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行山上, 摧花除魔

2017-06-06 民银旅行


一朵凋谢的魔花,日军的网红将领


1939年那时,日寇气焰正凶,所向无敌,但太行山区,因为地理特点和八路军战术特点,是日军久攻不下的一块骨头,而阿部规秀的前任常冈宽治就是被八路在伏击中击伤的。

 

那时,日军已侵占中国大部,这种时候只要有点野心的将领肯定会选择去前线开创新功,而不是留在后方,和土八路打游击。


所以,陆军军部选派接任常冈宽治的人选时,大抵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我为天皇流过血,我要去前线为帝国开疆扩土。”

“土八路的不重要,我要去更重要的岗位上锻炼自己。”

“阁下,我觉得阿部规秀这小子更胜任这个职位——”

 

军部大佬一听,派人找来阿部规秀的履历:啊呀,这老小子不错啊,从入华以来对国军无一败绩,还是“山地作战专家,新战术的倡导者”,得就是他了!

 

然后,黄土岭后就没有然后了……



日本东京《朝日新闻》


1939年11月,日军阿部规秀中将被我八路军击毙是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以通栏标题,详细报道了这位山地战专家“名将之花”毙命太行山区的经过,哀叹日军“中将级指挥官阵亡,皇军成立以来,未曾有过”。


阿部规秀是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在黄土岭战斗中被八路军击毙,他是在抗日战场上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之一。而且这场战役有众多的名将参与,有陈正湘、杨嘉瑞、李二喜、冀诚等。


阿部规秀中将是一个“名鬼子”,说他出名一是因为他死后被日本人冠以“名将之花”、“护国之花”、“武将之范”等头衔,日本媒体一片哀嚎;


二是阿部规秀在日军中“火箭般”的蹿升速度:1886年出生,1907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到1939年10月2日,53岁的阿部晋升陆军中将。


晋升为何如此快?


有说法是因为“战功”,让我们来看看此人毕业后的任职经历:历任联队副官、师团副官、师团参谋,1932年任仙台陆军教导学校学生队队长,1933年升任步兵大佐,1935年8月,任第8师团步兵第16旅团第32联队联队长,1937年8月2日晋升陆军少将,同时调任关东军第1师团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驻屯黑龙江孙吴地区。


1938年10月,原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被我八路军击伤后,日本军部派阿部规秀继任该旅团长职务。这个独立第2混成旅团并不是日军精锐部队只是后方治安部队,调任得力干将当主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八路军当时在敌后战场给日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阿部规秀,最早任仙台陆军教导学校学生队队长,30岁任关东军第1师团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驻屯黑龙江省孙吴地区,并晋升为陆军少将,32岁晋升为陆军中将。是擅长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有“名将之花”的称号。

阿部规秀早年的任职经历除了副官就是学生队长,基本处于“打酱油”状态并无什么战功,入侵我东三省的作战也称不上考验。


那么问题来了:阿部击败一支国民党杂牌部队就可以成为“名将之花”了?(日军其他将领表示:剖腹也要抗议!)


阿部规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军人能有此成就,有人认为恐怕还要归咎于他身上自带的“明星效应”,一群日军“土肥圆”军官中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阿部必然备受瞩目,加之阿部异于常人的对“荣誉”和“光荣”的执着,“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阿部脱颖而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阿部规秀指挥部队进攻八路军的前一天,接到日本天皇“圣旨”,将其调任侍从武官,这个职位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才貌双全”才行,这是日军“土肥圆”们难以企及的高度,这表明阿部在当时的日军中已经成为一个明星将领,连天皇都关注到了他,但是由于部队已经集结完毕,阿部也想打个胜仗风风光光的上任,于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阿部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作一把”!


可以说这种反围剿作战的战法我八路军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八路军的作战特点阿部是否知道不得而知,但是即便知道又如何?


阿部在战前给家里的一封家书这样写道:“今天起,去南边战斗!回来的日子是11月13、4日。虽然不是什么大战斗,但也是一场相当规模的战斗。8点30分即乘汽车向涞源出发!我们打仗的时候是最悠闲而且是有趣的,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劲就会投降。”


这封信透露出大战在即的阿部内心是怎样的轻敌和狂妄,在这种心态作用下,战前阿部是不可能好好“做功课”的,对作战地区地形研究不够;对八路军实力、作战特点和战斗意志严重估计不足。骄兵必败!

一个靠拿国民党杂牌部队刷战绩,刷出来的所谓的“山地战砖家”碰到共产党军队中真正的“山地战专家”——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杨成武将军、团长陈正湘,如李鬼碰到李逵丢掉性命不足为奇。


一段荡气回肠军史


阿部规秀


1939年9月以来,日军多次对晋察冀边区北部进行战役性大“扫荡”。屡遭我军重创。固守涞源的日本高级将领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亲率日军1500余人,四处寻找八路军主力,妄图对我军实施报复。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寇,晋察冀军区领导决心利用敌军求战心切和孤军深入的有利条件,将其诱至黄土岭一带峡谷内进行围歼,贺龙、关向应当即命令特务团迅速开赴黄土岭,切断日军退路,合力歼灭敌寇。


待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区。八路军部队突然向敌发起攻击,将敌围困于黄土岭以东的狭沟里,一百多挺机枪集中火力向敌扫射,日军死伤惨重。一个多小时后,八路军的迫击炮弹命中了日军指挥部,旅团长阿部规秀当即毙命。8日晨,残余日军向司各庄方向突围,八路军尾追攻击日军。


一个神队友,120师特务团


陈正湘这个第一团真的是特别厉害,两年后还涌现出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


此壮举,在中华大地可谓家喻户晓。五壮士英勇一跃,被牢牢刻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部队坚持在晋、察、冀、热、辽等5大区域顽强斗争,参加了平型关、东西庄、大龙华、黄土岭、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抗日民众士气。参加百团大战,在攻打井陉煤矿的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展示了我军人道主义精神。


但是任何战役的成功都是源于众人拾柴火焰高,都是神队友们协同助攻的结果。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除了原有的一分区一团、三团、三分区二团、曾雍雅支队外,聂荣臻令第二十五团和分区炮兵营迫击炮连也作投入战斗的准备,令二十团、二十六团、二十四团钳制易县、满城、徐水等地的敌人。尤其是一个神队友的火线驰援,在黄土岭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神助攻的作用……


杨嘉瑞就是紧急前来帮忙支援的那位120师特务团的团长!


他奉命率部开赴太行山中的黄土岭。他们在教场西南沟口及西北一线高地隐蔽了两天两夜,把日军第二混成旅团长官阿部规秀中将及其所部1500余人堵截在黄土岭地区。


随即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二、三团的有力配合下,接连击退了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发起的22次反冲击,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当场击毙了被日军誉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歼敌1000余名,取得黄土岭围歼战大捷!


 一挺水压重机枪




晋察冀一分区三团,接受了埋伏在雁宿崖伏击敌人的任务。上级命令部队要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于是战士们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开始奔袭。

 

抗战时,日军从装备上优于八路军,所以八路军主动攻击日军,并且取胜并不容易。但此次伏击,八路军有一个有利条件——地形。 


实际上雁宿崖是一个沟,三面环山,中间是沟,这里的地形酷似一个天然“口袋”,如果兵伏两侧,等敌人进来后再用火力封锁入口,日军就插翅难逃。


气喘吁吁的八路军战士们,比日本人更早到达了雁宿涯,剩下的就是等待。在熬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后,日军终于在清晨进入了伏击圈。随着一声令下,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吐着火舌从三面向日军打来,在沟里的日军顿时乱成一片。


当年的英雄甄济培老人回忆:我们居高临下,他们在底下,我们在上头,说老实话,他们就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之力。

 

日军虽然有小钢炮,但是一发炮弹都没放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一挺水压重机枪,专门对着日军的炮打。光日本的炮手就死了30多个,死了一个,又上去一个,最后尸体都把炮堆起来了,还是一发炮弹都没打出来。

 

埋伏在雁宿崖的八路军有三千多人,伏击圈中的日军为五百多人。但伏击圈中的独立步兵第1大队全是战斗兵,是按照对苏作战装备的,不但武器精良,训练充分,指挥官辻村宪吉大佐更是出身关东军,战斗经验丰富,即使面对突发状况,也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甄济培当时在二连,二连的三个战士和一个鬼子拼刺刀,结果三个人却杀不死一个人!当时,手里拿着手榴弹的甄济培跑到那个鬼子后头,用手榴弹砸中鬼子的后脑勺,鬼子这才扑倒在地。这时,三个战友拿着刺刀,一起扎在这个鬼子的身上。


由于日军很顽强,战斗持续了一天,直到晚上雁宿崖终于恢复了宁静,早上钻进伏击圈的日军,除了大队长辻村大佐和少数几个人逃跑外,其余全军覆没,山上、沟里遍布死尸。

 

雁宿崖战斗一共缴获了6门炮,其中2门小炮,九二式重机枪缴获了2挺,还有几挺歪把子机枪,步枪210支,骡马300匹,我们连战士一百五十多人,有一半换了枪。日本人穿得比较好,被打死后,把他皮鞋、帽子、大衣都扒下来了。

 

损失了一个大队的编制,刚晋升为中将的阿部规秀,自觉无法带着如此的败绩面见天皇,留给他的只有一条路——复仇。1939年11月7日,阿部中将来亲自指挥复仇行动。



一位团长


陈正湘


陈正湘,原名陈逸成。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训上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15岁的陈正湘入唐生智部当兵,参加过北伐战争。1930年9月由新城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22军特务营第2连班长。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虎”的说法,最早出现在红1军团举行的一次运动大会上。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军团驻扎在广昌与吉安之间的藤田地区。1933年8月,为了加强军政训练,全面提高部队素质,经朱德、周恩来批准,红1军团召开了一次运动竞赛大会,由所属六个主力团争夺部队军政素质的全面优胜单位。经过两天多的比赛,结果是:红5团第一名、红4团第二名、红1团第三名。在总结大会上,红1军团首长颁发了三面锦旗:“模范工作的红五团”、“英勇冲锋的红四团”、“牺牲决胜的红一团”。讲话中,聂荣臻说:这是我们红1军团的三只“虎”!从此这个说法就传开了。


长征开始后,三“虎”更加发挥了“猛虎”的威力!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的作战中,红4团担当先头团,为左路军开辟前进道路;另两个团在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中,红4、红5团并肩前进,以强行军的速度,连续四日长途奔袭,攻占道县,歼灭守敌一部,红4团还在西元地区击落敌飞机一架。红军从道县与水口间全部渡过潇水。



12月底,红1团占领余庆,红4、红5团占领老黄平(旧州),三“虎”兵分两路进逼乌江。红4团为前卫团,首先逼近江界河渡口,强渡乌江成功。红1军团踏着他们架的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中央机关也由此走过去了。


三“虎”配合最默契、最成功的一次战略行动是强渡大渡河。 当时,红1团团长为杨得志、政治委员为黎林;红4团团长为黄开湘、政治委员为杨成武;红5团团长为陈正湘、政治委员为王道邦。领导干部有变,但是他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变,三“虎”,还是那么勇,那么猛;三只“拳”,还是那么硬,那么狠。


巧渡金沙江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争取时间,渡过大渡河,毛泽东命令红5团为右路,沿西昌至雅安大道向大树堡渡口前进,佯装红军主力由此渡河,以迷惑和牵制敌人。



     

同时,以红1团为主力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红4团为预备队,夜行昼伏,隐蔽地穿越大凉山,向安顺场渡口前进。在全军由安顺场渡河无望时,毛泽东立即命令红4团为左纵队先头团,飞夺泸定桥,挽救了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


在这次战略行动中,三“虎”,轮番上阵,三只“拳头”,先后出击。毛泽东说:我们先放出一只“虎”,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大树堡方向;接着放第二只“虎”,出其不意地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如果出现意外,我们还有第三只“虎”!

  

周恩来说:这三只“拳头”,我们一只一只地打出去!红5团是第一“拳”,红1团是第二“拳”,红4团是第三“拳”,一拳更比一拳重!中央红军大获全胜,蒋介石望河哀叹。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这三个团。



在黄土岭激战时,陈正湘亲自指挥炮手击毙了日酋“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轰动了全国,震慑了日本朝野。当时,陈正湘在团指挥所793高地用望远镜向战场望,看到日军集结在山谷的河滩中,正组织兵力企图反扑。


当他将视线移向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道山梁时,发现该山梁上有三个突出的小山包,中间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日军军官,他们也正举着望远镜向第一团的阵地张望。就在这个小山包下面有一座独立小院,有腰挎战刀的日军军官出出进进。陈正湘判定,小院可能是日军指挥所,小山包则可能是日军的观察所。”


陈正湘当即命令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调分区炮兵营迫击炮连迅速上山,准备对目标进行轰击。


不一会,炮兵连杨连长和战士李二喜等人扛着一挺迫击炮匆匆赶到。实际上,陈正湘团部的炮兵连只有三挺迫击炮,且弹药有限,只剩下四发炮弹。陈正湘把日军指挥所、日军观察所指给他们看,要求他们务必这两个目标摧毁。


杨连长目测距离以后,胸有成竹地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在杨连长指挥下,战士李二喜负责发炮,一连发了四炮,四枚炮弹均在目标点爆炸。


 一位战地记者


曾在延安前线记者团当过记者的一团一营教育干事魏巍则和其他战士在对面的一个小山头上,他们也看到了独立院落里的日军指挥所,他后来在《黄土岭战斗日记》里写道:


上庄子附近的一座独立家屋走出几个人来,在那里指指划划,很像是一群指挥官的样子。一个同志说:“我们的迫击炮,要是能朝那里楔它几炮才好呢!”说话之间,有几发炮弹就接二连三地在那里爆炸了。浓烟过后,倒下了好几具尸体,其余的都跑到房子里去了。


一位神炮手


黄土岭战斗中,此炮当场击毙日阿部规秀


李二喜,出生于灵丘县上寨镇祁庄村一户贫寒人家。13岁那年,二喜父母双亡。梦一般的童年,他没有欢乐,小小年纪就给地主当起了放牛娃。二喜从小就对大牲畜抱有浓厚兴趣,对牲畜的牙口、脾性、治病、买卖等了如指掌,谙熟于胸。别看年纪小,却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马牙子。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奔赴抗日前线,进驻晋北灵丘县上寨。后勤部门购买马匹,李二喜成了得力中间人,为八路军买了大批的好马。官兵们也喜欢上了二喜。根据二喜的请求,二喜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平型关战役中,李二喜随独立团参加驿马岭阻击战。他负责送水送饭、护送伤员。驿马岭阻击战缴获了日军几门山炮、迫击炮。独立团着手组建炮兵连,首长派他当炮兵。从此,二喜带着好奇和兴奋,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炮兵生涯。


那时的炮兵连,只有排长徐承德当过炮兵。李二喜就寸步不离跟着排长,练眼力,练测距,找手感。很快,李二喜就成了一名主攻小炮手。


1939年冬,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展开大扫荡.李二喜在连长杨九坪的带领下,火速赶到。以最快的速度测距定向,调整炮位。团长一声令下,李二喜手起弹出,连发两发。不偏不倚,炮弹在小院开了花。李二喜又调整炮位,朝小山包打了仅剩的两发。硝烟刚散,只见小院里日军慌乱地进进出出,山包的日军也拖着伤员撤下。



挎着聂帅赠送的手枪留影


过了几天,聂荣臻打电话给杨成武,兴奋地说:成武,好消息啊!延安拍来电报,说你们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祝贺你们呀!


消息不胫而走,军营无不欢呼雀跃。毛主席、朱总司令以及蒋介石委员长都致电嘉奖。李二喜获“神炮手”的殊荣, 晋察冀军区在唐县召开的军民大会上,聂荣臻司令员特意奖励李二喜一把手枪。


李二喜1952年转业时,李二喜被上级要求保守秘密。这个秘密,即不能四处张扬打死阿部规秀的事。解放初期,粤北地区时有敌特匪徒活动,上级出于斗争需要和对李二喜安全的考虑,发出过类似指示。这时,李二喜将名字中的“喜”改为“玺”。


1995年,李二喜探亲路过北京,当时尚在世的老首长杨成武得知后,特地派他一位秘书请老英雄看看那门功勋炮;老英雄激动万分地赴军事博物馆“擦炮”,应邀写下留言,成为一段佳话!

 

对于自己的功绩,老人曾表示,“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活着亲历时代变迁已经很幸福,没有什么值得显摆。”李二喜多次告诉亲友,不要轻易告诉别人自己当年的“神炮故事”。


他的故事,迟到2005年才为世人知晓。2010年3月26日晚,英雄病逝于广东省韶关粤北医院,享年89岁。


一个炮弹长眼睛的故事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要图


八路军用迫击炮对准目标轰炸的小院,是陈汉文老人的家。不过,当时的陈汉文只有六七岁,六十多年后,他清楚地回忆说:“当时外面枪炮声不断,我们一家就关了门都躲在屋子里。忽然,日本人闯了进来,他们把我们赶到炕上,日本兵举着枪不让我们乱动。我奶奶抱着我,十几口人就挤在炕上,非常害怕。”


尽管事过多年,老人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个炮弹是从东北那个山上,那个山叫十八道梁,从那个山上飞过来的,落在我家院子里,炸了一米多深的坑,狼烟四起,阿部规秀就在我家中,正好对着门外坐着;也不知道是个木凳啊,也不知道是个椅子,他刚把那个电话线接好以后就往外发话,正在发话,时间不大,咱八路军一发炮弹就落在那个院子里,那个炮‘轰’地这么一响,炮弹皮子进到屋子里打着他了。当时那个情形就是这样,我亲眼在那儿看到了,不过三米,炮弹皮炸到屋里去把他打死了。打倒他以后,我们也是挺害怕的,日本人好象是特别惊慌,背上他就撤了,究竟上哪儿去,当时也不知道。”


当时,陈汉文全家目睹炮弹在自家小院屋前爆炸,炸翻了日军指挥官,连那条狼狗也炸裂了肚子,可是却没有一块弹片飞到小屋子里来,不由得啧啧惊奇:八路军的炮真是长有眼啊!


一份价值连城的情报


冀诚


涞源城有一个情报员,名叫冀诚。他受组织之命,最初扮作卖花生的小贩,接近日本兵,取得了信任,后来混进了日军的情报部门,当了一名杂役。1939年11月3日清晨,他发现涞源城增加了600余名日军,并且索要牲口和民夫,就知道日军要开始“扫荡”了。同时他在日本队长的桌子上发现了一份情报,驻张家口日军出动其精锐部队,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所属各部,向涞源方向急驰而来。

冀诚很快把这个情报藏在一个煎饼内,经由情报站,转到司令员杨成武手中。杨成武正在军区参加组织工作会议。聂荣臻、贺龙等同志看了这份情报,都很赞成歼灭这支孤军深入的敌人。杨成武立即策马奔赴白石口一带勘查地形。在白石山东侧的深山峡谷中选择了一处理想的伏击阵地。这是北起三岔口,中经雁宿崖,南达张家坟整整十里长的一条深沟。两侧高峰耸立,中间一道溪水,两山相距不过数十米,真是险恶之极。作为伏击阵地,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


土岭战斗中八路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伤亡100多人。主攻部队1营教导员彭清云右臂重伤,后来伤口感染,是白求恩大夫为他进行了截肢手术才保住了生命。王震因此还特意送给了白求恩一把缴获的勃朗宁手枪。而彭清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解放军中著名的独臂将军之一。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黄土岭战役中的摩天岭战斗中做抢救伤员的手术时,手指不慎被手术刀割破,不幸感染病毒,转为败血症,因条件所限,终不能治。黄土岭战斗胜利结束第五天,即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唐县黄石口村去世。(曾经有一副对联就是:白求恩,黄石口)


消息传开,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陷入深深的哀痛之中。延安各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题了挽词,又写下了那篇永存史册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文中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一门神炮



军博建军90周年时应该就能重新开放,我们有机会去看看那宝贝了


因为炮身上只有炮号,没有其他任何铭文。具体是哪个兵工厂什么时候生产的,至今还没有相关图片资料的力证。因此,关于这门传奇“国宝老炮”的身世,便有了诸多猜想。

从该炮的型号看,属于一战之后斯托克斯样式,它在中国的生产时间大约在1923年后至1930年前后。由于该炮生产的质量和工艺非常好,可以判定应出自于实力雄厚的大型兵工厂。


60毫米至100毫米口径为中口径迫击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上,20式82毫米迫击炮在中国军队中使用历史悠久也最为常见,直到现在82毫米迫击炮也是我军的一种制式装备。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也是82毫米口径。但经过军事博物馆文物研究人员多次测量,确定馆藏的这门迫击炮是并不常见的75毫米口径。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生产75毫米迫击炮的厂家主要是汉阳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汉阳兵工厂1923年就已经成功制成75毫米迫击炮,但没有相关的图片资料可考。


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炮管长度达到135厘米,约是口径的18倍,这在迫击炮中属于非常大的倍数了,应该是为了打得更高或更远。在1950年印制的华北军区《弹药识别》一书中有“晋75迫击炮对空榴弹,别名高射迫击炮弹”的记录。目前这门迫击炮的身管与口径倍数比与晋造对空迫击炮弹的资料也是相吻合的。


从该炮的使用地域看,是晋察冀根据地。从当初国共合作抗日看,山西的阎锡山支援过我军部分过时的老旧武器。


我军也缴获许多日伪军的一些武器。因为这门炮做工精细,而且炮身的方向机上用皮裹着。在武器上裹皮是日军武器的一大特点,因而有人认为该炮是从侵华日军缴获的。但在权威资料佐山二郎所著《迫击炮》一书,对各种炮都介绍得非常详细,却唯独没有这种75毫米炮。


那为什么会有人热心地为它贴上黄崖洞兵工厂出品的标签呢?位于山西省深山中的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发展起来的第一家“红色兵工厂”,也是当时唯一一家小型火炮生产工厂。不过,该厂是1939年年底才建成开工,到八路军正规部队配装自己生产的“红色迫击炮”已经是1941年。


将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划入我军自制的“红一代”兵器,只不过是人们主观加载在这件“国宝”身上的一种愿想。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推定,该炮由山西太原兵工厂生产的可能性最大!



现代真正意义上最早的迫击炮便诞生于日俄战争期间。


在旅顺口战斗中,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它刚一问世就不负众望,把隐藏在堑壕里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


法国在1915年开始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迫击炮,平均100米正面上一门迫击炮,后来的战斗中发展成每30米左右一门,但这些炮移动和变换方向都很费事。


同年,英国发明家“迫击炮之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发明了“战壕迫击炮”,由此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方告问世。


任何传奇都事出有因,1939年5月八路军攻打易涞公路线上的日军大龙华据点,据守的日军有一门三八野炮和两挺重机枪,僵持之中,一分区炮兵连初显身手,集中全连的炮弹,向敌人射击。连续打了三十几炮,炮炮打中敌人的要害,一排长段机福、三班长唐九丁、五班长刘福均表现的格外出色。打下大龙华据点,又缴获了不少迫击炮特别是炮弹,这才使得半年后的黄土岭战斗中大显神威!



图文来源于网络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民银旅行>添加悟空微信

悟空联系电话:186006695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