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对话朱应开:平凡的坚守,理应花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攀岩小蜗牛 Author 陈秣
我和应开相识于毕业季求职的考场。萍水相逢,初始的那一瞬间,我真没想到我与他会再有交集。因为,那个时候,作为一名奔波于各求职考场的毕业生,我们关注更多的可能是求职本身(我很坦诚地说这句话,我不会因为现在跟应开的交往就把我们的认识描述成“一见如故”)。
毕业求职期间,不管到哪里考试,总会遇到那么几个志同道合之人。那时,笔试面试结束之后,大家道别,都会道一句“后会有期”。“后会有期”,我想,并非期待再次在考场相遇,而是希望能以同事的身份再次见面,共同在一个地方工作成长。
那次见面之后,对于我们双方而言,应该谁都不会想到我们还会再度重逢。我们的重逢是纯属偶然还是缘分注定,实在说不清楚。
很可惜,我和应开的“后会有期”并不是我所期待的“后会有期”。我清楚地记得,我和应开的第二次会面是在福建师范大学观摩福建省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期间。那天,在比赛现场,很偶然地碰头,彼此寒暄,仅此而已。
那次告别之后,我们似乎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我俩真正开始较为频繁地交流,是我偶然读到应开公众号的文章后。从我第一次读到应开的文章之后,我就一直关注应开的公众号,阅读他的文字。那时候,我就慨叹,相仿的年纪,同样的工作,应开已经逐步找到他自身的职业发展路线,而我还在万般焦灼中找寻。
我喜欢文字。应开会写文字,肯定也是喜欢文字的。古往今来,“笔墨之交”最为难能可贵。因为,在我看来,“以文会友”、“笔墨往来”是最为纯粹的交往方式,这其中几乎不夹杂任任何东西。我不知道我和应开因“文字结缘”是否是缘分注定,能否称之为“笔墨之交”。
当然,我知道,我这样表述,抬高了自己的水平。应开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和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他是我追赶的标杆。
但是,不可否认,同样的兴趣爱好是成为好友的前提条件。
最近,应开把他写的文字整理出版,分享给更多的老师同学。这真是一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我想,对于应开而言,这既是自己工作积淀的证明,也是他继续在学生工作这方大有可为的土地上拓荒深耕,等待秋收的里程碑。
有人问应开,“平时的事情就够多了,你有那么多时间来写吗?不会累吗?”应开很是肯定地答复,“喜欢就会有时间。累,不存在的!沉溺其中,你会乐此不疲。我想这也就是所谓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忍不住勤奋吧。”(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95.)当一个人融入热情去做一件事情,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应该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应开,享受着工作之余,静夜孤灯下,思考写文字、交流思想的快乐。那样的欢愉,实在令人羡慕。
应开的这本文字集的书名为《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到运营公众号,写与学生交流的文字,主要是弥补平日被事务性工作占用太多时间而鲜有空闲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缺憾。
高校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做好学生工作,思想引领是第一要务。但是,坦白地说,因平日里面忙于各种各样的事务工作,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思想引领这个核心。我知道,应开肯定也会因事务工作忙得没日没夜,但是他能够在繁琐复杂的工作中牢牢抓住工作的核心,不迷失工作的方向,值得我们学习。既然高频率的日常面对面谈心难以做到,他就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写文章,做公众号,凭着热情和担当,用心地在做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做学生的思想引领。
“因为我始终相信好的文字是有生命的,它可以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思考,它让我们想起黎明、晨曦、曙光和海面上喷薄而出的朝阳。”(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同所有纯粹的读书人一样,应开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真善美的文字可以传递人间温暖,可以感化冥顽不灵的生命,能推动人们追求美好的所在。
他在书中以一种闲谈的口吻与他的孩子们聊家常、话人生、谈理想。“我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本书里感受青春的美好时光,遇见更好的自己。”(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是的,优秀的辅导员,应该是传道者、燃灯者、摆渡人。应开,以他的赤子之心,在做他的工作。他以过来者的身份、以师者的身份在给孩子们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共有五个篇章,分别为:“始是梦想腾飞地”、“扬帆破浪踏歌行”、“厚积学识听吾声”、“风物长宜放眼量”、“甘为孺子育英才”。书中里有应开写给孩子们的信,有应开为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升学就业等的答疑解惑,有应开奉劝广大大学生朋友们珍惜时光、勤学修德的苦口婆心,有应开勉励广大大学生朋友们强大自己、筑梦远航的殷切希望,有应开跟广大辅导员朋友们探讨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当好大学生朋友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睿智见解……
书中的文字,亲切,接地气,不矫揉造作,谦卑中肯,娓娓道来,给读者以如沐春风的感觉。
读完此书,我觉得,应开确实是用心地在做辅导员这份工作。“静下来心来读书,俯下身来育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我一直认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不然绝对做不好这份工作。从应开书写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到应开对教书育人的热爱。
在外界看来,辅导员是一份能够轻松驾驭的工作。但是,只有真正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要做好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实非易事。时代的变迁,给高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那么,如何做好一名高校辅导员呢?应开说,“我们平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教书,俯下身来育人,实事求是,不断探索新的真理与工作方法。”(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因为,他坚信,只要用心去做,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他能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应开,在他的一篇名为《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的小文章中提到,在他认识的人里,有一群人,“他们岗位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们用热情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了有意义,他们用爱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趣。”应开用这句话评价他人,但是,我觉得我把它借用来评价应开本人应该再恰当不过了。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所有的高校辅导员也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但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却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都应该用热情和爱去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因为,“一个孩子对于学校来说可能只是千(万)分之一,但对于他的家庭而言则意味着百分之百,更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关爱他们。”(语出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老师,转引自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48.)
因此,应开认为,作为辅导员,“必须静下心来读书,俯下身来育人。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做事,静下心来反思,俯下身来与每个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真实需要。”(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65.)
我曾经谈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肯定是“诗意栖居”的状态。“诗意栖居”应该是一种自我高度愉悦、自我高度认同、能自觉完善生长的状态。我想,应开做到了。
应开在书中的《后记》中写到“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一份事业;因为我可以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伴我的学生一路成长,见证他们的青春;因为我可以在与他们共同成长的路上感受青春、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快乐。”(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90.)
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平凡的坚守,静候花开;平凡的坚守,理应花开;平凡的坚守,定会花开。
应开,在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以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的态度在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我深知他的平凡里深藏着不平凡的梦想,他要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转引自朱应开.阅·青春—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251.)
后 记
应开说,让我给他的书写书评。我实感诚惶诚恐、受宠若惊。说实话,平日里,我们真正的面对面交流并不多,或者可以说基本没有。我认识他、了解他,基本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的交流更多也是通过网络。我认识应开吗?我了解应开吗?
我甚是担心,以我的水平解读应开的文字,会读不透彻。再则,年底将至,近日忙于各种材料的写作,也鲜有精力认真经营一篇较为满意的文字。所以,我犹豫不决。
但是,我又回过头来想了想,既然我认为和应开是“笔墨之交”,那么就不应该有什么顾忌。所以,索性就拿起笔写了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可能充其量算是个“上过学的人”,应开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一个“上过学的人”解读一位读书人,难免会闹笑话,出差错,还希望应开兄海涵。
作者简介:
陈秣,福建惠安人,一个从惠安泥土地里生长出来的80后,热爱生活,心怀感恩,不惧风雨,钟情耕读文化,喜欢文字,乐于交流,执意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出诗意的草根青年。
声明: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资源,侵权即删。
近期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