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解难题 暖民心】平阳镇东山村:搬迁群众“搬”出幸福生活
“20年前,是北海市伸出援手,让我们从大石山区搬到这里,建起自己的家园。年轻的一辈要知道这段历史,要懂得感恩党和政府。”11月7日晚,在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山村建村20周年文艺晚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冠敏深情地说。
▲东山村建村20周年文艺晚会
东山村是北海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近年来,该村开启党建引领“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通过“五个聚焦”“五项工程”,持续深化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探索打造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和谐善治“东山样板”。
20年来,东山村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国家级荣誉。近期,农业农村部公示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中,东山村榜上有名。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1993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等14个乡镇的大石山区壮、瑶等少数民族的237户840名村民被集体异地安置到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并成立东山村。
▲东山村特色民俗活动
东山村成立之初,由于地少人多、村民与周边村民语言交流困难、生产技术落后,生活十分困苦,甚至有一些村民产生了跑回老家的想法。为此,在上级部门的支持领导下,东山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学习生产技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村民唐玉清看到邻村东星村村民通过生猪养殖实现致富,于是虚心向他们学习取经,带领本村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针对东山村距离北海市工业园区不远的实际,村“两委”多方联系,将东山村的青壮劳动力送到厂里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经过努力,2015年,东山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以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政府推动、示范带动为手段,大力发展黄金百香果、罗汉松、西甜瓜、玉米、仔姜以及生猪养殖等产业。同时,将生态建设、观光农业、民俗文化、康养休闲与旅游有机结合,着力打造集文化、旅游、美食、观光、住宿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让搬迁群众“搬”出幸福新生活。
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
“村民之间要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不侮辱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不搬弄是非”,在东山村村委会大门旁竖立着一块村规民约宣传牌,规约多达29条。
▲村民在学习村规民约
唐冠敏告诉记者,东山村建立以党组织为中心的多方议事协调机制,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动民事由“村组包办”变为“自我管理”;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美丽、生态的东山村。该村的村规民约被评为自治区“十佳村规民约”。
▲东山村新貌
乡村治,百姓安。该村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以积分超市为纽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激励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开展文明节俭、孝德家风、积分兑换等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引领群众弘扬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新风尚;组建“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爱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举办“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邀请各民族同胞参与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共享民族文化盛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织密网格治理“一张网”
东山村探索实施“党组织+群团群众+社会组织”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机制,变基层治理“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实施区领导、镇领导、村党支部书记、网格长以及网格员包格联系的“党建领航·全域网格”(4+N)工程,健全网格员、志愿者队伍,1名网格长、3名网格员、100名志愿者包户联系,一网统揽全村党建、治理、调解等各项工作,实现“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东山村党员在上党课
按照“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发挥作用强”的要求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培优育强村级带头人。村里建有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同心文化广场等阵地,村党群服务中心在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美丽幸福的东山村
该村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把基层平安创建作为重要载体,深入开展“九无”(无毒、无赌、无黄、无盗、无抢、无邪、无诈、无上访、无命案)的平安村示范点创建工作。推行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法治带头人、一户一民法典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夯实农村法治建设基础。建好用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解忧超市”志愿服务岗,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