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8月总结和一次过敏经历(10)
观察一棵树8月总结:
观察一棵树活动让我体验了一回“蝉尿雨”,被滋一脸的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蝉的知识。【观察一棵树】蝉之“尿”(07)
府山有一棵我超爱的700多年的大香樟,很开心可以分享给更多人。【观察一棵树】府山的大香樟(08)
观察一棵树让我更加关注了物候和节气,第一次手绘黄经和节气的同时也让我重新爱上了天文学。【观察一棵树】谈谈节气(涉及一点简单天文学)(09)
香樟树下的鸟巢菌让我更加真切地明白了真菌与树木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观察一棵树】香樟树下发现鸟巢菌(10)
下一阶段我的目标是:学习香樟植物文化这一目标还没有达成,9月希望能静下心来多学习一点这方面知识。绍兴有好几棵美丽的香樟树,我想做一些收集,方便同好们按图索骥。选择一棵香樟树作为固定观察对象,争取每天都去它那里待一会。
上一周我在观树时由于接触了昆虫而发生了过敏反应,我猜测昆虫毒液应该是这次的过敏原。在我的记忆中这应该是我的第一次过敏反应,难道我变成了“过敏体质”人群了吗?
我们已经知道,过敏的主要症状(这次我的症状主要是皮肤上起了很多红疹子,第一天晚上皮肤瘙痒难耐)是免疫系统释放的各种物质引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过敏呢?
(医生居然给我配了这么多药)
通过查阅资料,原来这个问题在科学界至今没有标准答案。
有一种科学假说是“寄生虫论”:这个理论认为免疫系统最初是用来对抗寄生虫的。这和远古条件不好有关系,不过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卫生水平得到改善,寄生虫的威胁不再那么巨大了,但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还是保持了相当的警惕。有一些过敏原的结构与许多寄生虫的结构相似,当我们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以为这是寄生虫入侵,于是立即“举旗出兵”。
剑桥大学的寄生虫学教授大卫·邓恩说:“过敏症状只是人类抵御寄生虫感染时一个不幸的副反应。”
不管怎样,总的老说过敏反应这种机制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人类估计将和它永远相伴,希望未来我们人类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与“过敏”共存。
这次事件也给我几点提醒:
第一,家里的席子和毯子要勤洗勤晒;第二,去户外最好穿长衣长裤,不要贸贸然接触昆虫,尤其是有毒的;第三,去阴暗潮湿处最好戴口罩,防止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