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杨俊 等:高管团队能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塑造新企业竞争优势吗?——基于CPSED II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高管团队能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塑造新企业竞争优势吗?——基于CPSED II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杨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

张玉利(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商学院)

韩炜(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叶文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0年第7期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诱发了商业模式创新热潮,但已有研究没有对“新企业高管团队能否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塑造竞争优势,以及该优势是否有助于改善绩效”这一问题予以合理解释。本文基于969家新三板IT企业数据统计分析的理论建构,提出了有助于解释这一问题并对未来理论检验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研究命题和理论模型,对于商业模式和战略研究有着突出的理论贡献。理论模型表明: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优势和新颖优势的形成逻辑不同导致其存在非对称性互动强化关系,这一事实诱发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影响新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双重机制,一旦获取竞争优势,在位企业报复性竞争所诱发的竞争损失导致这一优势并不必然会改善财务绩效,甚至可能诱发利润亏损,互补性资产可能会提升这一优势改善财务绩效的可能性。

关键词:高管团队异质性  商业模式创新  效率优势  新颖优势  财务绩效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及应用普及驱动的产业数字化势不可挡,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一股强劲浪潮席卷全球。商业模式研究因此而迅速兴起,成为组织、战略、技术创新和创业等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已有研究致力于归纳提炼和总结新兴技术应用驱动的新商业模式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概括起来,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些研究致力于挖掘在位企业是否及其如何调整既有商业模式;另一些研究致力于提炼并总结新企业设计、调整和创新商业模式的过程。尽管研究对象有差异,这些研究大都致力于在描述焦点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或活动基础上揭示互联网如何改变企业做生意的方式以及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有关新商业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仅有少数新商业模式能在竞争中获胜而大多数却以失败告终的事实。

尽管不少学者认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间绩效差异的来源,新企业可以通过设计比竞争对手更好的商业模式来获取竞争优势,但对于什么是“更好的商业模式”及其前因后果的作用机制的认识仍然非常匮乏。基于此,本文旨在回应上述挑战,提出并探索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新企业高管团队能否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塑造竞争优势以及这一优势是否会有助于改善绩效?本文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可能联系,给商业模式研究做出了贡献,有助于推动未来立足于增添数字经济信息社会背景下企业绩效差异来源的新解释的研究努力。同时,本文提出的整合性研究框架为整合已有战略理论与商业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商业模式作为分析单元并将其与已有理论工具联系起来,更有助于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次来源,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战略研究。最后,相关研究建议和启示有助于纠正国内商业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国内研究进一步深化。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数据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普及至少产生了两种破坏性力量:第一,破坏了企业边界,拓展了企业可能接触和获取资源的边界并提升了资源交换、组合和整合的效率和效果,第二,破坏了行业边界,行业间以核心资源或能力为主的隔离机制消失殆尽,竞争逻辑突破行业边界,基于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的跨界竞争和产业融合势不可挡。企业商业模式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一,商业模式从封闭逐步转变为开放,焦点企业不再局限于基于垂直价值链的整合,更注重开放逻辑,与跨越行业甚至是地域边界的参与者共创价值,这极大地拓展了商业模式结构和治理维度的创新空间;第二,从静态逐步转变为动态,企业可能获取资源与可能满足需求的边界在不断扩张,进一步增加了商业模式内容维度的多样性和动态性。

基于极少数新商业模式创新成功而大多数以失败告终的反差性事实(Ansari et al., 2016),为什么有些商业模式创新能塑造竞争优势甚至是颠覆性优势而另一些却不能?这可以深化为两个递进式问题:(1)在不考虑竞争因素条件下,创新后的商业模式在具备什么特征才可能为企业带来绩效(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2)在考虑来自在位企业及其他新企业等竞争力量的条件下,创新后的商业模式具备什么特征才可能带来竞争优势。事实上,已有商业模式研究的结果主要集中于第一个问题并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第二个问题,除了少数例外,相关研究非常匮乏。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竞争优势来源至少包括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尽管新商业模式的优势是相对于既有商业模式而言,但这种比较并非基于新旧商业模式的内容、结构或治理差异,而是商业模式中顾客和共创者等所有参与者的整体性“成本—价值”效应结构,相对于既有商业模式,如果新商业模式让某些参与者感到获益增加而其他大部分参与者感到损失(例如: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中的政府部门等参与者感知到的是损失、甚至用户也是得失兼有),新商业模式就很难在竞争中战胜既有商业模式(传统的购买-使用逻辑或租车逻辑)。第二,既然新商业模式的优势来自于相对于既有商业模式面向所有参与者的整体性“成本—价值”效应优势,商业模式创新所诱发的竞争优势就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基本特征,如果这一系统性和整体性优势破坏了在位企业的绩效改善轨迹,就构成了破坏性极强的颠覆性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聚焦于“高管团队—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竞争优势—财务绩效”的逻辑链条,利用“中国创业企业成长动态数据库(Chines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CPSED II)”的数据统计分析来开展理论探索和建构,提出了亟待未来研究检验的重要研究命题并构建了整合性研究框架。

“中国创业企业成长跟踪数据库(CPSED II)”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挂牌并隶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I64)和互联网相关行业(I65)的新三板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编码的方法构建了包含969家企业的研究数据库。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持续建设该数据,将数据库拓展到了新三板制造业企业,开展了面向969家企业CEO的问卷调查,截止目前,初步建设成了具有可比较的动态研究数据库。

基于969家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开展理论建构并提出了对未来理论检验有重要促进作用的九个研究命题和理论模型: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优势和新颖优势的形成逻辑不同导致其存在非对称性互动强化关系,这一事实诱发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影响新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双重机制,一旦获取竞争优势,在位企业报复性竞争所诱发的竞争损失导致这一优势并不必然会改善财务绩效,甚至可能诱发利润亏损,互补性资产可能会提升这一优势改善财务绩效的可能性。

三、主要结论、理论贡献与未来研究

本文的主要发现包括:(1)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优势和新颖优势存在着非对称性互动关系,采取探索式和利用式并行策略来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更容易获取竞争优势;(2)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和知识创造/应用逻辑,高管团队基于社会属性和知识属性的结构特征会影响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可能性;(3)在面临在位企业报复性竞争的情况下,基于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并不必然会转化为绩效优势,甚至有可能会诱发利润亏损,互补性资产有可能会促进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竞争优势向绩效优势转化。

本文针对商业模式研究和战略研究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对于商业模式研究而言,论证了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竞争的边界条件,这一理论分类为后续研究识别行业情境差异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优势构建和绩效启示的潜在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和框架,有助于扭转将商业模式研究泛化的倾向,促进未来研究开展情境嵌入性的理论建构和检验。对于战略研究而言,战略研究的基本命题是解释企业间绩效为何存在差异,本文的理论框架为此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已有战略理论有助于解释在相似商业模式条件下企业基于战略选择所塑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变得更加普遍和频繁,企业间商业模式异质性已成为企业间绩效差异的新来源,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的基于战略选择的局部差异化优势不同,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竞争优势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基本特征。这意味着,商业模式研究实质上是对战略研究的重要补充,已有研究很有必要摒弃有关战略与商业模式关系的争论,将商业模式异质性与战略选择异质性结合起来分析企业间绩效差异的成因,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新经济时代企业成长轨迹背后的理论规律。未来战略研究有必要将商业模式作为独立的分析层次纳入分析框架(Zott et al., 2011),将主流战略理论嵌入到商业模式创新情境,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或新商业模式塑造竞争优势的内在机制,有助于丰富我们有关新时代企业竞争优势深层次来源的理论认识。

文章刊发:

杨俊、张玉利、韩炜、叶文平:《高管团队能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塑造新企业竞争优势吗?——基于CPSED II数据库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20年第7期,第55~76、88页。

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管理世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