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讲述我是怎样保送清华的 | 寒门学子奋斗史(四)
背景
大家好,我是石头哥。
本篇是系列文章第 4 篇,前三篇如下:
家穷应该读大学吗?| 寒门学子的奋斗史(一) ,第一篇回忆了自己读小学的场景。 寒门学子的奋斗史(二),第二篇讲了自己就读的贫困山区中学的“住、行、食、玩、学”,不少来自农村的朋友都深有感触。 寒门学子的奋斗史(三) —— 走进大城市 ,第三篇,讲述了从贫困大山里“保送”到大城市读高中的经历。
该系列文章缘起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家穷应该读大学吗?”,我趁机回忆了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
我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曾经都在为缴学费问题发愁的穷学生,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贫困山区小学到985大学再到中国顶尖学府——清华硕士,都是靠勤奋读书一步一步走来。
虽然现在也是一个在帝都打拼的普通码农,不过从当年的穷小子到现在能安家北京,自己感觉这一路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方面运气也还算不错,另一个方面也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奋斗。
前文提到,收到 CSU 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为这巨额的学费问题发愁。
本文将讲述自己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以及自己如何通过大学4年的努力,最终获得 全奖保送清华 的历程。
本号订阅者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或码农群体较多,本文也将分享一些自己在学习(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中的一些经验。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收获,就更好不过了。
全文1.3W+字、50+图,写完历时好几个周末的时间,一共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艰难的入学过程,奖助学金体系的介绍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各种奖学金。
大学生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训练,此外,还包括自己关于大学生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的相关看法。
最终能够保研清华也是非常戏剧化,简直能拍一部微电影了。
读完整篇会花一小段时间,建议先收藏,有空当看故事会读即可。
艰难入学
随录取通知书寄来的,还有学校报到、入学相关流程,我很清楚的记得,我们学费是 8950 元/年。据我所知,几乎全国各地软件学院(好像清华例外)都大同小异,有的学校大一、大二学费便宜,大二、大三高达1W6/年。
好在国家、学校针对贫困生都有相应的政策。
比如助学贷款,如下是我其中某一年的助学贷款合同截图。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给学生提供免息贷款。
每年不超过6000元,这已经能解决我学费的大部分了。剩下的3000怎么办?学校还提供了贫困学生的入学绿色通道,可以办理学费缓交等政策。
助学贷款按道理是大学毕业之后就要还的,但如果读研了,可以办理缓期还款,这部分贷款产生的利息仍然由国家补贴。
比如我的贷款就是研究生毕业之后还完的。
于是,我心想着,“天无绝人之路”,先报到再说,然后办理学费缓交,后面有机会赚到钱了再慢慢还给学校(事实证明这条路行得通)。
于是我怀揣着几百块(说身无分文,肯定夸张了)就直接到学校报到了。
回想报到入学也是惨。当年,我们县城没有火车票代售点,火车票都没办法购买。后来托 TLZ 同学帮忙购买了火车票,可惜只买到了站票。
因此,第一年入学报到,我就只身拖着行李,在绿皮火车上硬站了14个小时,抵达学校所在地 —— 长沙。
我记得很清楚,刚到宿舍就吃了“闭门羹”,到宿舍后,大家都到宿管大叔那里领取统一的生活必备品(棉被等),结果因为我未缴纳住宿费而没办法领取,颇为尴尬。
后来到学校相关部门办理了学费、住宿费等缓交后,拿着证明才领来了相应的棉被等,入住到寝室。
这里还要感谢一个老乡师兄(YZ),他当初从批发市场进货(日用品),在学校转卖,赚点零用钱。得知我条件不太好,还主动送我了一些。
奖(助)学金
宋庆龄基金会-丰田助学金
能够很顺利完成本科的学习,不得不说一下 “宋庆龄基金会-丰田助学金” 这个项目。
高考完的暑假,因为大学学费问题,我也从网上各个渠道了解是否有类似助学金项目。
偶然看到了丰田助学金这个项目,且我录取的学校中南大学正好被这个项目所覆盖,因此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书和相应的证明材料,之后也就忘了这件事情。
报到入学后的大一某个下午,突然接到学校学工办的老师一个电话,通知我被这个项目选中了,因此有一笔助学金,别提当初有多高兴。
大学期间也拿过不少奖(助)学金,这个项目虽然钱不是最多的,但是时间上是我最早获得的。
并且个人认为这个奖助学金项目是我经历过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
该助学金项目是从中西部省市的高校中,每届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原则上连续资助4年(若中途若出现成绩挂科等终止资助)。
该项目的特殊在于,除了资金的资助外,还会组织学生在大一时,参观丰田经销店;大二,进行实地工厂参观(天津or广州);大三时,还有机会进行访日交流(每学校选取一名)。
也特别感谢丰田助学金、感谢宋庆龄基金会,我也有幸都参与了其中的活动。
每个学校每届有10名学生,因此也聚集了背景相似、且也都很优秀的人,交到了朋友。
后来我们这批人也组织了一次前往贵州支教的活动,这都是很宝贵的人生经历(后续有机会再详述)。
国家级奖助学金
❤感恩国家❤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用于资助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比例还不小),在确定资助面时适当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如果家庭确实有困难,可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请,有的同学可能觉得爱面子,害羞。其实,大可不必。这就是国家和政府对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提供的政策帮助。(往往情况是,同学都不大愿意申请)
当然,如果家庭条件还不错,为了“贪便宜”去申请这个助学金就万万不可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平时自己的开销、花费,同学都看在眼里。你家里情况怎么样,大家还不知道吗?
记得,当初我们的政策是,国家助学金分为3等,分别为每年3000/2000/1000。还是能帮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
另外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级奖学金
主要分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当前高等学校学生能够获得的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是为了奖励品学兼优的同学。获奖比例约为0.2%(来源 百度百科)。
奖金也不错,本科生8000元、硕士生20000元、博士生30000元。
一般学校的评审条件都会根据同学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进行考量。不同学校政策不一样,但应该都力求公平公正。
之所以要也要考虑到非学习成绩外的其他综合测评(比如德育等),因为学校为了管理方便,且也为了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比如积极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报名参加各种比赛,为学院甚至学校增光等,会有另外加分(不多)。
当时,我们学校(学院)的政策是,为了奖学金能覆盖到更多的人,每个人原则上不能连续获得同一种类型的奖学金。
因此,我获得了2次国家奖学金,中间隔了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正好家庭经济不太好,才有此机会)。基本上,本科大学4年,也就最多只有3次获奖机会了(大一评奖时,刚入学没成绩所以没机会)。
校级奖学金
除了国家的奖学金外,学校(甚至学院)也有各种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
这里的学业奖学金就是专指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奖学金。不需要经过个人申请,每年成绩排名靠前自动获得。
这里可能各个学校不一样,以我就读的 ❤CSU❤ 大学来讲,覆盖面真的还挺广的,基本班级一半的同学都有机会获得。
同样也分级别,印象中一/二/三等奖分别是3000/2000/1000元每年。其中还有特等奖学金,5000元,金额上能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相当。
我有幸获得了 2 次 一等奖学金 和 2 次特等奖学金(1%,2次,5000元/次)。
社会奖学金
这里的社会奖学金,主要是指靠校友、校友企业等捐助的奖学金,种类繁多。
如上图所示,社会奖学金是各个成功的校友或者企业家,回馈学校设立的奖学金。
每个奖学金金额、获奖条件等细则可能不一样,具体就要看捐助校友和学校制定的标准了。
比如有的奖学金希望更多的偏向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有的可能偏向某几个特定的专业等等。
在此也特别感谢曾经资助和奖励我的几个社会奖学金:
蒋维英奖学金:慈善家蒋维英先生195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原中南矿冶学院工作,曾任中南大学外语教师。从2000年起,蒋先生在我校设立“蒋维英奖学金”,向蒋先生致敬。
宝钢教育奖:宝钢教育奖是由国有企业宝钢独家出资设立,中央政府支持指导,专家咨询策划,高校积极参与的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百科)。该奖励金除了奖励学生外,也奖励优秀教师。
世纪海翔酬勤奖励金:由中南大学商学院校友顾京创办的深圳市世纪海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捐赠1000万元在中南大学设立“中南大学世纪海翔教育基金”。同样,该奖励金也奖励勤奋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
小结
有了国家、学校、校友、社会各界的帮助,你应该能看到,对于一个贫困学子,哪怕不是特别优秀,只要足够努力,上天是不会让他因经济困难而错失教育机会的。
如果可能,希望将来自己也有机会能够设立类似的奖助学金。目前来看,希望似乎很渺茫。
那就借助丰田助学金的 “受助-自助-助人” 的公益理念,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帮助更多的人吧。哪怕,我写的文章能让一部分人有所收获也行。
课程学习
好,“凡尔赛”结束了,咱们回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来。
我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拿奖学金。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后面的学费、生活费呀(事实证明,这条路可行)。
基于这样的大前提下,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必修的课程,也只能逼着自己认真学。选修课,就尽量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如上图是我的大学所有课程,成绩过于隐私,先抹去了。
下面谈谈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类课程。
数学
对于必修的数学类课程,例如: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课程,我仍然采用之前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上课认真听、不懂积极问老师。
到了大学,很多同学学习都松散了,不像高中那么“内卷”的情况下,每次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许对于应付期末考试来讲,就绰绰有余了。
很多时候,大家的作业往往都靠“抄”,有时候一个班级也许就那么几份作业源头。
当然,我也会抄作业。不过就算是抄作业,我也尽量会把抄来的解答搞懂。
另外说一句,对于要读研的同学来讲,数学课程千万别落下。很多计算机相关论文,都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的。
英语
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而言,对于一些学校的毕业要求就是需要过 CET-4。
个人认为,最好也顺便把 6 级 过了。毕竟这两门考试最便宜了。o( ̄︶ ̄)o (有了解到一些认证考试,光报名费都得好几大千)。
我是大二上过得 CET-6,感觉全靠高中英语老本了。对于考试而言,多做做往年题目、模拟题。
此外,在英语课堂上,英语老师的重点应该也不是为了让你过四六级。重点要锻炼一下听说读写的能力。
毕竟,现在这个世道上,多会一门语言,总是好的。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了。
当你出国去旅游时,你就会发现,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的能力,能助你玩得更嗨。
编程语言
计算机/软件专业总离不开编程语言的学习。
我想,在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对于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同学来讲,安排C/C++语言作为首先了解和学习的编程语言,是有一定道理的。
直接推荐 C/C++ 相关书籍,以下都是我觉得还不错的,供大家参考:
《C++ Primer》、《Effective C++》、《More Effective C++》、《STL源码剖析》、《C++编程思想》、《深入理解C指针》。
经典书籍,值得收藏,有时间随手翻翻,说不定就另有收获。对于学生党,没钱购买,可以从图书馆借阅(“书非借不能读也”),或者网络找相关资源,我上学期间也一样,因此自己网盘里面收集了不少学习资源。
上面课表中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其实就是另外一门编程语言就是“VB”。用 VB,在 VisualStudio 上简单用鼠标拖一拖就能出来一个有用户界面、可交互的像模像样的“软件”,这对于上面提到的用“成就感”来激励自己主动多学习还是很有效果的。
比如当初课程大作业就是写一个计算器,通过短时间的入门学习,就能写一个这样的计算器软件出来,确实还是颇有成就感。
特别是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同学来讲,提高学习兴趣还是非常重要的。我在 程序员编程如何入门、进阶 中也讲到,入门编程可先学一门比较好上手的编程语言,通过尝试写一些有用户界面(比如 HTML+JS)的小项目、小 Demo 来激励自己。
课程中一门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推荐王爽的《汇编语言》。学习汇编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写的高级语言是如何被计算机所理解和执行的(结合《编译原理》课程)。
记得当初学习汇编课程时,大作业展示时,隔壁班一个大神同学,居然用汇编写了一个聊天工具,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课程里面没有 Java 语言命名的课程,其实我理解,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后,其他语言都是触类旁通的,无外乎就是“顺序、选择、循环”,不同编程语言的具体语法不一样而已。
但实际后续的《软件开发架构平台技术》就是以 Java 语言为契机进行学习的,那门课程主要是学习了 J2EE 架构。
同样,推荐一些 Java 方面的书籍吧:
《Java核心技术》、《Java编程思想》、《Head First Java》、《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码出高效Java开发手册》
其实从课程设计来讲也知道,编程语言不是其中的重点。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这些才是重点,是拉开程序员之间差距的硬家伙。
数据结构和算法
“数据结构和算法” 我认为的重中之重,就算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其他可以放松些,但也不要放过这个话题。从我之前写的《有了这份程序员面试指南,你离大厂Offer还远吗?》 这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到,数据结构和算法一直是各大公司面试考察的重点。
好在现在网络资源很发达,网上有各种不错的课程可以学习。这里我推荐,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在线课程《数据结构》,分为基础和高级上下两门课程。
这门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由邓俊辉老师讲授,在学校时,我上过邓老师的几门课程,真的很赞,他在讲授“数据结构”和“计算几何”方面拥有20多年的经验,课堂用的 PPT 和动画效果也特别赞。
最关键的是,这课程可直接免费白piao,不香吗?
有很多人说数据结构和算法没用?那只是他觉得没用而已,或者他的工作当中没用而已。
我一直有个观念就是,程序员这个群体本身也是符合金字塔模型的,不一定非得每个人都是编程高手,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待着最舒服的位置就是棒棒哒。
其他计算机基础
操作系统:随便列几个话题,看看其中的分量。进程、线程、死锁,内存管理、进程调度、任务调度等等,是不是现在工作中也离不开。推荐参考书籍如:《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导论》。
计算机网络:TCP/IP,路由,网络 7 层/ 4 层协议,HTTP,DNS 等等。推荐参考书籍:《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TCP/IP详解》等。
数据库系统:ACID,做开发也绕不开的话题。推荐书籍:《数据库系统概念》、《高性能MySQL》等。
编译原理:跟前面提到的汇编一样,有利于了解程序背后是如何运转。这门课也比较难,印象中是我当初所有专业课中,本人考试得分最低的一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等等。建议一般人有个大概了解。推荐书籍《编译原理》。
作为学生,有更多自己可以控制的灵活时间,是系统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最佳时间。
我在之前的这篇文章也阐述了对待基础知识的看法——《从一道面试题谈谈一线大厂码农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在日常有些场景下,“复制粘贴”工程师貌似也够用了,遇到问题有更高水平的人来帮你解决就行,大家都一样的话,怎么体现高手水平呢?
比赛、项目、实践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不管在哪个行业,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计算机专业不像其他有的专业(如生物、化学等),对各种实验设备要求很高。手里有一电脑足矣。
像我当初,刚入学,没钱买电脑,就会跑去学校机房。我是大一下才买电脑的,当初还是同学“贱卖”给我的二手笔记本。(再次感谢 ZXJ 同学)。
刚拿到电脑,就喜欢各种折腾。(毕竟之前没怎么玩过)什么双系统、三系统,也经常把系统整坏。但经过几次,也都有经验了。
其实学习也一样,可以多动手实践,设立阶段性目标,一个一个区攻破即可。比如参加软考、各种比赛、项目申请等都是我们学习有力的“工具”。
软考
除了 “应付” 考试外,我觉得另外设定一些目标也是有助于学习效果的;一个好的、阶段性的目标是能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的。
比如在大二、大三一些专业课数量多起来后,为了迫使自己学习专业课程,我报名了“软考”。软考全程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也分初级、中级、高级。
我有幸先后通过了中级软件设计师资格,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的资格。其中,高级资格认证考试,我还获得了湖南省第二名。
我报名这个考试的目的,并不是说这个证书有如何如何的含金量,就单纯为了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给自己设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而已。你如果也合适的机会,也可以尝试。
创新计划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的项目。(百度百科)
这是一个不错的实践机会。有老师指导、有经费支持,很香!
当初我就组建了个小团队,参与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获得了国家 2 万元的项目研究资助。
2万元对于学生时代来讲,还是非常非常多的。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人(小团队),买书都不看价格的。想买啥,就直接买。
然后还在诺基亚手机横行的时候(当初 Android 起步没多久,或者至少在我们学校还不够流行),就体验到了 Android 手机(因为当初项目折腾的是移动端开发)。
还发了小论文(虽然现在看来很水),这其实对后期不管是保研、找工作等都会是加分项。
各种比赛
还有,就是各种比赛了,比如《挑战杯》、《数学建模》、《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ACM ICPC》,还有各种编程大赛等等。
在此,我鼓励在校生要勇于尝试,毕竟试错成本很低。没获奖也没关系啊,毕竟这个过程很重要,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能获奖,当然就更好了。
并且很多比赛可能都是需要一个团队参赛的。比赛最后没成,收获了几个铁哥们也很不错的。
我当初这种比赛还不多,参加了少数一两个。比如有一次软件设计大赛,去成都参加决赛,虽然最终没获奖,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呀,别的不说,学校支持的情况下,免费成都几日游也不错。
我做的小玩意儿
我在这篇文章中也强调过,做小项目能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阶段性、系统性的总结,在当初看来确实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比如这个聊天软件,主要是仿照QQ聊天软件,当初做完语音、视频聊天,还是很让人眼前一亮的。
再比如另外做过一个基于WEB网络的校园资讯网。
利用飞信功能可以进行个人日程提醒、订阅天气、好友生日提醒、课程提醒等等;(时光荏苒,飞信?用过的说明你也“老”了)
再比如,每期末都要统计成绩,计算综合测评等,想想,何不写个爬虫来爬呢。有时候,程序猿的“懒”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类似的小项目可以达到阶段性总结的目的,同时自己的积累和总结也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且无形之中可以让自己将来也获益。
学生工作
刚入学时,为了刻意锻炼自己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毕竟,一般而言,农村出身的寒门学子性格偏内向,这方面的能力就相对会弱一些)。我参加了班委竞选。
没想到的是,竞选班长成功了,而且这一做,就做了4年的班长。(此外还参与了学生科协等组织的创办)
班级工作很难的一点,就是班级活动,团结同学。毕竟,大学生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活,打游戏、谈恋爱、自己学习等等。
有幸的是,我们班委同学都很积极,28名同学都比较给力(其中1人FZY同学大二转学美国某大学)。
我们班曾经还获得中南大学先进班集体标兵(2%),当初从全校1000多个行政班级里面脱颖,还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始终秉承“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的班训……
在上一学年中,我们班获得六项年级之最:智育成绩最高;科技创新创业奖励最多;荣誉、文体活动奖励最多;出勤率最高;六级通过率最高;入党积极分子最多这样的佳绩。-- 当初表彰大会的发言稿
惭愧的是,毕业后跟他们联系得比较少了。之前班导师提过一个期望,说毕业之后,尽量都每年和每位同学保持联系至少一次。很遗憾,这个期望我并没有做到。
毕竟毕业之后,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家庭,有自己的事业忙碌,且有的同学本身性格不善交际。我这么生硬的突然去联系,好像也比较尬?(好像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现在,我觉得能做到的是,朋友圈关注下大家的动态,给大家留留言、点点赞,当然如果同学希望找人聊天贪心,我随时欢迎呀(不知道这篇文章的这段文字能被多少同学读到)。
然后,就默默祝福大家吧。
课余生活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做到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
有个段子说 “没有挂过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我倒觉得这个段子应该改为“没有加入过兴趣社团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会更好一点。
毕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要体验体验,不是吗?
特别是在刚入学时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朋友,加入“社团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当初就对笛子感兴趣,因此加入了笛子协会,认识了一批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到清华读研时,本也想加入类似的社团学习交流,结果却没有。因此,我联合几个同学就创立了“清华大学笛子协会”,还拿了优秀新社团称号。
坚持?
但凡一件事情,你能坚持下去,就已经赢过绝大多数人了。
谈到坚持,我非常佩服一位清华的老师,彭老师每天坚持万步走,近8年时间,从不间断,哪怕风霜雨雪。点赞!
但是,坚持一件事情真的很难,我也是个普通的平凡人,也很难做到。
比如在学竹笛这件事情上,虽然我很喜欢,但投入时间少,没有坚持下来,最终也还是入门状态的半吊子水平。不过,那有怎么样呢,闲暇时间能偶尔吹下笛子,调节下自己的心情,也很不错呀(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当然,如果你想在某个兴趣爱好上有所成绩,就一定要坚持付出。在清华笛协,我就有认识小伙伴,开始零基础,但勤奋苦学,后面就远远超过我了。
职场实习
兼职?
我是不太建议以 “赚钱” 为目的,长期做一些校外的兼职实习等工作的(比如超市导购、饭馆端盘洗碗等)。
若是以体验生活、流程等为目的的短期兼职实习是 OK 的。毕竟,在这方面花的时间越多,在自己学生主业(学习)等花的精力就越少。
若是家庭困难,需要赚钱补贴家用,其实通过“奖学金”这个渠道更是“双赢”的,既挣了钱,也学到了东西。(前文的证据也表明了)
当然,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成绩名列前茅。那么我建议可以走专业相关的兼职实习。
实习 - 小公司赚外快
我本科期间有过2段实习经历,一段是长沙某小公司,另外一段是腾讯。
第一段是大二的时候,在长沙某不知名软件公司,当初是一个数学系的学长介绍,帮忙写代码,赚点外快。
这段时间是兼职实习,除了学校课程外,课余就帮忙写代码,改 bug。
就像我在当初的简历上写的那样,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公司实际应用项目,虽然工作任务仅仅是在原有系统上做项目升级,但收获不少。
印象最深的是切身体会到在没有任何文档和注释的情况下修改他人代码的感觉,从此使得自己对代码风格,代码可读性等有一定的要求。
实习 - 腾讯
另外一段经历就是大三暑假、大四上期在腾讯实习,持续了半年之久。
我们学校软件工程的培养方案上,是有实习阶段的,还算学分。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自己通过笔试面试到校外企业实习。如果不行,那就是学院安排企业老师进校培训实习。
记得当初,腾讯招聘实习生,都没到长沙,而是在隔壁城市武汉做招聘。
我也是纠结了好久,最终在笔试前一晚决定火车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参与笔试面试。
这块展开说,感觉又能写几篇文章了。
简而言之就是当初在腾讯实习参与了QQ校友(朋友网)后台开发,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了一个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规范流程,对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清楚得认识到系统架构对于项目后期运维的重要性,体会到公司里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事的团结合作对于项目成功的重要性。此外还学习和了解公司内部框架以及海量服务(分库分表)的相关实践。
实习时,技术上观念改变,举个鲜明的例子,例如学校学的课程,就算是大型数据库技术等等,仍然讲分布式,讲存储过程,讲主外键,讲范式。
但到公司,实际的项目就不是这样的了。数据库主键到有,木有外键一说,我更没听说过有什么存储过程了。(当然跟具体业务有关)
整体来说,腾讯的一些文化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瑞雪”行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电梯不能反向座。下楼电梯,不能先上行,再往下,会导致高层的人员一直下不来。
哈哈,曾经我还收到了一个不节约用电的“罚单”。
保研
谈到保研,也是一部“血泪”史。
准备工作,确定目标
刚入学时,其实根本不清楚是否要保研,还好自己一直保持学习势头,名列前茅。当初的想法就是:先保持有保研资格,到时候是否读研再说呗。
保研资格,我们是按照综合测评的成绩来计算,前文也提到,综合测评是如何产生的,学习加权绩点+加分。
保研时期正好在腾讯实习。当初仍然不清楚自己去哪里读研,读什么方向等,甚至是否要读研,抱着多一个选择的机会,我加入了保研大军。
准备保研时,其实学校细则并没有出来。根据往年的数据参考,年级前10左右是有校外保送资格的。
我自己的综合排名,肯定能进前10,刚开始趋向于走专业硕士(专硕、工程硕士),因为本专业原因,专硕说是强调应用工程能力,学术硕士(学硕、工学硕士)强调理论研究。
其实,在现在来看,区别并不大,不过一般而言,学硕奖学金会多一点。
于是就寄材料到清华软件院、浙大软件院、还有上交软件院:
上交的软件院招收学术,所以报上交的时候也就是报了学术。
清华软件院和浙大的软件院都只招收专硕。浙大还好,据说往年师兄师姐说奖学金啊啥的可以抵掉学费了。
清华就不同了,每年2万,并且是买2赠1,即交2年学费,读3年(有赚到吗?)。
虽然有学费,根据我之前的经验,这个学费在读书期间是有能力挣回来的(阴差阳错,后来获得全奖保送资格)。这个自信我还是有的:在本科能做到,在硕士期间也能做到。
例如插播一个当初读研期间的项目补助。
于是,把浙大软件院用着保底(根据往年数据经验),清华当作跳一跳,上交就当作完成高中时的没有完成的愿望吧。
因为 “政策”,一波三折
万万,没想到。
学院出的一个保研细则改变了很多人的道路。
大致意思是不管学硕专硕若选择本校本院,都优先推荐,均确定为全额奖学金并享受助学金。
当初本来的名额是4个校内学术,9个校外学术,7个专业硕士(不分内外)。这种情况下在我们院细则实施下,就直接变成了9个校外学术,11个本院。
这其实都能理解,学校为了好的生源制定的一些政策。我们学校还好,后来有听说有的学校,成绩排名靠前的只能选择保研本校。
这下糟了,于是连忙改志愿,寄材料。意味着自己走专硕名额行不通,只能走校外学硕。
当初已经放弃清华了,因为系统已经不能修改(例如改为计算机学硕),且软院招生通知说只招专硕。
于是就将浙大的软件院改为计算机学院,然后又陆续投递材料,后续又投了北航计算机学院,国防科大等。
保研面试
投递简历之后,就是等待学校通知复试。一般简历过得去,就都会收到复试通知。
第一家是浙大计算机学院,分为机试和面试。
上机考试就是算法题目,因为算法题目训练还是比较少,(没参加过ACM等比赛),当初只做出了一道题目。
后来面试,保研面试跟找工作面试也一样。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在此强调基础),不过会更强调英语的能力。
当初浙大面试有英文题目,用英语回答也是磕磕绊绊,不过好歹让老师理解到我的意思了。
面试完,估计有老师看中我了,还邀请我到实验室参观。
一个实验室是 CCNT,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
另外还有其中一个面试官老师邀请我到他们实验室,给我介绍下相关情况。
我记得比较清楚,这个实验室是做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的。冥冥之中就和 CG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我到清华也是做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研究工作)
心想着,浙大应该是拿下了。
中途有接到清华软院负责招生的孙老师的一个电话,因为当初见我报名了,但没有缴纳“复试费”,提醒我缴纳复试费用。
我也跟孙老师说了下我的情况,因为只能走学硕指标,可能无缘清华了。
“我们招收工学硕士,不过,只有1个名额”。孙老师说,“最后肯定是面试成绩最好的拿那一个学术名额”。
特此感谢孙老师的那个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最终,决定还是尝试一把,于是买了第二天一早的时间飞北京(当晚没票了,火车票也没买到)。面试时间是第二天下午1点开始。
啊,我感觉我这经历都能拍一部电影了。
当天一大早(上面可看出7点20)怀着忐忑的心情从杭州飞往北京。先到达北航和同学 ZXC 碰头,然后简单吃点饭就北航(ZXC在北航)去清华。
多亏了 ZXC 同学还帮忙找了自行车,骑到清华,时间上加快了一些,可惜最后还是迟到了15分钟。
没想到,最后居然统一先笔试 ……OMG,还有笔试啊,连笔都没带。还好全部选择题,不过也有好几页呢,涉及的题目也是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留给我的笔试时间只有30多分钟。
笔试完,分为了4个小组面试,一共70~80人吧。可能我报名确认最晚,我是我那个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
面试题目仍然是前面提到的专业基础知识、英语问答,以及简历中的部分。包括论文、项目、实习等情况。
面试详细流程就不讲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我博客上看。(所以我之前强调,多写写博客还是有好处的,这些经历我之前都记录下来了)。
面试完之后的几天,就是焦急地等待面试结果了。我不停的去刷新着学院的官方网站。
也许是因为我一直很努力,且运气比较好,上天眷顾我,也许是我面试时超常发挥?结果我居然被录取了。
当我刷出来这个网页的时候,内心的激动,你能想象到吗?
榜上有名,有两个工学名额,我还是第一名呢!
后来入学后有了解到,孙老师确实没骗人,对外的学硕确实只招1个,另外一个是对口合作学校的,要求毕业后返回对应学校支教。
录取工学(学术)硕士也不用学费发愁了,后续准备去上交面试等流程也都相继取消了。
当然,我也有自知之明,我肯定也没有把握说绝对是参加面试的七八十人里面最优秀的一个。也许真的是我面试发挥不错,有基础实力的情况下再加上运气好罢了。
研究生期间,就发现大家水平都很高,有学术大牛,也有工程大神。现在比我混得好的同学也有无数(提醒大家胜不骄、败不馁)。
我一直坚信:努力的人,一般运气都不会太差。
特别感谢母校中南大学的培养,感谢学院的老师们的指导!
后记
本文先告一段落,此系列文章讲述了自己学生生涯的几个阶段。
小学 —— 童年回忆,忆苦思甜,体验到生活不易,赚钱不易。 初中 —— 贫困山区中学的“住、行、食、玩、学”,不少来自农村的朋友都深有感触。 高中 —— 走进大城市 讲述了从贫困大山里“保送”到大城市读高中的经历。大城市里的各种条件确实是很多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到今天这篇的大学共 4 篇,算是自己的一个回忆,也希望能给部分同学一些激励吧(毕竟缘起于“家穷应该读大学吗?”的回应)。
如果有机会,再写在清华读研究生期间的经历吧,感兴趣的同学欢迎留言反馈。
很高兴你能看到这里(能读完的同学占比很小),还请帮忙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这将激励我写出更多的文章。
最后,求关注、求星标,本号会定期分享一些技术干货、职场经验等,如果大家对阿里或者其他大厂感兴趣,也可以找我内推,我可以帮忙提供简历 review 等,希望能和大家积极交流讨论,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有收获请记得下方点赞、在看、分享
你好,我是石头哥,来自十八县贫困农村(点击蓝字查看我的逆袭之路),目前在BAT某厂打工,是前大疆(无人机)技术主管,曾经也在创业公司待过,有着丰富的经验。
公众号【程序猿石头】(ID:tangleithu)会分享一些自己对技术、职场等经验和见解,欢迎关注。同时欢迎你加入互联网大厂内推群 & 技术交流群,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关注后回复 “0” 送阿里技术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