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朱子微言”关注我~
随着国内疫情发展形势的好转,4月中旬开始,陆续有高校公布毕业生分批错峰返校,沉寂数月的校园开始热闹。
但是,各省各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不一,因此,各省高校开学返校时间也不一致,特别是在处理毕业年级学生问题上,各校出台的政策和措施也不一样,有些高校允许部分符合返校条件的毕业生返校。对路途较远,来回周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毕业生,则采取不返校,并由学校老师、物业以及较近毕业生帮忙打包整理学校物品的措施。消息一出,引起了广大毕业生朋友的广泛关注。
有很多毕业生表示理解,也有很多毕业生表示非常不理解。有些同学认为,特殊时期,学校此举是为了保护国内疫情防控成果,是为了确保校园“零输入”“零感染”,是无奈的正确之举。有些同学则认为,疫情发展形势已经稳定,学校还存放了太多的个人物品,如书籍、电脑、古琴、衣物等等,为什么不能让大学生回到读了四年的大学,收拾行李,再过几天校园生活?有些同学认为,在一所城市读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了四年,那里有太多自己的青春和回忆,有太多牵挂的人和事,说再见就要再见,情感上很难接受。
随着生产复工、社会复苏,学校复学,人流、物流开始有序流动,民众日渐开始恢复常态生活。但我们还须看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国当前的疫情防控策略。不少地区仍有偶发性聚集性疫情发生,无症状感染者也还真实存在。高校是人员密集场所,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确保校园“零输入”“零感染”。校园疫情防控绝不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需要每一名同学的配合与支持。在这里我想对同学们说:“疫情警报尚未解除,防控意识仍然不能丢,共同守护美丽校园是我们每个青年学生的责任”。第二,保持理性,以最优雅的姿态做完毕业生该做的事。
近期,在网络上看到高校老师帮忙打包邮寄毕业生行李的新闻。对此,也有很多毕业生留言,表示内心很感激,但也有部分同学看到学校的返校通知,要求部分毕业生不能返校而感到伤心、失望,一些失去理性的同学开始在网络上吐槽学校的返校做法,甚至做出谩骂学校的不理智行为。
不能返校,对于毕业生来说,就意味着少了一个告别青春、告别彼此、告别母校的机会。很多人一旦毕业,从此山水难相逢,许多少男少女的故事也就这样被生生扯断了。再见面或许是十余年之后,也许一生都见不到了。从个人情感上,我很理解同学们,但是我想对同学们说:“特殊时期,此时的大学生更需要多一份冷静,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思考。”
你们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待疫情过后,学校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你想什么时候回来母校都可以。我也相信,待疫情结束后,学校也一定会为2020这届最特殊的毕业生提供一切便利,到时候你可以穿着学位服,带着家人朋友来学校拍照留念,以弥补现在不能拍毕业照的遗憾。当下,你要做的是,理性看待眼前的一切,眼光放长远,尽早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2020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大江南北掀起阵阵惊涛骇浪。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数青年冲锋在前、担当奉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春芳华。毕业生要深入反思,面对疫情,青年学生如何能像白衣天使那样挺身而出、无私奉献。思考如何在疫情之下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思考举国上下一盘棋、10天建成医院背后所彰显的制度优势;思考14亿中国人民为对抗病毒,自觉居家隔离所凝聚的爱国热情;思考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懂得敬畏生命;要坚定对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再过一个月,又有一批青年人将从祖国的花圃中走出,乘着徐徐不尽的新时代春风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希望你们沿着改革先驱们的奋斗路径,砥砺前行,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当前,疫情防控正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学生,既要树牢安全防范意识,也要积极谋划毕业就业工作,规划好未来人生发展方向。更要在此次抗“疫”中正确认识事物发展大势,树立大局意识,“危”中求“机”,找到坐标、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实现心中所愿,做一名特殊时期的最“美”毕业生。文章转载格式:文字来源于公众号“朱子微言”,作者:泉州师范学院思政教师 朱应开
面对考研“云复试”,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