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二字不容易
点击上面“齐说经史集”五个蓝色字,关注本公号
当孔子说出“有教无类”四个字的时候,他就注定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我们今天说的“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等,可以认为是这四个字的延伸。
与“有教无类”相关的,还有“因材施教”四个字,这当然也是万世不易的正确教育思想。
由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也由于他是成规模的私人办学、民间教育的创始人,他被尊为“教师的祖师爷”
大概是孔子之后,才有了“老师”这个职业。
老师,古称先生、师父等,并一直有师者如父的说法,对老师们都一直非常尊敬。
但尊敬归尊敬,2000多年来,“老师”二字其实一直不容易。
从名利上来说,历史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多了,但以“老师”成名的不多。
从名的角度讲,我们隐约知道孙膑的老师叫鬼谷子,张良的老师叫黄石公,岳飞的老师叫周侗,但这三个老师是否真的存在过,存疑。至于韩信的老师是谁,李白的老师是谁,苏东坡的老师是谁,朱元璋的老师是谁,那几乎是没人知道的。对了,朱元璋应该是没有老师的,因为,《朱元璋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博导》。
从利的角度讲,古代公办学校极少,老师们只有在私塾里、或被官人、富人们请到家里教孩子,才能混口饭吃。而且极不稳定,随时可能被赶走。
到了20世纪,西学东渐,教育才真正成为一门行业,“老师”才真正成为一门有影响力的职业。许多老师,仅靠纯粹的教学,就能获得丰厚的精神回报和物质回报,并在近代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甚至是关键的影响力。
在经历了孔子成为“孔老二”、老师成为“臭老九”的不正常年份之后,改革开放,让老师们真正迎来了春天。
必须承认的是:
时至今日,不论是从社会地位、工作稳定、还是从收入的角度,“老师”已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当然也有老师说了,你看我们县领导的孩子,还有王思聪们,那都是不愿意当老师的。
不能这么比,对吧?道理就不讲了。反正这么比,就完了。
说“老师”二字不容易,是指在老师们的地位、收入提高以后,社会上对老师们的负面评价也来了。对此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有社会的原因,但老师自身也是有原因的。
比如孔夫子说的“有教无类”四个字,现在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听到班上某个学生是领导的孩子,眼神都不一样了,对吧?
又比如“因材施教”四个字,补课,办补习班,是个因材施教的好办法。但现在有些老师上课捣浆糊,故意让学生学不会,然后明示或暗示学生参加自己的补习班,这就与“因材施教”无关了吧?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的东西引发出来。
而现在绝大多数老师只是“灌输”。
其实,我们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师说》里,先对“老师”作了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老师拔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但后面他又说了:“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孩子的老师,只教他们认字、断句、逼他们背英语单词、解方程的,并不是我所说的能传道解惑的老师。
说到这里,老师们更委屈了。说这个基本教育的原理,我们都懂,可不强迫孩子们背英语单词,反复解方程,那考试怎么办?毕竟,
现在小升初,中考,高考才是指挥棒。说别的,都是扯淡。
所以说,“老师”二字不容易。
最后,乐一乐,说个段子《孔子评职称》吧:
孔子快退休了,一直没评上高职,决心最后搏一下,为自己退体后争取个好待遇。
他连熬了8个通宵,准备了5麻袋材料,交上去了。
经评审,结论是:
1、职业道德不高尚。虽说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但他讲学也是要收费的,只有交够十条干肉,才能成为他的学生。
2、教学成绩平平。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经初步统计,学生的优秀率只2.4%,不能达标。
3、教研成果几乎为零。孔子虽然课讲得好,但“述而不作”,只喜欢说,不喜欢写,没在北大核心杂志上发过论文,连省市级的都没有。
4、剥削学生,把学生们当打工仔。他著名的《论语》,其实都是他的学生们代他写的。
5、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期间,他喜爱擅离岗位,到列国周游讲学……
孔子评高职的梦碎。
上面这个段子,在不同的省份,听不同阶段的老师们讲过。
讲的时候,他们或苦笑,或哈哈大笑。是无奈,也是自嘲。
“老师”二字不容易。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顶级天才、科学大师系列:是他们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 归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