则的老师对这样“热情过度”的家长是避之不及的。因为一旦与家长发展出利益捆绑的关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原则性。孩子会有这样的错觉——“我妈打点过老师,老师就应该对我网开一面”。

讲真话,如果孩子这样看待老师,老师在孩子面前还有什么权威,教育的原则怎样贯彻?


5维护老师权威的家长

“你们老师水平也不怎么样。”“你们老师教这门课根本不够格。”“你们老师的情商真够呛。”不可否认就有这样经常在孩子面前非议老师的家长。

得承认,有的家长学术水平的确比老师高,也比老师更加见多识广,但这并不是在孩子面前质疑老师权威的前提条件。你可以让孩子来与老师探讨问题,指出老师在具体问题上的错误与不足,老师也十分欢迎这样的一字之师、一题之师。但就此认为老师根本没有资格来教你的孩子,实在太武断了。

教育是一门专业化的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文素养,不见得大学教授就一定教得好小学生。

家长质疑老师权威的恶果是:孩子在情感上对老师有一种疏离与鄙视态度,师生间的融洽就消失了。而老师对孩子的引领与教育,是基于这种情感上的融洽,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6教育孩子有服务意识的家长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面临升学时,每次票选班干部,都有家长来打招呼“别让我孩子当班干,影响他学习”。

我非常不喜欢这样自私的家长。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没有服务他人的意识,那他就算成为精英,对这个社会也不会有什么贡献!

孩子未来从事任何行业,说到底都需要有为他人着想的服务精神,才会培养出责任心、团队意识与凡事为大局着想的内涵。特别自私的孩子是交不到朋友的,也是在事业上走不远的。家长理当极早认清这一点!


7与老师经常沟通的家长

有些家长不到重要考试的考前动员,是不会出现的。他们非常功利,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排名,一旦孩子成绩下滑,就拉着老师非要讨一副灵丹妙药。令老师为难的是,老师这里并没有一吃下去、成绩就变好的仙丹,孩子的问题是积累的,因此教育也忌讳“一曝十寒”。

我特别喜欢那种认真与孩子相处、细心观察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在学习、生活、处事习惯上有变化,就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换看法的家长。这会让老师欣慰地感觉到,家长是老师的教育同盟军,我们一同来关注孩子各种好习惯的养成,最终不怕孩子不成人、不成才。

优质性格与习惯的养成,是因;学习成绩与在校表现,是果。有因才有果。家长关注的次序,最好不要颠倒。


8永不践踏孩子自尊的家长

有的家长,只要老师把他请到学校来,跟他谈孩子的问题,他就当着老师的面,辱骂或殴打孩子,或者对孩子冷嘲热讽。这让老师非常下不来台。家长这种简单粗暴的宣泄,践踏了孩子宝贵的自尊心,也让师生关系骤然跌入冰点。

教育专家有一句名言:“任何有动力向善而行、渴望让这个世界变好的孩子,都是有自尊的孩子。”

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呵护他与自身弱点作斗争的勇气,呵护他与家长、与老师互相信赖的关系。被践踏过自尊的孩子,通常只剩下一条路:自暴自弃。这有多可怕?


9经常反省自我的家长

孩子只要有不足,家长就来质疑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了,你们是怎么教的?”老师对此非常委屈。因为对孩子成长有影响的不只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有影响。

有的家长,天天在朋友圈晾晒虚荣,怎能要求孩子没有强烈的物欲和攀比心?有的家长,每天在家打麻将赌钱,怎能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第一时间反省自身,也许比指责老师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做老师的,欢迎家长有这样的开场白:“孩子给老师添麻烦了!这主要是我们家长教育不到位,我们很想与老师探讨怎样帮孩子向好的方向转变……”能这样检讨自身的家长,本身就具备令人敬服的情商——只有你对老师的辛苦与无奈有体谅之意,老师才乐于在帮助你家孩子这件事上花更多心力。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只会令师生关系陷入尴尬。


10对学校有体谅之心的家长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反对学校圈养孩子,主张要像欧美的精英学校一样,让孩子们参加足球队、棒球队、篮球队,主张孩子从运动中学习合理的竞争,习得团队精神,塑造强健体魄。

这当然是很好的意愿,然而,提倡运动就有可能在冲撞中造成伤害事件,一旦孩子受伤,家长还能不能对学校管理有体谅之心?如果家长不依不饶索赔,并且在舆论上给学校和老师制造很大的压力,那老师未来还能不能愉快地组织孩子们玩耍?如果老师为了安全重新圈养孩子,要求他们课间不跑不跳,走路老成持重,运动四平八稳,孩子的冒险精神与野性、勇气都没法得到拓展,最终伤害的又是谁呢?

老师最欣赏的、愿意与之保持密切沟通的家长,最关键的素质应该是:对老师有同理心,能换位思考。

在你与老师沟通之前,想一想:如果我是一个从早七点忙到晚六点的班主任,如果我管理的是四五十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孩子,如果我必须为孩子出的小意外负责,我希望家长以什么姿态来沟通?

能这样换位思考,就能为家长与老师间的关系注入一股“暖流”,而得益最大的,当是我们的孩子。


整理转载:第一阅读(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康安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