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必诛,大汉的军威有多盛? | 九维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战狼2》的这句台词,被传得妇孺皆知。比如最近,就有三拨国人分别在伊朗、日本、斯里兰卡的机场进行“战狼”式维权,大有虽远必诛的气势。
这句台词的原型,是西汉名将陈汤的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在西汉的汉武大帝时,绝不是吹牛皮,绝对有这个实力。卫青、霍去病的战功大家是知道的。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尤其是霍去病,率汉家铁骑深入漠北,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兵锋直逼瀚海,打得“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狼居胥山,即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瀚海,即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武将的最高荣誉。霍去病被武帝封“冠军侯”。这大概也是“冠军”这个词的由来。
但史料中记载的多是卫、霍的战功,斩多少人,俘多少人,对他们是怎么打仗的,少有记载。这也引发后世的一些质疑。比如有种说法,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亲戚,为武帝宠爱,好活轻活、功劳都是他俩的,苦活累活、背黑锅的都是别人。
这里不抬杠。
倒不如以对细节描述比较详细的李陵部队战斗为例,说说大汉的军威有多盛。
那年,李陵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在浚稽山遇到了匈奴主力8万骑兵。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冷兵器时代,步兵遇到骑兵,特别的是大队的骑兵,基本就是待宰的羔羊。更何况是五千步兵遇上8万骑兵!
看看李陵部队是怎么战斗的。
以大车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布阵,前排持戟、盾,后排用弓、弩,击鼓而进,鸣金后退。匈奴骑兵第一次冲锋,李陵部队千弩齐发,匈奴骑兵应弦而倒,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匈奴兵数千。
然后李陵部队且战且退,匈奴骑兵轮番冲锋。李陵部在力战八天八夜,把携带的至少50万支箭全部射光,射杀匈奴骑兵至少1万多人后,终于寡不敌众……
国学大师钱穆评价:“李陵之才气,及其全军之勇决,令千载下读史者想慕不已。”
前面我们曾提到,西方与汉王朝同期的是古罗马帝国。网友一直争论是汉军团厉害,还是古罗马军团厉害,吵得面红耳赤,没有定论。李陵步兵5000人,人数约相于一个罗马军团。以李陵部队的战力,应该可以完胜一个古罗马军团。
那么,以汉武大帝时的汉军之盛,岂不是可以所向无敌,一统东西?
非也,非也。
后世评论,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雄才大略。但在连年对外用兵和肆意挥霍方面,做的也差不多。
到了汉武帝后期,前人辛苦积累的财富已经耗尽,国库已经空虚,吏治腐败,民乱四起,跟秦国末期其实差不多了。
而且,事实上,汉武帝在位时与匈奴的最后三次大战,汉军竟以0:3被剃了光头。燕然山之战是最后一次大战,也是汉军最大一次败仗。此战之后,汉武帝再也派不出兵远征了。
汉武帝比秦始皇好就好在,晚年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罪己诏”,不再折腾,与民生息。
临去世时,他又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让霍光和桑弘羊等一起辅佐时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实现“昭宣中兴”,使西汉又延续了几代。
敬请关注下文: 九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