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四部曲之战争与和平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重峦叠嶂,地势险要,西望吕梁,北接燕山,南临黄河,东俯华北大平原,有重要的国家级战略地位,当然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从春秋开始,只要是分裂时代,必然要上演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战争真剧。
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他指出:“整个华北战争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并指示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深入太行山、吕梁山、燕山等诸山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坚持长期抗战的战略基地。
太行山腹地广阔的空间,使我军能够机动迂回作战于千沟万壑之中。
敌在明处,我在暗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灵活机动,既可以如鱼得水地穿插打游击,必要时又可以采取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歼敌犹如探囊取物。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我们的师部、旅部、军区等部队机关就能隐于山中,甚至能在一地长期驻扎而不被敌人发现。
我们的民众工作做得好,真正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得到了太行山区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我军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扰乱群众,而且还爱护群众,团结群众,帮助群众生产,科学种田,甚至修水渠、道路等基础设施,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这也是我军能够藏得住、有饭吃、扩兵员、打胜仗的根本原因。用国民党军官感叹的那样,这样的军队岂能不胜。不服不行。
《在太行山上》,抗战老歌,桂涛声词,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6年——距离日本全面侵华还有不到1年时间,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突然向山西军阀阎锡山提出,希望到太原拜访、叙叙旧。两人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阎锡山似乎没有理由拒绝校友的来访。
但板垣出行的方式却很特别,既非火车,也非汽车,而是驴车加步行。他就这样慢悠悠地沿着太行山西麓走了一个月才到达太原。
一年之后,七七事变爆发。校友重聚的友情还未淡去,板垣所属的日军精锐第5师团已经从河北涞源穿越太行山,直扑山西东北部的平型关。
阎锡山一直以为日军会选择从山地较少的山西北部进攻,因此把防御重点放在了大同、雁门关方向。但不按常理出牌的板垣,让阎锡山的侧翼完全暴露,形势岌岌可危。
显然,板垣的那次拜访绝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一次处心积虑的地形勘察,也正是这次勘察让他找到了攻破山西的命门— —太行山。
▼
箭头为日军主力进攻路线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人们常言的“八百里太行”并非虚指,太行山绵延400余公里,是华北最长、最宽的山脉。
▼
航拍太行山的重重山峦
摄影/独立年华
太行山跨越4省市,既是上述省市的天然分界与屏障,又是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通道,历史上的中国北方战乱频仍高居华北平原西侧的太行山脉,自然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谁占据了太行山,谁就可以敲开山西的东大门,同时也拥有了向华北平原俯冲的地利。
▼
从山西高原向华北平原的攻击路线图
地图源自《什么是中国》,作者李零
板垣显然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从太行山出奇兵进攻山西,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防守薄弱的平型关却奇迹般地迎来了另一支中国军队,随后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全面抗战以来第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产生了平型关大捷。
太行山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甚至超越它在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区域影响力,而对全国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将中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半壁。
东半壁为低地中国,包括东北平原、黄潍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西半壁为高原中国,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低地中国、高原中国如同两扇巨大的翅膀,太行山等山脉则成为挥舞翅膀的龙骨。
▼
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
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在中国所有大型山脉之中太行山所发生的战争次数最多,仅一条名为“太行陉”的古道上发生的战役就多达50次,而战争的结果对历史进程影响之大也名列诸山之首,秦灭赵、韩信背水一战、曹操统一北方、蒙古灭金等等,一直到80年前那场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太行山从不缺席。
公元前650年,齐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公元前263年,秦国攻伐韩国,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一举夺韩荥阳。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
东汉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汉安帝为防外敌侵犯洛阳,下诏在太行南端36处要冲屯兵。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结果大败于曹军。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屯军于临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
隋末,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不能越过太行,李乘机占领上党,尽收河东之地。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刘福通率起义军越过太行,火烧上党。元将察罕粘木儿塞井陉、杜太行,遏止起义军向北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山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和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薄、汾河,东至渤海,南靠黄河,北沿正太、沧石路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
▼
1937年越过太行山内长城的中国军队
今天只要一提起太行山,80、90、00后可能想到的是大峡谷,是挂壁公路,是户外旅游等等,而40、50、60、70后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从1938年就传唱全中国的《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让他在哪里灭亡……
尤其是我们出差乘飞机俯视八百里太行时,不知不觉间,战争与和平就好似在太行山上交汇物化融合在一起……
当抵御外悔时,太行山自然是铁壁铜墙,有着巨大的战略价值,日本没有像金灭北宋清亡大明那样,一举占领中国,太行山居功至伟!
战争总会过去,当硝烟散尽和平降临,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旅行者络绎不绝踏访太行时,这里又是什么模样呢?
是什么?是桃源!是仙境!小编马上带您来饱饱眼福!
要成为世外桃源有四个必要条件
Ⅰ
首先,不能距离核心腹地太过遥远,否则寻找避世之地的人们将无法到达,而太行山东西两侧都属于人口稠密地带,人们到达山脚下不存在大的障碍。
盛唐开元二十二年,李白穿越了号称“天下之脊”的太行山,“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穿越太行的行程虽然不似蜀道艰险,但依然让这位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大诗人备感艰辛,他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为此感慨不已。
千里太行,象一座屏障,阻隔了战争西进,也阻断了两侧交通。
当年,李白与好友从东都洛阳启程前往太原,是通过一条名为“太行陉”的孔道穿越了太行山。“陉”者,山脉中断以成隘道的地方,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山脉中被河流切割出的横谷。
南北朝郭缘生所著《述征记》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
太行山中的这些横谷使绵延的山脉突然中断,横谷之内,壁立千仞,笔直如削,谷底与崖顶落差最大可达千米,而谷底则成为穿越太行山的天然通道。
《述征记》所谓太行八径,由南至北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Ⅱ
其次,进入桃源内部需要非常困难,太行山脉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不是很高却异常险峻,尤以连绵不断的丹崖绝壁著称,如下图中位于河北赞皇县的嶂石岩,从下方望去就像一堵巨大的红色幕墙,直接将你挡在太行山之外,人们形容它为“百里赤壁、万丈红绫”。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
一些山体崩塌后只余一段薄薄的墙体,风雨之中屹立千年依然不倒,颇为神奇。
注意岩石上的人
▼
摄影/天马行空
1972年,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郭康在太行山考察中,发现了一种气势壮阔的红崖长墙砂石岩地貌,后经多年考察研究,正式将该地貌命名为“嶂石岩地貌”。它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这种地貌在河北、河南、山西都有分布,尤以太行山中段、南段居多,位于山西陵川的王莽岭,崖壁上的层理一层一层非常清晰,岩缝中还顽强地生长着几株零星草木,想要从下方的谷地到达上方的崖顶几乎无路可走。
▼
摄影/老牛liangsheng
日落时分,周边的岩石上已然黯淡,阳光却从山间穿透打在巨大的崖壁上,真正的金“壁”辉煌。
▼
摄影/王树洲
位于河南辉县的天界山,红岩绝壁浮在云端、有如仙山,山体之上的缓坡让植物得以附着其上,形成两道绿色腰带。
▼
其它还有焦作云台山、辉县关山、万仙山、林州林虑山等等,也都大量分布着类似的丹崖绝壁。
▼
摄影/王树洲
太行山的北段,虽然没有绝壁丹崖,但其海拔更高,险峻程度不输于南太行,以白色大理岩山体著称的河北涞源白石山,山中水汽充足、经常云遮雾绕,险峻之中又透出一种氤氲灵气。
▼
摄影/右司马
太行山之险,还在于它被河流切出不计其数的大峡谷,位于河南林州的林虑山大峡谷,最高峰海拔1739m,相对高差达1000m以上,绵延上百里。
▼
位于山西壶关县的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等),两岸山体耸立紧贴碧水。
▼
摄影/明湖水杉
山体多呈直上直下,如墙似壁。
▼
摄影/明湖水杉
沁河在山西泽州附近形成的曲流峡谷则比较开阔,被河曲包围的半岛尖峰耸立,重叠的山峦上开垦出的梯田白雪皑皑。
▼
摄影/秦红宇
与其它山脉河谷不同的是,太行山的河谷多数不利于人马通行,因此穿越太行山需要借助山体之间的隘口,古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找到了八条道路,合称“太行八陉”。
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
▼
地图源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诗人李白曾经走过一条太行古道,他在诗中写道:“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没错,即便有了太行八陉,穿越太行山依然困难,更不用提古人行军时还要携带辎重,白陉古道有一处著名的“72道拐”,其形式与今天我们熟知的怒江72拐类似,不同的是白陉完全是古人凭人力修建而成,它利用山势在两山夹峙之间迂回曲折盘旋而下,恰好共有72道拐弯,从最下方仰望有如通天之路。
▼
摄影/秦红宇
而北太行的飞狐陉则颇有华容道的味道,两边塔峰林立,最窄处只有20多米,历代都设重兵防守。
▼
摄影/孙静文
八陉之中最重要的是井陉为第五陉,也是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一条陉道,也是修筑最完善的。经年累月的车马碾压,居然在石板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之后的车辆想驶出车辙换个平坦的地方行驶都很难,只能“如出一辙”了。
“陉”是指山脉中断之处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陉”则是指横穿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从古至今,两千多年前的秦皇古驿道,百年前的正太铁路,当代的国道和高速,都沿着这条通道穿山而过,形成一幅少见的古今交通图。
▼
摄影/双弗老将
Ⅲ
除了山脚易至、山内难行,要想成为世外桃源还必须满足第三个条件,拥有足够的地方、资源维持生存。
在太行山腹地中恰好分布着众多的的山谷、山塬、小盆地,可以让一个个规模不大的村庄点缀其间,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
最著名是河南辉县万仙山的郭亮村,在悬崖的顶部是一处平台,西汉末年一支首领为郭亮的农民起义军逃入山中定居,他们背倚崖壁、面临深谷建屋筑舍近百户人家肩碰肩、手握手地居住在巴掌大的一点平地上。
▼
西汉末年王莽曾派遣官军追剿,但到达附近的一段山岭后就再也无法前进,这段山岭后来被命名为“王莽岭”,王莽、郭亮就这样对峙了千年。
郭亮村的山居就地取材,人们把红色嶂石岩劈成较平整的岩板用于盖房,还带有一种装饰性的美感。
▼
摄影/杨越峦
山间可供利用的耕地并不多,但却足够村民自给自足,尤其到了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树梢,居民对山中的生活颇为知足。
▼
摄影/杏林老牛
桃源虽好,但当现代文明来袭,人们求医、上学还是有诸多不便。曾经有位村民重病,全村出动16个壮劳力协作才将病人送下山,还没有送到医院人已经走了,长崖陡壁从避世的天险变成了对外交通的地理障碍。
1972年村支书申明信决心修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他带领13名郭亮人苦战6年
用血汗和生命在120余米高的丹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长1300米、宽6米、高4米的人工通道。
▼
摄影/细雨霏霏
郭亮之后,其它村庄也陆续修建了6条类似的“挂壁公路”,全部位于南太行山地区,涉及山西、河南两个省,分别是锡崖沟、昆山、回龙、陈家园、阱底、虹梯关,自此天堑变通途,太行八陉古道之外又有了“太行山新七路”。
夜色中一条盘山道蜿蜒而上,行至绝壁道路似乎已经断绝,但山体中断续的灯光告诉我们,一条挂壁公路已经开凿在山上,山顶最上方的回龙村还泛着红色的光芒,等待着夜归人。
▼
摄影/大雨
Ⅳ
世外桃源还需要有充足的水源,而太行山是华北最湿润的地方,流水为世外桃源带来了更多生机和灵气,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南太行,溪流密布,还拥有多个落差巨大的瀑布。
位于焦作的云台山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其中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是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
摄影/秦玉海
云台山中的温盘峪峡谷长1000米,流水清澈、温润如玉,紫红色的石英砂岩在两边交错分布,红岩绿水。
▼
摄影/深耕
每年初春前后,太行山峡谷之中还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冰挂、冰瀑,把太行山装饰得如冬宫一般,如河北平山县的沕沕(mì)水,其冰瀑绵延可达上千米。
▼
注:山下新增了大量人工冰瀑
最震撼的当属南太行的屏瀑,它是由较宽的瀑布冰冻而成,如同屏风一般上方屏瀑结成密密匝匝的冰柱,下方往往是深潭,置身其中有如水晶宫。
▼
摄影/秦玉海
2016年有摄影师在太行山中拍摄到了,冻成圣诞树状的冰瀑,相当神奇。
▼
摄影/寒冰
除此之外,太行山还有另一种形式的世外桃源,在海拔更高的北太行,2000米以上是森林与草甸的分界线,北京的东灵山、河北的西灵山等山峰,都有着大面积的高山草甸,与太行山上的其它区域相比,这里几乎没有遭受过战争侵扰,始终是安宁祥和的空中花园。
▼
东灵山晨光 摄影/StevenHe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小五台山,它位于河北省蔚县与涿鹿县交界处,是太行山的主峰,海拔2882米,小五台山有5处制高点,分别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其中以海拔2882米的东台最为著名。
因为东台为河北境内之最高峰,故小五台山有“河北屋脊”之美誉。小五台山山体结构复杂,脉络交错,沟壑纵横,峰谷落差高达1800米,大多山脊的北坡均为断裂面,苍松翠柏斜生其间,无路可寻;南坡山势相对平缓,大面积的草甸延伸到海拔2200米左右。
大雨过后山涧中云雾缭绕,夕阳的余晖洒下金色的光芒宛如幻境。
▼
摄影/繁星似尘
山脊两侧的山坡开满了黄色、红色以及蓝紫色的鲜花,山花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橙黄色的金莲花,还有花色嫩黄如小碗状的野罂粟。
▼
摄影/那个年代
景色宜人的小五台山早已经成为户外圈中世外桃源,每年都有大量的爱好者来此徒步、野营。
▼
摄影/风火家人LHR
这就是两个不一样的太行山,保家卫国时期,是铜墙铁壁,四海升平年代,是仙境桃源……
与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与民银旅行,
开启一段心灵旅程……
民银旅行 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