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2022年第7期目录、摘要

目录

本刊专稿

  • 革命者·经济学家·经济工作领导人——《薛暮桥年谱:1904—1952》序言
    / 范世涛   薛小和(1)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成功经验和理论创新

  •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革命:历程、成就与展望
    / 刘华军  等(6)
  • 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行动的成就与经验
    / 庄琦(24)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成就与经验
    / 刘晓梅  等(37)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 顾江(49)

经济学

  • 人工智能技术、任务属性与职业可替代风险: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 王林辉  胡晟明  董直庆(60)
  • 数字经济的内生特性与产业组织
    / 张文魁(79)
  • 中国退休制度设计:基于激励、保险和再分配效应的研究
    / 张熠  张书博  陶旭辉(90)
  • 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途径——基于广义价值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 蔡继明  等(108)
  • 中国A股市场的“大单异象”研究
    / 许泳昊  徐鑫  朱菲菲(120)
  •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匹配效率及其地区差异
    / 罗楚亮  刘盼(133)

公共管理

  • 两保合一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基于单一支付者制度的视角
    / 赖毅  李玲  陈秋霖(147)
  •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治理:“双减”政策及长效机制建设
    / 佘宇  等(163)
  • 社会监督与企业社保缴费——来自社会保险监督试点的证据
    / 赵仁杰  等(170)

工商管理

  • 有限合伙协议构架与上市公司治理
    / 郑志刚  等(184)
  • 企业并购如何影响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并购视角
    / 蒋冠宏(196)
  • 存续企业如何实现组织身份变革?——基于海油发展的纵向案例研究
    / 吴剑峰  等(212)

摘要

01

革命者·经济学家·经济工作领导人——《薛暮桥年谱:1904—1952》序言

作者:

范世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薛小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摘要:本文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研究项目成果《薛暮桥年谱:1904—1952》一书序言。作者指出,在薛暮桥的一生中,革命者、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领导人3个身份最为重要。作为革命者,薛暮桥年轻时代即有直面死亡的体验,这使得他能不避艰危,在困难条件下独立工作和思考,革命者身份还成为他参与核心决策的必要条件。作为经济学家,薛暮桥毕生以中国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以改进社会为主要宗旨。作为经济工作领导人,薛暮桥在山东根据地主持对敌货币战卓有成就,在西柏坡协助周恩来处理解放战争时期的财经、后勤工作,从1947~1967年,他一直在中央财经机关工作,领导工商业调整,创立全国统一的统计体系,建立物价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薛暮桥创立我国经济决策咨询事业,并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关键词:薛暮桥  年谱  革命者  经济学家  经济工作领导人

02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革命:历程、成就与展望

作者:

刘华军(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石印(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郭立祥(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乔列成(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进入新时代,面对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的国内国际背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本文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能源革命的国际国内背景,全面回顾并系统梳理了能源革命的思想发展和重要举措,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等4个维度,通过量化分析真实立体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推动形成了能源强度稳步下降、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加快开发、能源效率明显改善的能源发展新格局,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对“双碳”目标对新时期推进能源革命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国应在巩固能源革命成效的基础上,坚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正确把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科学有序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重视从全要素角度推进能源效率提升,持续向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十九届六中全会  能源革命  重大成就  量化分析

03

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行动的成就与经验

作者:

庄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深化“全民健康”理念,在落实“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中贯彻“健康融入万策”方针,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强化“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体系,人民健康的健康服务体系逐渐确立,全民参与的健康支撑体系逐步健全,人类健康的中国实践取得重大成就。其重要经验在于,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全民健康参与、全周期健康治理和全人类健康合作的健康中国行动原则,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践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战略方针,全面实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行动体系,推动构建共建共享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35年,要大力推动实现全民健康的健康保障与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促进全民参与的健康环境与健康产业更加友好持续,推动共同富裕的健康中国行动更加深入全面,走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经验全球共享。

关键词:健康中国行动  全民健康  成就  经验

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成就与经验

作者:

刘晓梅(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曹鸣远(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歆(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冰冰(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保障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自此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扎实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的保障基础。2012年至今,我国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调整与改革,实现了保障人群和待遇水平的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兜底扶贫效果显著,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完备。社会保障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正确性。然而在肯定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清楚意识到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基于系统集成目标,建议可通过提升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补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短板、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加强返贫预防等途经来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民生保障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  系统集成  成就与经验  未来取向

0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作者:

顾江(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经历了巩固改革成果阶段、探索转型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及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就斐然: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市场主体愈发活跃;对外文化贸易异军突起,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此过程中,我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双效统一原则,在政策引领、试点先行的创新发展理念引导下,坚持融合化、集约化、协同化的发展路径,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市场活力为抓手,以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市场体系。面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从建立健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推进园区向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充分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以技术赋能文化产品品质提升、营造健康有序的内容创作环境,加强文化产业人才供给体系建设、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优化文化企业竞争环境,加快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国统一文化大市场等方面不断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历程  成就经验

06

人工智能技术、任务属性与职业可替代风险: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作者:

王林辉(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胡晟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董直庆(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前沿文献虽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就业的替代效应,但缺乏从微观职业层面精准度量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职业可替代风险。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选取任务属性、职业特征、工作环境与经济环境等输入变量,应用机器学习模型测算人工智能技术的职业可替代率,考察任务属性和职业技能宽度对可替代风险的影响,并探究职业替代的组群性和劳动选择偏好。结果表明:(1)人工智能技术会引发职业替代风险,中国19.05%的劳动就业面临高替代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对职业的替代风险受制于任务属性,其中思维类属性对可替代风险影响最大,而职业技能宽度越大则可替代风险越低。(2)人工智能技术的职业可替代风险存在组群性特征,非程式化认知交互型职业组群可替代风险最低,而程式化非认知交互型职业组群可替代风险最高。(3)人工智能技术的职业替代具有劳动选择偏好,年龄越大与受教育年限越短的劳动者可替代风险越高。为此,应动态调整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和提高劳动者综合技能水平,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任务属性  职业可替代风险

07

数字经济的内生特性与产业组织

作者: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作为新通用技术的数字技术,给数字经济赋予了如下方面的内生特性:信息产品的非争夺性,信息的边际成本趋零,数字市场在线不在场,大数据成为关键投入品。在这些内生特性的主导下,数字经济产业组织的焦点不再是市场结构,而是自我优待、拒绝交易、差别化定价与激进补贴、杀手型并购等策略性新式行为。不过,这些新式行为的要害在于,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由数据与算法所驱动、所引领。如果对数据和算法缺乏科学和有力规制,就会刺激对数据的滥采滥用、对算法的不当和过度使用,从而形成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公害。因此,数字经济产业组织政策应该把重点放在防止新公害方面。从长远而言,需要建立一个可嵌入未来并基于场景的数权体系和算责制度,这与工业经济时代所建立的产权体系具有同样的基础性意义。此外,产业组织政策还应防止对数字创新造成不必要的妨害,并防止对市场化风险资本的正面作用形成不当抑制。

关键词:数字经济  产业组织  反垄断  数据

08

中国退休制度设计:基于激励、保险和再分配效应的研究

作者:

张熠(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书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陶旭辉(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完善我国退休制度一方面需要加强退休制度的弹性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老龄化进程动态合理地设定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通过一个内生退休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最优退休制度设计关键是把握“两个原则”,处理好“三个效应”。原则一是在效率方面注重“激励效应”和“保险效应”的平衡,既要激励老年劳动者提高劳动参与率,还要避免过度削弱保险功能导致退休前后待遇差距过大。原则二是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在制度设计和延迟退休年龄中关注“再分配效应”。理论模型和实证模拟论证发现:对外生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退休行为仍应当采用完全灵活退休制度以实现保险功能;目前“一刀切”的法定强制退休制度虽然具有激励效应,但由于老年人劳动意愿和能力的异质性,已经造成了福利损失,有必要加强弹性设计;从再分配效应来看,随着退休年龄延迟,应提高提前退休期间的待遇水平以防止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当前最具价值的改革是引入延迟退休待遇,即允许劳动者一边正式工作,一边领取部分养老金。

关键词:法定退休  弹性退休  保险效应  激励效应  再分配

09

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途径——基于广义价值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作者:

蔡继明(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刘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高宏(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陈臣(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摘要: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或部分排他性)、规模报酬递增、正外部性等特征,是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本文基于广义价值论,建立了纳入数据要素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数据要素可以通过数据的初始存量、前期收集处理数据所投入的劳动以及当期在收集处理数据所投入的劳动等3种途径提高绝对生产力,进而通过综合生产力和比较生产力的提升引起价值量的增加。由此表明数据自身、前期物化在数据收集处理中的劳动以及当期用于数据收集处理的活劳动均参与价值创造。同时,数据要素的正外部性特征还能够推动综合生产力提升,并进一步增强消费—生产者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数据要素  广义价值论  绝对生产力  综合生产力  比较生产力

10

中国A股市场的“大单异象”研究

作者:

许泳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徐鑫(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朱菲菲(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基于中国A股市场单笔交易不低于10万股的股票交易数据,本文发现一类全新的定价异象——“大单异象”,即股票在当月的大单净买量与其下个月的预期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基于该异象构造的多空组合可实现年化20%的收益。此外,在市值规模较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低、分析师关注较少以及卖空交易较不活跃的股票中,该异象更为显著。最后,本文基于某券商的微观账户数据和RESSET高频交易数据对大单异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我们发现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中小散户对大单交易的过度反应是导致大单异象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改善金融市场投资环境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单交易  资产定价异象  羊群行为  过度反应

11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匹配效率及其地区差异

作者:

罗楚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刘盼(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1996~2019年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求职招聘信息,估算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匹配效率变化特征及其地区差异,发现匹配效率有下降倾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匹配效率反而更低。基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匹配效率的地区差异,本文还讨论了求职者和岗位分布在匹配效率较低地区相对集中所带来的就业、产出和收入效应。从时间序列特征来看,地区匹配效率差异所导致的就业、产出和收入损失并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改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匹配效率,是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总就业、总产出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匹配效率  地区差异

12

两保合一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基于单一支付者制度的视角

作者:

赖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李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陈秋霖(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公立医院财务报表数据,通过新农合与城居保合并发生的时间先后,来识别保险合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两保合一时,新农合与城居保的基金池合并,医保经办机构统一并成为地级市层面的单一管理者。本文发现两保合一使医保买方市场势力增强,赫芬达尔指数上升,进而医院收入下降3.6%,次均医疗费用下降2.9%,总诊疗量无显著变化,医院收入下降主要是次均药品费用下降带来的。若改革前地级市的赫芬达尔指数越小,则其买方市场势力增幅越大,控费效应越明显。而且对于市场份额更大的医院,两保合一的控费效应更小,这代表医保与医院的相对市场势力共同影响医疗费用。但本文也发现控费效果是短期的,而且病人自付费用占比提高,说明医院诱导了自费费用。

关键词:医保整合  单一支付者制度  市场势力  供方费用控制

13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治理:

“双减”政策及长效机制建设

作者:

佘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

阙明坤(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杨开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单大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人事局))

摘要:学生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而没有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具有深刻的体制、社会、文化等根源。“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开局良好、进展平稳、成效明显,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学校、家庭、社会培训机构等主体的行为均发生积极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要充分利用“双减”政策赢得的改革空间,抓住极为难得的时间窗口,在消除中小学生负担源头、建立长效机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建议巩固“双减”政策成果,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减少补充教育需求;促进校际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家庭教育焦虑;深化教育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引导学生合理学习;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减负合力。

关键词:学生负担  “双减”  配套制度  均衡发展  协同育人

14

社会监督与企业社保缴费——来自社会保险监督试点的证据

作者:

赵仁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唐珏(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家凯(纽约城市大学经济系)

冯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职工社会保险长期存在企业缴费遵从度不高且企业间缴费差异较大的问题,这不仅限制了进一步下调法定缴费率的空间,也影响基金收入安全并造成制度运行的不公平。本文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试点政策,研究发现:社会监督能有效提升企业社保实际缴费率和参保率,且中央试点的政策效应要大于地方试点。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监督主要提高了由税务部门征收以及民营、小型微型企业的社保缴费合规性,对非民营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监督能够改善政府对企业社保缴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约束地方弹性征管行为,提高参保企业实际缴费基数和促进未参保企业参保。本文研究表明,即使在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的情况下,构建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仍有助于规范企业社保缴费行为。这为提升社保基金收入安全和进一步下调法定缴费率提供了政策空间,也为从社会监督体系建设角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社会监督  实际缴费率  社会保险参保率

15

有限合伙协议构架与上市公司治理

作者: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李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金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黄继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近年来,通常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协议在中国资本市场被一些上市公司作为搭建公司治理的基础构架。利用2014~2019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有限合伙协议构架(LP构架)如何实现基本的公司治理目的。本文的研究表明,LP构架形成了股东权利实施在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二者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创业企业家通过LP构架增强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LP构架虽然在长期具有负外部性,但在上市后的短期内却减少了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LP构架帮助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分担风险,共享收益,不仅提高了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也鼓励了企业家承担更多风险,最终激励企业进行更多长期研发投入。LP构架因而成为分散股权时代和互联网浪潮下,具有创新导向的公司治理构架。

关键词:有限合伙协议构架  控制权安排  专业化分工  企业研发  公司治理

16

企业并购如何影响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并购视角

作者:

蒋冠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BVD并购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探讨中国内资企业之间的所有权转移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并购之前并购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率、研发创新能力、利润率和较低存货率,说明并购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效率能力和市场需求管理能力;企业被并购后显著提升生产率和利润率,降低存货率,但研发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提升;当并购双方行业非相关时没有明显改善被并购企业绩效;非控股并购的“协同效应”不明显,只有资产所有权发生转移时才显著提升被并购企业绩效。机制检验发现:技术效率能力和市场需求管理能力的协同效应是改善被并购企业绩效的渠道。因此,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内资企业之间的并购导致资源在不同“能力”所有者之间重新配置,有助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关键词:并购  绩效  技术效率能力  市场需求管理能力

17

存续企业如何实现组织身份变革?

——基于海油发展的纵向案例研究

作者:

吴剑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丁沂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雷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刘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被视为改革“蓄水池”的存续企业一经从母体分离就走向寻找自我的道路;然而,对于存续企业如何理解“我们是谁”这一身份问题,现有文献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从组织身份视角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了存续企业20年的组织身份变革过程。研究发现:(1)存续企业基于“压力—响应—生成”逻辑形成组织身份变革机制;(2)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过程呈现动态性:压力情境决定响应模式,响应模式匹配生成模式;(3)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路径的独特性表现为身份属性变化的显著性,以及变革机制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并解析了存续企业的组织身份变革机制模型,贡献于存续企业成长变革和组织身份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存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存续企业  组织身份变革  机制模型  动态性  独特性

欢迎订阅《管理世界》



官方网站

www.mwm.net.cn

微信公众号

学习强国号

喜马拉雅电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