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银旅行之重走徽商路

2017-06-28 民银旅行 民银旅行


中国有个地方叫江南
在江南吴头楚尾有个地方叫徽州



最好的季节,

沿着胡宗宪、胡雪岩、胡适当年走过的路,

寻访躲藏在粉墙黛瓦之下的徽州文化。



徽州,古称歙州

源于东、西两座山

西----黟山即黄山,

东---白际山,



黑白两山,

龙飞凤舞,

成黑白之格局。



徽州一府六县从北宋宣和至清宣统近八百年间一直稳定的隶属于古徽州,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也因此在这块土地上缔造了礼、艺、文、建、工等独特的徽州文化。


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是其广博深邃、自成一体,深切透露了东方文化与古代社会关系之谜,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学术界视其为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明代大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不论当时穷困潦倒的汤大师内心对徽州是何种心结,但已足以让世人对鼎盛时期的徽州产生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一“显祖绝响”,走进它的历史脉络里。


黄山市  集合




徽杭古道  第一站


徽杭古道始建于唐,已历经1000 多年历史,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


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也是一条见证徽商历史文化的“徽商之路”。



在黄山和天目山之间,徽杭古道连接徽州和杭州两地。走在盘山石阶小道,静观溪翠,且听风吟。



徽杭古道自皖南绩溪县临溪镇湖里村起,经仁里,汪村,瀛洲、龙川、到伏岭镇的湖村,经江南村“江南第一关”、遥遥岭、马头岭、雪堂岭到达浙西临安市马啸乡止,全长75 公里,是一条文化内涵深厚的徽商古道,保存有众多的古村落、古关口、古石板路、古桥、古茶亭、古树等。整条古道依龙须山,傍登源河,为绩溪县主要风水龙脉,古道逍遥河更是新安江源头。



『 江南第一关 』


“江南第一关” 又名瑶瑶岩,在伏岭乡东部,海拔424 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是清凉峰主要通道。“江南第一关”山势险峻,怪石嵯峨,其中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最奇。自岩脚至关口经1400 余级台阶。关口刻有“径通江浙”的魏体大字。


“江南第一关”是因太平天国是待王李世贤于1861 年率部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关门由四根大厂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同治二年里人建造邵道棠题”楷字。



徽杭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的鱼川,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的浙基田,其中保存最完整的绩溪县境内盘山小道长度大约16 公里,沿途可见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既有险峻的山体,又有柔软的小草原,途中还有鲤鱼跳龙门,挡风岩等自然古朴景观。



在杭徽公路通车前,徽杭古道是徽州人通往杭、苏、宁、沪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里。徽杭古道辟建于逍遥山谷,与之相邻,南有障山大峡谷,北有赤石坑高山谷地,均起于三天子障山,为灵异之山。徽杭古道西端,在祝三(原名“竹山”)存与登源大道相接,村向南延伸,经过竹山圩大田畂,沿登源河走向,通往旧时绩溪重镇水码头临溪。



『 历史典故 』


徽杭古道源远流长的徽文化和绩溪徽商故里的种种传说在这里更让人回味无穷。


当年兵部尚书、七省总督胡宗宪在杭州为官从老家龙川村经徽杭古道忘返多次,并出资维修了部分路段;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徽杭古道走出,来到杭州发展而名扬天下;冠有36 个博士学位的著名学者胡适也曾多次经徽杭古道去杭州、上海讲学;为毛主席烹制“武昌鱼”名菜的一代徽厨程明开的故里,就在徽杭古道脚下的岭前村,当年程明开就是从徽杭古道走出大山,走向大世界的……


古往今来,神奇秀美的徽杭古道是经商、从政、求学者的崇尚之地。有经古道“吸取天地精华灵气”而成龙成凤之说。



龙川村  第二站


龙川村自古也是文风昌盛、人才荟萃,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其到了明代,该村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明代先后中进士者24人,素有“奕世两尚书,一门三进士”之称。



从这里走出的名人:

唐代:散骑大将军胡宓;

宋代: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

明代: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胡宗宪;

清代:徽墨大师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



龙川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村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远近闻名的胡宗宪尚书府也坐落在该村的上村与下村之间。


该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村落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东流,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独具特色。



胡氏宗祠  第三站


绩溪龙川胡氏,于东晋年间由中原世家大族迁居于此,聚族而居。自宋以后,受徽文化熏陶,家族崇尚儒学,重视教育,耕读相伴,贾儒并举,族人多知书达理,厚积薄发,代有人才。仅在明代,家族中就出了10多位进士,被称之为的“进士村”。


其中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还有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胡宗宪。



龙川胡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以后又历经修葺,仍保持了明代徽派雕刻艺术的风格。


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徽派古建筑艺术集砖木石雕于一体的宝贵遗产。



棠樾牌坊群  第四站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


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七座牌坊仿佛从农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出。


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人工环境(如古桥)等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外部环境,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敦本堂(男祠)  第五站


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祠堂,原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兵部左侍郎鲍象贤退休回乡时集宗人为八世支祖庆云公而建。庆云讳行万四,字泽叔,年高德劭,族人仰戴,立为门祖。至清嘉庆初年,支祠已摧残剥落,颓败不堪。


24世祖,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与子濑芳捐出私财进行重修扩建,祠堂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占地750余平方米。门厅为翼角高耸的五凤楼,仪门增加门簪和抱鼓石,门外建起精致的砖雕八字墙,于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告竣。



祠堂建筑气势恢弘,显示着棠樾鲍氏家族的的煊赫,为清代徽州祠堂建筑艺术的典范。最典型的是其“肥梁瘦柱内天井”的徽派建筑特征,屋柱细而高,横梁却很粗,被称为“冬瓜梁”。


祠堂内存有义田规条碑和嘉庆皇帝上谕碑等17方碑刻。清乾隆皇帝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清懿堂(女祠)  第六站


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初年。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



“清懿堂”3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左钅加“珍”右)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妇女的颂歌。


呈坎八卦村  第七站



呈坎,这个偏徽州大地一隅的小山村,究竟是什么样的张力吸引得人们接踵而至?她蕴含了多大多深的谜团,让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为何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成为前人探索发现生命玄奥,感悟先哲圣言的神秘地带?



呈坎古村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现拥有2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国宝之乡”。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


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贞靖罗东舒先生祠  第八站


在徽州现存的众多古祠堂中,“罗东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呈坎村,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四进院落建筑层层升高。



“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罗氏族人介绍,罗东舒幼年时期就聪颖过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


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对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见的。


 “罗东舒祠”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庑、拜台、厅堂、后天井、后寝以及南侧的女祠和北侧的厨房、杂院等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依轴线对称分布,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位居江南第一。


与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与民银旅行

开启一段心灵旅程


 民银旅行 携手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