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场景金融革命,来了!

2017-07-11 民银旅行

中国又一金融帝国出世!


2016年12月21日,苏宁银行成立!直追马云。


这是苏宁第13张金融牌照,两年拿下支付、消费金融、小贷、保理、基金支付、基金销售、私募基金、保险、征信、融资租赁等,比全牌照的中信集团还全牌照!


这是继蚂蚁金服后,中国又一全牌照金融帝国!苏宁这次抢在了京东、国美之前,而马云更是高瞻远瞩,去年就怒砸283亿入股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而苏宁也斥资140亿入股阿里。


与宣布苏宁银行获批的同时,行长也一并敲定!


即使是传统银行行长掌舵,苏宁银行也坚决不动五大行根基。瞄准实体经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苏宁小贷已放出500亿贷款,从今以后都转移至苏宁银行!



传统银行,再不改变就晚了!


2014年12月12,马化腾开银行,微众银行开业!


2015年6月25,马云开银行,网商银行开业!


2015年11月17,李彦宏开银行,百信银行成立!


2016年6月13,雷军开银行,小米银行获批!


2016年12月21,张近东开银行,苏宁银行成立!


中国真正的四大金融帝国已浮出水面!


马云:阿里金融版图


马云的金融帝国,以蚂蚁金服为主,以支付宝为核心。目前蚂蚁帝国的人口相当于半家工商银行,1.25家建设银行,4家招商银行,20家北京银行。


短短两年,马云几乎完成了全金融牌照的布局,金融业务遍布整个生态!其中支付领域,支付宝独揽80%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碾压银联!理财余额宝被称为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两周吸走66亿,200天从0到2500亿,颤抖中国银行业,堪称天弘神话!覆盖支付、证券、保险、信托、贷款、众筹、征信、银行、基金、理财等10大金融主要领域,绝对中国第一金融大帝国!


支付宝今天已经打劫了传统银行的“存、贷、汇”三大核心功能,充分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动摇了传统银行的肋骨!接下来的网商银行才是马云真正的银行梦!



马化腾:腾讯金融版图


看到腾讯金融,立马会想到微信红包!春晚微信红包一夜飙红,短短几天,腾讯完成了支付宝8年的绑卡量!


微信作为一款广受欢迎的手机运用,拥有着庞大的用户人群,微信官网就表示目前这款应用的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了八亿人。微信团队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公布了《2016微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微信日平均用户达到了7亿多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增长了35%。


用社交来反哺金融的马化腾,正把金融这件事上升到了腾讯最高战略!


目前腾讯金融的业务已覆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证券、银行、征信、基金、众筹等9大领域,覆盖整个金融生态,猛追马云!近期微信还透露理财业务资金保有量已突破1000亿,并开通微信红包直接理财功能。同时在面对今年春晚发红包这件事情上,马化腾更是出动整个腾讯资源势必与马云血拼到底!让金融通过社交扩散到各行各业!


刘强东:京东金融版图


2016年京东一季度亏7亿、二季度亏5亿、三季度再亏5亿!就是这样一家用亏损换未来的企业,今天市值超2400亿,他就是京东!今天京东的金融业务也在亏损,前9个月再亏6.77亿,但京东金融的估值已到460亿,已经完成上市!


今天的京东金融的业务涵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证券、征信、众筹等7大领域,相比前面阿里、腾讯主要就是少了银行,不过京东已经与中信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京东金融保持飞速成长,其代表产品京东白条一年时间同比增长700%,成为京东金融的首要战略!


刘强东表示,“京东十年后70%的净利润将来自于金融业务!”京东金融以电商、零售切入,用不同的模式竞争,以白条去创造消费场景,用征信和金融去加速整个布局。



李彦宏:百度金融版图


阿里、腾讯、京东的金融布局日益明朗,而此时的百度却无声无息!曾经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今天却被我们遗忘,除了搜索,好像百度一无是处!当我们所有人都为他感到焦虑,觉得他应该退出BAT的时候,所有人却目瞪口呆了!


8天时间,百度拿下银行+保险,成立百信银行+百安保险!两个月,百度钱包猛增520%!随即,百度立马成立金融服务事业群,将金融业务上升到百度最高战略!


消失了整整一年的百度,突然重回视线,闪电般的速度完成金融布局,一时间震惊了整个金融行业!目前百度金融业务已覆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银行、征信、基金等7大领域,金融帝国已经成型!


以上企业通过搭建场景平台,实现了金融属性。“场景”本来是影视用语,意思是在指定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那么联系到金融,就是将金融需求与各种场景进行融合,实现信息流的场景化、动态化,让风险定价变得更加精确,使现金流处于可视或者可控的状态。




“场景”这个词不仅具有解析性,而且具有工具性。如果要给场景一个定义,场景可能就是参与者之间某种特定的多维交互关系。交易关系也好,交换关系也好,都是诸多参与者之间,在特定维度和多维度下的交互关系,如果非要结合今天的互联网去定义它,那无非是基于互联网的、某种参与者之间多维的交互关系。


聊天、购物、吃饭、出行、旅游、就医、码字、游戏、学习,这都是场景,不过频次不同,对人的粘性也就不同,因而这些场景的商业化规模也就不同。聊天是第一高频,不分人群不分地域,于是,我们说,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本身。


我们看到大佬们在布局谋篇,其实是场景的争夺。未来,一切将围绕场景展开争夺,并持续挖掘小众、低频场景并使之商业化。


每一个互联网从业,都要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场景,是什么场景?



两个场景、两种逻辑


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是两个场景。我们经常用实体和虚拟,或者实体和金融, 来描述它们的关系,其实完全用错了词,线上和金融都不是虚拟的,都是某种服务,而这种服务既可能有物理感知,也可能是非物理感知,但最后都会创造GDP,创造新的服务。


线上和线下是两个典型的不同场景。线下场景高度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凡回归到线下,任何东西都分得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进入工业化时期,城市化时期,会专业到某一种东西从社会其他系统中单独分裂出来。这时,越专业化越独立效率越高,而且还可以放大规模。生产某一种东西,分工越细,专业化越高,不仅产品多了,服务多了,而且社会总的GDP、总服务量都在增多,这是线下场景基本的内在逻辑。


而线上世界的场景逻辑和它恰好相反:要快、要延展、要衍生、要集成,就要求创造流量时比线下线上的所有都要快,要求流量背后客户的黏度、频次和忠诚度,而且要尽快衍生为金融,衍生为另外一种生态的跟进,这是它的效率要求和线上要求。甚至通过线上专业的只做一件事情,效率反倒是低的,只有尽快多做延展,衍生效率才高,因为互联网提供平台可利用,这个逻辑产生以后,两个场景截然不同。


甚至我们也在网上推广场景,这一阵子流行的虚拟现实,VR、AR、MR,也就是网上场景,和实际场景有接近性,无非是场景在线。所以场景这件事情,如果用线上和线下区分的话,人们正在构建线上场景模式,构建新生态、新逻辑、新身份、新的交互关系、新的盈利模式,新的一切,这是两大场景最大的差别。



互联网金融是内生于场景的


回归到金融,金融的长处就在于,可以无限量地产生人们之间的交互关系,货币的价值所在就是让所有东西的交换价值用货币标价后可以迅速交换。货币之后,我们发现资本、证券、债券等无数个衍生金融品。每一个金融产品就是一种金融场景,而这种金融场景,恰好把人们在原来非金融场景下的成本大大减少,风险大大被转移,比如保险无非就是原来的风险,通过保险重新转移出去,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把它承担了,不愿意承担的把它卖出去。


我们今天把互联网和金融结合在一起,当移动互联成为一种新的场景,而金融又是一种特殊场景,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发现,当场景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新的互联网方式,新的互联网金融方式时,就产生了最快的一种社会裂变和最快的一种新场景成长的业态。


比如阿里巴巴,用一种电子商业场景代替过去实体商业场景,当人们在线上交互买卖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信任度问题,以及先付钱还是先发货等问题,对第三方产生出了一个交易要求,内生了支付宝,支付宝变成余额宝的时候,场景发生变化,不仅用来作为支付工具,还可以用来存钱,当存钱遇到制度场景障碍的时候,只要把余额宝和货币市场基金连接起来,一下子就达到五千亿的规模,此外还衍生出了小额借贷等新的金融场景,这就有了蚂蚁金服,有了网商银行。


回过头,在电商这块如何把场景做延伸,为什么做旅游和电影,无非在原来购物场景当中,再衍生出新的场景。现在通过大数据看其他的场景,这个接口带来更多数据和更多流量时,一定要通过购买,把他的股权拿过来以后,他的流量就成为我的流量,把这个流量衍生到金融当中去,不断衍生,就可以不断的运营场景,不断的转换和切换,不断地综合效用最大化。这是典型的新场景的产生,场景的切换和场景再造关系。 


互联网和金融逻辑当中,在场景的再造当中有几点特殊的作用,比如红包,无非是在网上场景制造的时候,给红包,引起关注,线下用的积分制度在线上迅速就可以展开,打车的奖励制度,打游戏的奖励和升级,线上金融化以后,无非是线上的再造和催生场景的能力,比线下既成本低还效率高。当然,线上只是对线下的一种增量的替代和一定存量的替代,绝对不会说永远取代线下,因为线下世界永远存在。一种场景对另一种场景的替代,那不可能,只是新的增量和新的替换关系。


问题是前面这些逻辑,缺乏一个制度背景和场景参与者的制度逻辑。我们拿这一点来回答新金融和传统金融、新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今天看所有的互联网业态,都是在2C端,或者加上小B端,即民营企业小企业,因为除了C端自然人活跃之外,就是B端的民营公司,背后是民营股权,而现在银行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券商都是大B端,而且背后的股权基本上是国有或国有控股。


不仅股东有这样的根本差别,而且还在于制度体系,原来银行和所有的老金融机构都是被定位的,做保险还是做银行,用什么逻辑做,都由监管部门规定。今天互联网金融不是被定位的,而是内生性的,因为做了电商才产生了支付宝,之后有了余额宝,随之要做小的信用核算问题,这就是新金融和老金融的根本差别。


比如,蚂蚁金服做的退货险。任何事情都可能在交易环节产生,现在不是买还是不买,而是买一个一块钱的退货险,少数人退的时候,用保险概率已经覆盖。结果保证了退货,又为客户内生了一种保险产品。运动险也是这个逻辑。衍生出的场景必然产生出新交易、新产品、新市场,如此无限延伸下去,而金融的无限衍生性则产生无限的交易和无限的成长。



金融业的自场景


银行要不要参与到场景金融的大潮,我们在2015年就确定下来了,观点从未变迁,旅行会是几大风口之一,因为目前还没有巨头能吃掉这样一个超级市场,市场集中度仍然非常低,当然健康教育也是这样的。


场景建设,还是诉诸于自身禀赋,你到底擅长什么,或者,你原本就立身于怎样的场景?


金融本身不就是一个大场景吗!?


场景的不同禀赋


谈到禀赋,这很有意思。阿里的场景是什么,是“商”;腾讯的场景是什么,是“人”。我们乐呵呵得看着阿里搞社交,不瘟不火。按照这个逻辑,阿里和腾讯不管包装出什么新概念,都是为了深化和延展其自身禀赋,这是其战略方向。


你看,阿里旗下的银行叫网商,腾讯旗下的银行叫微众,这并非偶然。那么,你的禀赋是什么?


二是,场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根植于现实世界,是现实世界的线上化、电子化和虚拟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为什么不同行业,乃至同一行业不同中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都几乎是定制的?因为这就 58 27141 58 15791 0 0 3306 0 0:00:08 0:00:04 0:00:04 3306他们的生产经营。


三是,场景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根本,不管是新零售也好,还是金融生态也好,本质上还是场景,因为场景代表着客户的真实日常生活、生产经营,再多的包装,还是要回归场景本身的价值。如果偏离了场景本身的价值,那就是噱头,或者泡沫。金融生态也不过是几个场景的聚合。


“场景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其实人类科技的发展,虚拟化是其中一个阶段,也可以把虚拟化称之为“程序化”。



科技发展与程序化


科技发展演进,应该是一个从“把现实世界搬入程序世界,即映射”,到“建立现实世界与程序世界的联系,即交互”,再到“现实世界与程序世界混同,即融合”的过程。

 

怎么理解呢?

 

映射,就是现实世界有一样东西,但因为体积、规模、效率等种种原因,不好操纵,就在程序世界中重建它,然后用程序世界更高效、更直观、更数字化的方式来观察、分析,得出一个结果,再把这个结果运用于现实世界。例如,码一篇文章,打印出来;例如,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机械设计;再抽象一些,word、ppt、excel都是类似的。假设有一盏台灯,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进行电路设计、模拟,规避了现实世界试验的复杂性,然后把程序世界的结果在现实世界进行复制。

 

交互,基本上就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再满足于现实世界与程序世界的来回切换,直接用程序作为人类手臂的延伸,直接去操纵现实世界。那些工控机、流水线上的机器人,都是很直观得例子。现在比较火的3D打印,我们线上与线下联接的O2O,都可以看做是这种交互。还是那盏台灯,我们可以用电脑控制亮度、控制明灭,也可以用手机,也可以用专门的遥控器,程序替代了人的手臂,程序作用于现实。

 

融合,这是未来,不再纠结于现实世界与程序世界的区格,现实世界本身已经程序化了,或者说程序已经附着于每一个现实个体,无论是台灯,还是人,这个时候的程序不在电脑中,不在手机中,就在你眼前的现实个体中。

 

有人立马会想到,这不就是智能家居吗?不是,智能家居还属于交互的范畴。如果非要举个例子的话,应该类似《黑客帝国》的脑洞,现实中有个台灯,程序中有个台灯,它们重合了,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应该是每一个现实个体,都天然具备“可编程”的特点。你觉得这个台灯设计得不好,可以重新编程;你觉得这个台灯功能有限,可以加载新模块;你觉着自己缺少某个知识点,在线更新……大抵如此吧。


银行改变的时候到了


随着科技创新大潮的汹涌来袭,银行业很快将迎来“自动化拐点”。花旗预计,未来十年中,仅欧美银行业就将有30%、近200万从业人员将很快失去工作。

 

银行将不再需要那么多实体网点,零售银行大规模裁员已经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德银、摩根士丹利、花旗、巴克莱等大行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

 

中国银行业的处境也不容乐观。除了“余额宝”等外来者的冲击,中国银行业还面临着经济转型期的巨大压力。利润零增长渐成常态。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华尔街见闻总结了过去一年来各大银行的裁员计划,各位不妨感受一下:


巴克莱银行:詹金斯作为CEO去年7月被解雇。当时,巴克莱已经裁减了一些分支,而且此前制定的19000人的裁员计划已进行一半。

 

渣打银行:2015年11月初曝出第三季度出现意外税前亏损1.39亿美元,计划在2018年前裁员1.5万人,并重组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


德意志银行:因去年三季度第三季度创下60亿欧元的史上最高亏损,德银被迫宣布裁员1.5万人。

 

摩根士丹利:去年9月,摩根士丹利宣布裁员1200人。11月,该行又曝出将股票交易部雇员最多5%(约100人)。

 

瑞信:去年10月,瑞信首席执行官TidjaneThiam表示,瑞信将在2018年底前节省35亿瑞郎开支,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多人。

 

花旗:花旗集团计划今年1月起将裁减至少2000名员工。

 

荷兰合作银行:荷兰合作银行表示,计划在2016至2018年裁员9000人


银行,逃不了的魔咒!


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开始杀入银行,没有线下网点、没有纸币,靠数据和生态轻装上阵。最关键的是他们不靠放贷、吸储,搞差价赚钱!


一位行长说得好:“从今年开始,才叫真正的干银行”!一边是银行躺着收费的项目被斩断,一边是自身整体赚钱就越来越难。金融业的市场化,竞争、利率都在开放,新型的金融业态也席卷而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银行曾经依赖锁定的利差这样的制度性红利,相当紧张又快乐的推进着金融帝国的扩张,有时甚至是一日千里,发展着自己的主营业务,却没有能力解决实体经济的负担。净利润腰斩、不良贷款飙升、这正是曾经富甲A股的中国银行业为今天经济下行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行的时代“买单”!


少数曾经全年无休的银行,突然开始陆续放假。有些曾经沾沾自喜的大堂经理,突然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就连部分资源丰富威武霸气的基层网点负责人们,也突然说出“寒风刺骨,日子难过!”


如今,民营银行正在涌现,管理层让有能力的人开办银行,进行公平竞争,支持实体经济的战略设想可谓高瞻远瞩!那早已入局的大象们,与其在沉闷中拔剑四顾心茫然,还真不如控好风险稳定大局后,拼一把,来一次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


与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与民银旅行

开启一段心灵旅程


 民银旅行 携手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