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易福金、燕菲儿、王金霞:信贷约束下的农业保险需求高估问题: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

易福金 等 管理世界杂志 2023-10-24

(点击图片订阅电子刊)

信贷约束下的农业保险需求高估问题: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

文章来源



作者:

易福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燕菲儿(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金霞(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3年第5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是中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的现状,信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支付能力,削弱了农业保险的实际需求,进而降低了每年财政资金补贴保费的使用效率。本文以旱灾为例,构建农户跨期经营决策模型,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河南、河北两个农业大省9个县开展的为期15年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显示性偏好方法探讨了农村广泛存在的信贷约束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忽视信贷约束使得农业保险的真实需求被严重高估;(2)在不完善的农村信贷市场中,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拉动作用有限,尤其难以达到无信贷约束下的需求水平,导致财政补贴农业的效率降低。换句话说,进一步完善农村信贷市场以激发农业保险需求,有助于提升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的效率。

关键词:农业保险  需求  保费补贴  信贷约束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全球自然灾害频率、强度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已成为干扰农业稳定生产的重要挑战。应对自然风险时,从风险管理经典理论和发达国家实践来看,农业保险具有稳定农业收入、改善农户效用、提升社会福利和缓解农村贫困的重要作用。于是,我国政府在尚未完全摸清农业保险需求的情况下,自2012年以来,通过政策引导和增加补贴的形式推动农业保险快速发展。作为农业保险的具体管理者,基层组织为实现政策目标不得不采用“保费整村代付”和“规模户强制投保”的方式来提高农业保险参保率,而这种农户非主动参与的购买行为无疑会高估他们的真实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农业保险发展呈现出的良好势态多半是基于“高额补贴”的政策拉动以及“半强制投保”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近几年政府将农业保险深度与密度纳入农险管理部门考核,这造成农业保险购买行为更加扭曲,也进一步给探寻农户真实保险需求造成了更深层次的障碍。因此,从政府深度介入的农业保险市场中,识别和把握农业保险的真实需求水平,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难题,也是未来激发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从而优化农业保险产品与制度设计的前提,更是保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一直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据银保监会数据披露,2018年全国仅有13个省份的种植业农业保险保障广度超过60%,而像黑龙江、山东这样的产粮大省却并不在其中。除此之外,不少研究也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农险需求不足的问题,但出于模型设定的考虑,过度抽象我国农户农业保险购买决策的真实过程导致对农险真实需求评判的偏误。一方面,从农户现实决策出发,家庭消费需求多样与资金受限的矛盾使得农户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流动性约束问题。农业保险购买行为是农户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家庭消费、就业和保费补贴强度以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的跨期决策结果,因而农户购买农业保险需要根据其消费偏好在不同消费支出类别中进行的权衡。另一方面,从不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现实背景出发,农户难以获得满足其需求的资金额度。在资金受限时,农户可能将有限的资金分配给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从而降低其对农业保险的支付意愿。因此,忽视信贷约束造成的农户决策资金受限问题可能会导致对农业保险需求的高估。基于此,将广泛存在于农村的信贷约束纳入分析框架,重新审视农业保险需求水平将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提供更为客观的判断,为每年数百亿保费补贴的效率提升以及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提供建议。

二、主要内容

本研究选择河南、河北两农业大省,立足农户决策面临的现实场景,将农作物产量作为保险标的,通过构建信贷约束条件下的农户跨期决策模型,以天气指数保险为例,测度农业保险的真实需求水平。具体来说,首先,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受资源禀赋和信贷市场约束的农户跨期决策模型,通过比较无农业保险产品供给状态下农户自我保险均衡解集与有农业保险产品供给状态下农业保险均衡解集,得到农户农业保险的存在真实需求的必要条件。其次,研究通过估计生产函数、计算核心参数以及测算不同干旱概率自我保险均衡费率水平,对比存在信贷约束与不存在信贷约束两种条件下的保费水平,并估计保费补贴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将农户保险需求分解为无补贴的农业保险需求域以及政府补贴引致的需求域,以判断财政补贴在激发农业保险需求中的真实作用。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发现信贷约束极大地抑制了农户的农业保险需求。首先,在没有信贷约束的情况下,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取决于预期受灾年份效用与正常年份效用的边际替代率,尽管该情况下农户对农业保险存在一定需求,但不可忽视农户对灾害的敏感程度仍直接决定着保险的有效需求;其次,信贷约束对农户效用的影响是农业保险需求的重要制度障碍,整体上信贷约束极大削弱了农户对保险的有效需求,除非发生严重干旱事件,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总体上都是较低的;最后,通过对政府补贴前后农业保险需求的比较判断,本文证实了政府补贴对农业保险需求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但效果有限,因此信贷约束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是补贴难以完全克服的。

从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如何在微观层面提升农户的有效需求是农业保险发展破局的必由之路。第一,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例如,充分利用普惠金融发展的契机,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针对农户广泛关注的农村教育、医疗与养老问题,完善城乡、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缓解农户的后顾之忧,也可以释放农户对保险的有效需求。第二,完善当前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分配制度,强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功能,对财力较强的农业“小省”适当减少支持,对财力较弱的农业“大省”增加支持,有效提高财政资源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效率。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拓展过度抽象的保险需求分析框架,将研究重点延伸到真实的农户跨期决策视角,为分析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首次测度了我国农户对农业保险的真实需求水平,并且提供了农村信贷约束显著抑制我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证据;第三,通过对比补贴前后农业保险需求的差异,率先评估了现有保费补贴政策的实际效果。根据实证结果,本研究发现信贷约束显著抑制了农业保险需求规模;尽管政府补贴拉动了农户的农业保险需求,但是补贴后的农户保险需求仍然没有达到无信贷约束时的需求水平。

当然,受限于数据可获性,本研究并未对农户层面差异、农户生产技术变革、信贷与农业保险之间的替代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因此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分析。同时,研究样本仅涉及河南省与河北省,缺乏对其他地区的分析,后续研究中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写作、投稿、修改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本文的选题不仅源自作者对农业保险需求相关研究的持续关注,更深切根植于作者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真实感悟:尽管平均而言每亩保费只有8元,但是面临多重生活生产压力,农民对每1元的支出都是非常慎重的。自2018年开始着手准备,这篇文章经历了五年的不断打磨和完善。撰写、投稿和修改本文的过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构建可靠理论依据的艰辛,尤其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经跃居世界前两名的大好形势下,抛出“保险需求高估”的论断的确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作者参加了第四届农业经济理论前沿论坛,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诸多宝贵意见和鼓励。特别感谢《管理世界》编辑部在投稿阶段针对评审时间的有效管理和后期校稿上给予的细致建议,同时也感谢匿名审稿人从理论逻辑、实证策略、文章结构、行文写作给予的中肯的建设性意见。














文章刊发:

易福金、燕菲儿、王金霞:《信贷约束下的农业保险需求高估问题: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3年第5期,第78~92页。

欢迎订阅《管理世界》


电子刊订阅


纸刊订阅

官方网站

www.mwm.net.cn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