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叶文平 等:公有制印记与改制家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

叶文平 等 管理世界杂志 2023-08-28

公有制印记与改制家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

文章来源



作者:

叶文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朱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

史亚雅(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李新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2年第5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从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是具有特定制度印记的组织,尽管改制后由家族所控制、管理,但国有或集体性质的公有制印记将深刻影响私营组织的行为和战略,尤其在朝向组织社会目标的社会责任战略导向上,会形成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非改制)家族企业的行为特征,并影响组织绩效。本研究融合相关的战略管理和制度逻辑理论,分析改制家族企业基于公有制印记的内部社会责任行为特征,以深化对于改制家族企业战略与行为的研究,同时,也为印记理论在家族企业战略研究中的拓展做出贡献。本研究采用2007~2017年8499个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观测值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制家族企业履行内部社会责任明显优于非改制家族企业,国有股份比例和地区失业率会强化这一效应,而家族跨代参与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种效应会随改制时间弱化,为印记理论的解释提供了实证证据。本研究的发现对于理解印记效应如何在转型的复杂环境中演变,以及为改制家族企业的战略行动提供了全新视角。

关键词:改制家族企业  公有制印记  内部社会责任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变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主题,在不断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不仅企业面对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性质与组织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内外部环境迅速变化的背景下,企业行动的惰性就特别醒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大批中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改制为个人和家族控制的私营企业(杜志雄等,2004;王红领,2000;张维迎、栗树和,1998)。虽然改制促进了这些企业采用市场逻辑,重视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增强了它们的活力和竞争力,然而这些企业并未如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相关经济理论预期那样与其他私营企业完全趋同,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压缩员工福利,而是保持了对内部社会责任的持续承诺(韩亦、郑恩营,2018)。在外部竞争压力加大,私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实践争议日渐增加的情况下,改制家族企业在内部社会责任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

为何公有制企业改制后企业的雇佣人数、工资和福利政策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以往有文献从政治庇护理论(姚洋、支兆华,2000;Shleifer & Wishny,1994)、政府的多重任务理论(杨治等,2009;Bai,Lu & Tao,2006)来分析这种现象,这些研究敏锐地指出了企业改制后劳工政策保持稳定的外部环境诱因,然而如果不进一步分析组织自身形成上述惰性的机制,并不足以全面深入地把握这些企业的劳工政策随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尝试运用印记理论,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改制企业的员工福利政策(韩亦、郑恩营,2018),得到了一些符合印记理论预期的研究结果,为这方面的研究引入了一个有启发性的研究角度,然而在此基础上还有很多值得深化的工作:一方面,现有印记理论的分析未能与内外部复杂环境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对于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组织的印记,导致对其强化或淡化的现象难以给出更多有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印记角度的解释还缺少更为坚实的研究设计支撑,现有相关研究受样本限制,基本上未采用改制企业和非改制企业比较的严谨研究设计,因此其结论还需要更严谨的实证研究检验。

二、主要内容

本文从印记理论出发,融合经济学者的认识和制度逻辑的观点,以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公有制经历给改制家族企业的劳工关系烙上公有制印记。其中,员工稳定就业和保障福利的期望成为这些企业保持上述印记的关键动力,而以往的烙印者(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响应了员工诉求,促进了印记的维持。我们预期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力越大,政府和员工对就业越关切,上述印记就会越强。当家族所有者受到竞争性制度逻辑——家族逻辑的影响,上述印记就会被削弱。本次研究选择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源于两方面的原因:(1)理论上有利于呈现制度逻辑冲突对印记效应的影响。选择家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便于引入与公有制制度逻辑相冲突的家族逻辑,研究制度逻辑冲突导致公有制印记弱化的情况。(2)研究设计上有利于突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反差。家族企业的所有权集中,控制家族有权力按自身意图来行动,对照组能够更明确地呈现家族的自利逻辑,而民营企业中仍存在着一部分群体共有的企业,具有集体企业的某些特征,不利于突显公有制印记的效应。为检验上述理论逻辑,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库,识别了上市家族企业的不同来源,对比分析了改制家族企业与非改制家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差异。本文采用2007~2017年8499个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观测值研究发现,与非改制家族企业相比,改制家族企业履行内部社会责任更好,国有股股份比例和地区失业率会强化上述关系,家族跨代参与则会弱化上述关系。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印记理论来分析改制家族企业与非改制家族企业在内部社会责任上呈现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改制家族企业在员工福利保障方面的投入和内部社会责任的外部评价显著优于非改制企业,运用可得样本的分析发现改制前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无显著差异。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会随改制时间的增长而衰减。一方面,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深化了我们对于改制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行为的认识;另一方面,基于印记理论的分析逻辑将环境和时间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深化了企业战略行为的历史分析,建构了一个环境与制度逻辑的协同效应模型,为改制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研究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首先,本次研究率先研究了烙印者的行动逻辑和被烙印者都发生变化时的印记保持机理。以往的印记理论研究多关注环境剧变时焦点实体的印记效应,但在不断变化的商业世界中,烙印者和被烙印者也常发生变化。揭示这类情境下印记的保持机理,可以进一步增强印记理论在动态环境下的解析力。其次,本次研究创新性地运用制度逻辑的观点,分析复杂制度环境中不同力量围绕印记保持的博弈。以往的文献对此少有涉足。在现实的商业环境中,往往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制度逻辑,以及它们推动的相互冲突的力量。本次研究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印记效应如何保持和消褪,也能增强印记理论的现实解析力。最后,本文的研究还能为解析转型时期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做出贡献。通过研究改制前公有制经历对家族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印记效应,本文可以从历史的纵向视角为家族企业战略行为研究给出一个新颖且值得重视的观察角度。

本次研究尚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后续的研究进一步探究。首先,我们提出了员工是维护组织内公有制福利印记的主要推动者,但受数据限制,我们难以对此做直接检验,后续研究可以尝试给出更直接的证据。其次,主效应存在改制协议约束的竞争性解释,限于数据可得性,我们无法提供进一步的直接证据,后续研究可尝试搜集更完备的数据对此做进一步的检验。最后,本次研究仅从外部评价和企业的总投入来观察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还不足以反映企业在员工福利投入的结构变化,后续的研究可以尝试获取更细致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

五、写作、投稿、修改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本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国家族企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对印记理论和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代际传承等问题多有探索。本论文投稿后,两位匿名评审专家从理论逻辑、实证分析、研究贡献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专业且严谨的意见与建议,推动我们对论文做了更多的思考、论证与完善修改,论文的修改过程不仅提升了论文的质量,也让我们受益甚多,借此向评审专家的帮助表示诚挚谢意。同时,我们也对编辑部老师认真细致且高效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文章刊发:

叶文平、朱沆、史亚雅、李新春:《公有制印记与改制家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世界》,2022年第5期,第141~155、187页。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管理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