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5亿元项目签约落户!推进苏州经济转型加速发展

2017-07-07 SIP科技领军


7月6日,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独墅湖会议中心举行,“大院大所苏州行”活动正式启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致辞,并为已落地合作项目揭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白尚礼,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安纳托利·米罗丘克,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夏春谷,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分别致辞。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尤里·萨维利耶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凌晓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周光耀等出席对接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亚平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出席。




7月5日,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暨第六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在南京举行。昨天,部分参加全省大院大所对接会的专家学者受邀来到苏州,出席“大院大所苏州行”活动,共同推动、见证项目在苏落地。


对接会现场,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中农(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等29个重大载体、重点项目签约,江苏华昌功能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北航常熟智能硬件创新园等14个近期已落地的合作项目启动揭牌。


周乃翔在对接会上致辞,他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对各位专家嘉宾相聚苏州共谋发展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苏州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周乃翔说,这次“大院大所苏州行”活动为我们深化与大院大所的合作,进一步集聚资源、聚力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真诚希望与会嘉宾利用参加这次活动的机会,增进对苏州的了解,深入开展交流,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将乘势而上,采取有力措施,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条件,推动与大院大所的合作载体和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支持各类人才在苏州更好地施展才华、成就事业,进一步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在“两聚一高”新实践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白尚礼在致辞时说,苏州大力推动科技国际合作,为外国专家和科研机构来华开展交流合作提供支持。我们将继续推进技术转移、技术授权和产业化,与苏州共同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



安纳托利·米罗丘克说,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与昆山高新区的合作项目,会有巨大发展潜力,将成为双方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长期合作的基础性平台和“压舱石”。


夏春谷说,苏州工业园区选择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伙伴,显示了苏州的战略眼光和前瞻举措,相信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兰化所苏州研究院会有更多成果,取得更大进步。


骆清铭说,华中科技大学相继在苏州建立“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和“磁光电融合存储技术中心”,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项目在苏州落地生根。


市领导王翔、徐惠民、黄爱军、吴庆文、姚林荣、徐明,市政府秘书长杨知评出席对接会。





在会前的采访中,嘉宾们纷纷表示看好这些大院大所落户后的发展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表示:“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上,苏州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引领性的城市,她可以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上发挥更重大的作用,我非常看好。”




骆清铭说,华中科技大学和苏州工业园区在去年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苏州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营造了优越的创新创业土壤。乌克兰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表示,近年来和苏州的合作,让他们对苏州的发展环境十分看好。




乌克兰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安纳托利·米罗丘克表示:“我们这些也是想在近年来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把新材料、纳米材料、装备制造的技术向昆山、向苏州进行推广。”


现场受邀参会的部分院士也在专访中表示,苏州与众多大院大所进行合作,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推进苏州经济转型发展加速。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耀表示:“今后的动力主要靠技术创新,你靠过去一些要素,资金要素、资源要素,这些都不是主要的,还是要靠技术,这样子我认为这些院所合作,今后不断地把一些成果,高端院校、研究所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这一环非常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耀颇有感触地说:“如今时代变了,真正有抱负的科研人员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就行了,新一代的科研人员要把研究思路与市场对接、与产业对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韩英铎有着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科研人员要和企业员工一起创业,科研人员也要参与研究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而不是把研究成果丢给企业就结束了。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托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理想状态就是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但事实上,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或者行业自身,很难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相比国内很多城市,苏州丰富的大专院校、科研所资源为补齐这块“短板”给出了多选答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多年来,苏州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多方参与、多种形式联合建设研发机构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通过共建研究院模式,一方面解决前沿技术、基础技术的高度问题,即科技创新的“顶天”;另一方面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顶尖人才的集聚问题,即科技创新的“立地”。



到去年底,苏州已与238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成各类政产学研联合体1870个。特别是分布在10个区块上的94个产学研创新载体,更是成为提升苏州各地发展的创新源。“十二五”以来,苏州与高校院所开展的合作项目达13566项,项目总经费超过26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苏州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