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睡过500块一晚的牛棚后,他花3年爆改一家老汽水厂,惊艳了百年的骑楼老街

2017-06-24 山海同游

转自:民宿头条(cheng_mao)




他叫王禄清,80后,一个地道的海南人。




大学毕业后一路打拼,禄清成了某集团的韩国区经理,原本安稳的生活却被“爱上旅行”这件事给打破了。


于是,他不顾一切的辞了工作,踏上征途,黔东南,北川,云南,西藏…一走就是两年。



一路走走停停,他住过青旅,民居,精品酒店,但最不可思议的还是那个牛棚...


那是2013年春节,他去了云南坝美。他到的时候已是傍晚,乘船进了村子,发现整个村子爆满没有床位了。


天寒地冻,他最后在一个紧挨牛棚的茅草屋睡的,500元一晚。



虽然这次经历是迫不得已,但是旅行中这些意外,却让他记忆深刻。


那时他就突然觉得,做民宿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百年前,海口骑楼是海南“闯海人”落叶归根的归宿,现在,骑楼老街被评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骑楼文化的崇敬,他决定把民宿开在海口的骑楼老街。



然而,这里随便一栋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找到合适的房子谈何容易。


禄清每天穿梭在老街上,不错过任何一个有用的租房信息,直到3年后,才找到合适的房子。



这儿原是一家叫美兴昌的汽水公司,是民国时期海南的十大商号之一。


经历过漫长的寻找和等待,终于找到合适房子的禄清,迫不及待的和房东签订协议,当天下午就开始了改造大业。



老汽水厂原貌


老汽水厂的改造比想象中困难很多。为此禄清还把经验丰富做建筑施工、中央空调系统工程、水电系统的同学或朋友拉上。



为了不打破骑楼老街的整体风格,禄清和团队在改造的过程中最大化的保留了老汽水厂的原有风格,同时在采光、通风等问题上狠下了一番功夫。



老汽水厂内部自带的中庭,被设计团队改成了玻璃天台。既扩大了室内面积,也给老房子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寒来暑往,2016年,老房子终于以新的面貌呈现在骑楼老街600多栋房子中间。


以前,人们把骑楼老街最早的主人称作“还客”,而1921年,是海南最繁荣昌盛的年代。因此同样回来创业的禄清将民宿命名为“还客1921”。



跨过老门,进入还客,大面积的中庭,白色的简约风格,不禁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两层高的大厅中间,一颗象腿树笔直地矗立在那里,自由生长,好像要破窗而出。



在宽广开放的自由空间里,依靠着沙发,头顶是一汪清水,阳光透过天窗洒下粼粼波光,人就这样不由自主的放松下来。



中庭设计还借鉴了枯山水的设计风格。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看似随意的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



禄清始终觉得轻而易举的没有故事的产品,算不上产品,所以除了房子是老房子,房间里还有许多老物件。



精心摆放的皮箱、香炉、陶罐,褪去了厚厚的灰尘,散发出质朴、怀旧的气息。 



盘旋而上的楼梯正是当年南洋的彩色玻璃,复古味十足。



一草一木,或是一碟一盏,都在现代和过去的碰撞中,生出别样的美感和意境。



“还客1921”共有26个房间,而且每个房间都各自拥有一个独立图标和名称,第一次,一间客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属性,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自带私人专属小庭院的LOFT


简约、明快、时尚的风格,处处彰显着“简单生活美学”的理念。屋外一个小巧静谧的私人庭院,绿色的植物和斑驳错落的矮墙,成为一个绝妙的清修之地。


自带私人专属阳台的露台房


大面积的落地窗,禄清专门采用了隔音玻璃,所以不必担心隔音问题,开窗是喧闹的世界,关窗即是独处的空间。


星空房


夜晚就可以躺在床上看星星,还可以在榻榻米上打滚。



清晨,金黄酥软的面包,鲜嫩爽滑的煎蛋,配上醇香的原味咖啡和新鲜的水果,又是一个神清气爽的一天。



吃罢早餐,可以去二楼三楼的阳台眺望远景,中庭院里的的鲜花爬满墙壁,分外清新。




放下手机和工作,懒散的坐在藤椅上。喝着茶,聊着天,近处传来茉莉花的清香。这种浪漫和惬意,大概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知道。



不想走太远,就去附近的小巷里,寻觅地道的海南味道,听着老海口居民的市井声,感受老街的人文气息。



或是等着夕阳西下,漫步到长堤路,看水面波光粼粼、渔船停靠堤边,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入夜,呼来几个同伴,来一小杯鸡尾酒,斜靠在沙发上,和夜空中的星星们较劲比谁更精神。



在骑楼老街里听听旧时光里的故事,再啖一口最地道的海南味,我们无法将时光暂停,但却可以在每一刻时光里去享受当下的美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