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卫战,一个大英雄的诞生 | 九维
土木堡之变,明军20万精锐全军覆没,大太监王振和包括兵部尚书在内的50多个骨干文武大臣一扫而光,连皇帝朱祁镇也被俘虏了。
这个战果太意外了!瓦剌太师也先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现在抓了明朝皇帝,是杀是留?一向重视经济的也先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留着,向明朝廷敲诈钱财。
也先给留守北京的明廷送了信,要巨额财物,不给就虐待皇帝,进攻北京。
当时留守北京的是什么人呢?皇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不提也罢;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奉命监国,但他的见识和能力,估计还不如朱祁镇;还有一些大臣,和一些老弱残兵。
得知全军覆没,皇帝被俘,再收到也先的信后,朱祁钰和大臣们一下子乱了套。
大臣徐有贞说:“夜观天象,天象有变,宜速迁都南京”。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赶紧逃跑。附和徐有贞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当时朝野内外,有些官员和富人,已经举家南逃了。
愁云惨淡,一派亡国气象。
危难时刻,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
此前,于谦曾在几个省里做过巡抚,政绩卓著,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但由于他不鸟大太监王振,没钱送礼,曾被王振找理由抓起来过。王振甚至想判于谦死刑。这下惹了众怒,文臣武将联合上书帮于谦说话。王振下不来台,说“搞混了,以为是另一个于谦”,才把于谦放了。
由于这些经历,此时的于谦已经名满朝野。
但在此之前,他只是个名臣而已。
在此之后,他将成为一个大英雄。
于谦厉声谴责徐有贞等人说:“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于谦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的支持。
王直说:“这样的时候,一百个王直,也比不上你一个于谦啊!”于谦成了主战派的领袖。
最终,皇太后和朱祁钰被于谦等说服,决定力保北京,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并授予他“提督各营军马”的全权,“先斩后奏”。
这等于是把大明的国运和身家,都押到了于谦身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于谦不负众望,仅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就至少完成了以下大事:
1、稳住心理防线。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即明代宗,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拒绝了也先的敲诈,不给瓦剌一分钱。这样就稳住了心理防线,坚定了抗敌决心。
2、革新气象。诛杀大太监王振的余党,严惩贪财怕死的官员,消除民愤;提拔有能力、敢担当的将领,树正气。军中气象焕然一新,一改往日的颓唐。
3、紧急调兵。急调江苏、浙江等地的军队北上,把守北京周边的重要关隘,并充实城内兵力;同时紧急招兵买马,训练军队。
4、紧急制造武器,调配武器,征集武器。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北京守军中有盔甲的将士不到十分之一,几个人用一把刀的现象很普遍。于谦在最短时间里解决这些问题。
5、紧急运粮。官府付费,动员民间的大车帮助军队运粮。几天时间,就把存在通州的几百万石军粮运进了北京,军心大振,民心稳定。
6、预支官兵半年的军饷,让他们安好家,为国死战。
7、加强城防,增固九门,用好一切战斗手段。
…………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北京城内便兵精粮足,士气高昂,一扫亡国气息。
也先带着瓦剌全部军队攻到了北京,北京保卫战开始了。
说了上面这么多,战争过程反而不用细说了。结果是,瓦剌在北京城下被杀得人仰马翻,无奈退军。
于谦又派兵追杀瓦剌军,俘获了瓦剌的48位将军,把瓦剌抢夺的财物,也都拿了回来。
其后几年,于谦又多次打败瓦剌军,打得瓦剌急速衰退。慢慢地,世界上就没人提起“瓦剌”这两个字了。
有人说,于谦为明朝延续了200年寿命。这当然有些夸张。
但于谦确实把一手烂牌打成了好牌。他的作为,再次说明了,在危难时刻,用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设想一下,这样的时候,如果是大太监王振主持大局会是什么结果?那绝对是一地鸡毛了。
于谦这个人,大家应该是知道的。他的诗《石灰吟》课本里好像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史》这样评价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