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说袁世凯(1):慢慢走,等着瞧

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
2024-09-06

 

 

1.安阳秋困


中秋节一过,天气就凉了,周砥坐在大柳树下的石凳上,拿本《唐诗三百首》,胡乱地翻着。这书她在五岁时就背得滚瓜烂熟了,现在看着实在没什么意思,微风吹来,周砥打了个冷战,石凳上传来的凉意更浓了。

 

夏日的很多时光,便是在石凳上消磨掉的。树下有四个石凳,围着一张石桌分布。望着对面的石凳,周砥心里升起了一丝暖意,那是袁大人常坐的。夏天的傍晚,只要不下雨,袁世凯都会很准时地出现在这里,与她填词赋诗,纵论中外古今。“烹茶帘下坐,竹影压精庐。不去窗前草,非关乐读书”。周砥想象袁大人这样的行伍中人,竟能写出这样的好诗,真不简单。天一冷,就不能在这里聊天吟诗了。她不由得一阵惆怅。

 

这是辛亥年,河南安阳,周砥在这里住了快三年了。对一个曾留学美国,游历欧洲的女才子来说,安阳可不是个好地方。这里是中原腹地,受传统影响太大,外面的新空气进不来,尤其是当地人说一口又笨又重的土话,时带脏字,让出生在江南的她实在有些听不惯。但袁大人选择了这里,定然是有深意的。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的,要不然怎么会在四十多岁时就当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呢?曾国藩、李鸿章是她最佩服的人,他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也不过如此了。



    但,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呢?周砥望着石桌发呆。说起来,住这里也不错,至少袁大人每天都有时间陪她聊天,这正是她所希望的,可是,聊聊诗曲词赋、趣闻轶事还可以,一谈到当前的时局,谈到政治军事,袁大人便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他在北京时显得多么年轻,一到这里,就有了白发,如今,头发已花白了!他才不到五十岁呀!把一只猛虎锁在笼子里,憋也憋死了!还是赶快让我们离开这里吧,周砥默默地祷告。


院子里仆人们来来往往,忙个不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色,因为,明天是袁世凯的五十大寿。

      

2.宴上惊云


段祺瑞来了,徐世昌来了,曹锟、张勋、王士珍、倪嗣冲都来了。这天是阴历八月二十,袁世凯的五十岁生日。来的都是他的旧部,对他忠心耿耿的北洋军将领。

 

三年了,没有这么热闹过,望着喜笑言开的人们,袁世凯从心里发出一声叹息。想自己当年,叱咤于钱场官场,一呼百应,何等风光。连向以知人善任著称的李鸿章也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遗憾的是大靠山慈禧老佛爷去世以后,自己被溥仪的父亲摄政王所逼,被迫下野,流落到安阳,钓鱼听戏,寂寞无聊。外界似乎已把他这个昔日的大淸柱石,海内第一人才淡忘了。



袁府的大院里摆了八桌酒席。周砥是袁世凯这一桌上唯一的女子。众将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搞不淸眼前这位温雅大方的丽人是什么来头,她那个位子本来应是袁大人的夫人坐的呀!

 

这是周小姐,孩子们的老师”,袁世凯看出众人的疑惑,解释说,“周小姐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最奇的是她能说英、法、德、日四国外语,不世出的才女啊!这几年,我跟周小姐学了不少东西,如果没有她,我真不知道落难的这段日子该怎样度过。”

 

听到最后一句话,周砥的脸红了一下。如果没有袁大人,我这几年也不知该怎么过,想到这里,她心里突地一跳。

 

在周砥清丽脱俗的容光照耀下,众将们颇为拘谨,往日的豪情跑得无影无踪。只有袁世凯放得开,唯大英雄本色,落难之时,他对自己也有着绝对的自信。

 

袁大人真是神仙样的人物,在军中往那里一坐,不怒自威,一看就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元帅。现在下野了,潇洒风流,也是地道的名士风采。”徐世昌最会拍马屁的。

 

你们看我肥头大耳,哪像个名士,土财主倒是蛮像的。”众人发出哄笑。“今天大家来,弟兄们还是念旧的,可惜华甫在各地巡视军情,赶不到了”。袁世凯露出一丝失望。“华甫”是冯国璋的字。冯国璋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就跟随袁世凯,是“北洋三杰”之一,是袁世凯亲信中的亲信。

 

正在这时,一名卫兵小跑着过来,递给袁世凯一张电报。袁世凯看完电文,脸色陡变,酒杯落地。众人相顾失色,实在猜不透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让这位曾经沧海的寿星如此失态。袁世凯缓缓扫了一下四周,沉沉地说:“革命党已在武昌起事,中南第一重镇在一夜间陷落”。大家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议论纷纷。有人说:“革命党虽然造反,但孙文、黄兴却不在武昌,看来群龙无首,兵无所属,肯定会失败”。另一人说:“叛军人数不过数营,没打过仗,枪弹不足,张之洞大人以前的爱将张彪必能镇得住”。还有人说:“叛军只不过是抢点东西,过几天大军一到,必望风而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袁世凯却想着自己的心事。武昌起事对他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如果天下一直太平,溥仪那个小皇帝坐得稳稳当当,摄政王悠哉游哉,自己怎么会有出头之日。而一旦乱局形成,清廷离了北洋军是成不了事的,而离了他袁世凯,谁又能指挥得动北洋军?自己在安阳三年,朝思夜想的就是天下大乱,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3.面授机宜


这次武昌事变,就事后来载入史册的辛亥革命。



淸军中的绿营、八旗军等,在与太平天国、捻军、西洋各国军队的作战中,已被一百次地证明低能,如今清廷所能依靠的只有北洋军了。摄政王派冯国璋为第一军军统,段祺瑞为第二军军统,出征武昌。

 

冯国璋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赶紧跑到安阳向袁世凯请示。袁世凯正与杨度、严修等议事,周砥也在座。由于已经看到东山再起的希望,袁世凯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朝廷命我率北洋军南下平乱,我该怎么做”?冯国璋恭敬地问。

 

现在情形还不明朗,革命党不一定成功,朝廷不一定垮台,至于结局怎样,关键看咱们北洋军。咱们当然不能帮革命党,却也不能为摄政王去卖命。”

 

  “那……”

 

  “慢慢走,等着瞧”,袁世凯意味深长地一笑,一板一眼说出了个六字诀。

 

   冯国璋心领神会,立即告辞。

 

  “真想不到名闻海内的冯大将军竟是这么文雅的儒将”,周砥感叹地说。在她印象中,武将都应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那当然,他是北洋军中第一学子,连日本人见了都要竖大拇指的。”袁世凯很有些自豪。

 

  “真为大人手下有这样的人才高兴”,周砥由衷地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说经史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