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2023年第3期目录、摘要

(点击图片订阅电子刊)

目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路径和重点任务

    / 宁吉喆(1)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历史成就、矛盾挑战与实现路径

    / 王茹(19)

经济学

  • 政府与市场心理因素的经济影响及其测度

    / 洪永淼  刘俸奇  薛涧坡(30)
  • 价格笼子、流动性与价格发现效率——基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证据

    / 李松楠  刘玉珍  胡聪慧(49)

公共管理

  • 我国民生支出的规模、特征及变化趋势

    / 王列军(62)
  • 中国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比较特征、情境因素与分析框架

    / 刘鹏  刘高宁(69)
  •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多重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案例分析

    / 王永明  郑姗姗(83)

工商管理

  • 数字化如何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曹裕  等(96)
  • 企业家成长30年: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30年调查综合报告

    / 李兰  王锐  彭泗清(113)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价值链的生产自组织与协同管理: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研发实践

    / 张强  赵爽耀  蔡正阳(127)
  • 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追赶的特征、机制与发展策略——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视角

    / 刘云  郭栋  黄祖广(140)

理论述评

  •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演进、评析与研究展望

    / 李志军  张毅(158)
  • 公共政策评估与随机控制实验——基于“规模化”视角的经验启示与中国实践

    / 陈叶烽  刘莹  杨雯渊(172)

摘要

01

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路径和重点任务

作者:

宁吉喆(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摘要: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内容的意义、思路和方针,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岀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自信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分析对读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0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历史成就、矛盾挑战与实现路径

作者:

王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求,适时调整发展模式,推动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更加和谐的新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战略地位实现历史性提升,制度和法治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主要表现在自然基础性地位与认识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要求与粗放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公共性与主体参与不足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牢牢抓住结构绿色优化这个牛鼻子,构建激励共容、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成就  矛盾挑战  实现路径

03

政府与市场心理因素的经济影响及其测度

作者:

洪永淼(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与政策仿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刘俸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薛涧坡(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

摘要: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学的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在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经济主体会基于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认知能力,学习、解读政策含义,形成对政策影响的预期,并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最优决策,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因此,研究政府政策背景下各类经济主体的预期等心理因素的产生原因与形成过程,以及经济主体心理因素对经济运行与政策效应的影响机制,是深刻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提出利用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方法,从海量非结构化大数据提取政府政策变化与各类经济主体对政策变化的反应等信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经济政策与经济主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经济主体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经济运行与政策效应,并探讨发展非结构化大数据计量经济学,推动形成分析经济政策背景下经济主体心理因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范式,以深入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

关键词:政府与市场关系  心理因素  文本数据  非结构化大数据  政策传导机制

04

价格笼子、流动性与价格发现效率——基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证据

作者:

李松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

刘玉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

胡聪慧(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

摘要:价格笼子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配套的重要交易制度创新,旨在维护瞬时价格稳定、防范异常波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引入价格笼子对市场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基于深交所的股票逐笔委托订单和高频价量数据,本文发现引入价格笼子减少了有效报价范围外的订单,降低了价格冲击和买卖价差,但同时增加了买卖订单不平衡的持续性,且订单不平衡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能力也显著增强。这些证据表明,价格笼子的实施既有改善交易流动性的好处,但也带来了价格发现效率降低的成本。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价格笼子实施的市场微观结构效应在股票流动性和信息环境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截面差异。未来可按股票特征实施差异化的交易规则,从而降低价格笼子实施的成本,更好地发挥其价格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价格笼子  流动性  价格发现效率  市场微观结构  注册制改革

05

我国民生支出的规模、特征及变化趋势

作者:

王列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

摘要:最近十多年,用一般预算支出和广义政府支出口径测算的我国民生支出规模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2020年间,一般预算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从29.3%上升至38.8%,占GDP的比重从5.4%上升至9.4%;2010~2020年间,广义政府民生支出占广义政府支出的比重在45%上下波动,占GDP的比重从10.6%上升至1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是我国广义政府支出的最大支出,教育支出次之,卫生健康支出快速增长并逐步与教育支出接近。同口径相比,当前我国广义政府民生支出与经合组织国家中较低水平国家接近。但近十年经合组织国家民生支出相对规模稳中有降,而我国则呈显著上升趋势。未来十年,我国广义政府民生支出规模将持续增长,不同于过去十多年的增长源于以社会保险项目为主的民生项目扩展,未来将主要由老龄化驱动。

关键词:民生  民生支出  社会性支出  广义政府支出

06

中国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比较特征、情境因素与分析框架

作者:

刘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高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市场监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基本职能,也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独特而丰富的市场监管改革实践,需要具有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来加以诠释和指导。依据知识体系构建的一般原理,结合中国市场监管丰富实践和国外市场监管理论,本文指出了中国市场监管现代化道路跟其它4种不同类型国家的差异,总结了中国市场监管现代化面临七大情境因素,从微观监管认知、中观监管理论和宏观监管哲学提出了中国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央—地方、政府—市场以及国家—社会3个方面的重大特征进行了归纳,回答了中国市场监管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下一阶段继续深入推进中国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提出了总体的研究方向。最后,本文总结了未来需要推进的基础性研究和工作,从而为推进中国市场监管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讲好中国监管故事,让中国监管实践更好地为充实和丰富人类社会的监管知识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自主知识体系  市场监管  监管认知  监管理论  监管哲学

07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多重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案例分析

作者:

王永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

郑姗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摘要:提高地方政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是夯实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准确把握重大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本文选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全面回顾灾害演进过程和地方政府应急举措直观地呈现自然灾害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实践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机制,在理念—体系—能力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理念偏差、体系缺陷和能力不足共同导致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不彰;在此基础上结合开放系统理论提炼出理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演进的一般模型。研究结论指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是理念、体系和能力发展质量及其互动关系的功能函数;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需通过催生内在动力和承接外在压力推进应急管理理念现代化,并以应急管理理念现代化引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  地方政府  理念—体系—能力  应急管理效能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

08

数字化如何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作者:

曹裕(中南大学商学院)

李想(中南大学商学院)

胡韩莉(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万光羽(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汪寿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

摘要: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二,三次跃迁过程中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的编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数字编排方式下制造企业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驱动表现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并形成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本文发现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绿色转型升级与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  数字化  绿色转型  资源编排

09

企业家成长30年: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30年调查综合报告

作者:

李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王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彭泗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自1993年到2022年的问卷追踪调查内容和主要发现为基础,以近30年的经济社会变迁和企业发展为背景,从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历程、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企业家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回顾总结了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轨迹与历史阶段,分析了其中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不断丰富升华的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成长  外部环境  高质量发展  政策建议

10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价值链的生产自组织与协同管理: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研发实践

作者:

张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赵爽耀(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蔡正阳(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和推动产品研制过程实现全球更大范围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中的数据串联、信息融合、业务协同和价值活动整合。作为一种以数据与模型集成融合为核心的新型制造服务模式,智能制造价值链成为数字化时代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打造全新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和核心途径。本文结合高端装备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的设计制造研发实践,探讨了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管理架构,从价值场景与工作场景两个维度揭示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流程的生成过程,分析了面向组织协同、资源协同、协同决策的生产自组织构建过程,为高端装备的协同创新和高质量研制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关键词:高端装备  智能制造价值链  生产自组织  协同管理  一体化协同研发

11

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追赶的特征、机制与发展策略——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视角

作者:

刘云(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郭栋(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黄祖广(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高档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本文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追赶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重点领域加快技术追赶的主要机制,提出了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本文发现:(1)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追赶历经3个阶段,即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导的技术学习、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融合,创新生态系统由初创到不断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产化率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2)我国高档数控机床重点领域加快技术追赶的主要机制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应用需求,实施重大专项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引导和支持、主机牵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用户参与并主导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打造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3)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需要加强以“双链融合”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主机企业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培育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改进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方式、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加快技术追赶,解决“卡脖子”问题,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结果为开放市场环境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技术追赶、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鉴。

关键词:高档数控机床  高端装备制造业  复杂产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技术追赶

12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演进、评析与研究展望

作者:

李志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张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的谱系与演进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已有少量研究提出的分类框架有助于结构化地理解公共政策理论发展的脉络与层次,但都是相对单一的视角。本文运用理论脉络—理论体系—创新路径—理论展望的框架,结合历史、结构与动态的多维视角对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解析。首先,根据范式转换以及理论转向的重要节点对国外理论发展的5个阶段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公共政策评估实践与理论发展阶段进行了提炼和阐述。其次,在综合国内外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全景的角度将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体系总体特征提炼为层次性的结构、具有平行关系的理论路径以及动态性的理论整合。再次,结合贯穿于理论体系演进动态的总体特征引出从证据、协作以及应用场景转换视角的理论创新路径。最后结合以上3个部分提出了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发展趋势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拓展了评估理论演进和创新规律的认知边界,对推动中国自主的公共政策评估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有所贡献。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  理论脉络  述评

13

公共政策评估与随机控制实验——基于“规模化”视角的经验启示与中国实践

作者:

陈叶烽(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刘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杨雯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对于提升政府决策水平、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相较于“准实验”方法,随机控制实验因其评估主体的多样性、实验设计的随机性、评估政策的广泛性、评估政策的实时性、评估数据的创造性而在公共政策评估领域独具优势。尽管随机控制实验用于公共政策评估面临着最初小规模实验干预效果在规模扩大后未必有效的可推广性问题,但从“规模化(scalability)”视角出发,通过增进政府主导下的评估主体多元化、提高评估对象代表性、提高评估情境代表性、提高评估成本效益,能够有效增强政策评估结论的可推广性。就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实践而言,将独具中国特色的“试点”经验与随机控制实验方法相融合是提高我国政策试点评估科学性的有效途径;“试点”中充分融入随机控制实验的“随机化”思想、提高试点对象选择的代表性、根据试点过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试点地区选择策略、基于行为科学视角提高试点评估的成本效益,将显著提升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为我国未来公共政策制定与政策决策提供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依据。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  随机控制实验  规模化  中国实践  政策试点

欢迎订阅《管理世界》


电子刊订阅


纸刊订阅

官方网站

www.mwm.net.cn

微信公众号


学习强国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