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2023年第7期目录、摘要

(点击图片订阅电子刊)

目录

经济学

  • 竞争会降低企业收集消费者信息并增加隐私保护投资吗?

    / 李三希  张仲元  焦倩(1)

  • 减税激励、供应链溢出与稳就业

    / 曾艺  周小昶  冯晨(19)

农业·农村·农民

  • 财政分权、定向激励与农业增长——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例

    / 龚斌磊  等(30)

  • 选优扶强:老少边区特色农业“一县一业”格局何以形成——盐池滩羊的纵向案例研究

    / 刘小峰  彭扬帆  徐晓军(46)

工商管理

  • 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

    / 刘海兵  刘洋  黄天蔚(63)

  • 后发企业如何提升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中车株洲所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周青  等(82)

  • 匠心租金的构念、获取路径与演化过程——基于六家“百年老店”的阐释

    / 郭会斌  等(100)

  • 金融结构与企业过度投资:基于社会融资结构的证据

    / 杨大宇  许晓芳  陆正飞(121)

  • 注册制改革是否强化了保荐人专业能力的作用?——基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进程视角的考察

    / 罗进辉  董怀丽  李璐(140)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重大工程由建设转向运维的过渡机制——港珠澳大桥的实践创新

    / 薛小龙  等(158)

  • 数据跨境流转的风险测度与分析——基于数据出境统计信息的实证研究

/ 李金  等(180)

摘要

01

竞争会降低企业收集消费者信息并增加隐私保护投资吗?

作者:

李三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

张仲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焦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摘要:如何解决消费者信息过度收集与隐私信息保护等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大议题。本文从企业信息收集政策与隐私保护投资决策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差异化双寡头模型,探讨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信息收集强度和隐私保护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信息可观测的情况下,竞争会降低企业的信息收集强度,提高隐私保护投资水平。相较于寡头竞争,垄断下的企业会收集更多的消费者信息并降低对隐私保护的投资。进一步地,本文在实际信息不可观测的情形下引入政府监管,发现加强监管会强化竞争机制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效果,揭示了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监管之间的互补关系。因此,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将信息收集与隐私保护作为市场竞争手段,是解决数据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竞争  消费者信息收集  隐私保护  政府监管

02

减税激励、供应链溢出与稳就业

作者:

曾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小昶(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冯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减税激励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而供应链是税收激励政策传导的关键机制。本文尝试利用手工构建的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库,探究中游企业减税激励对上下游企业就业人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游企业税率降低会显著促进上下游企业增加劳动力雇佣,并且这一效应在上游企业中更为明显;(2)机制分析表明,就业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商业信贷和产需行为两种渠道传导至上下游企业;(3)异质性检验显示,当中游为民营企业,或者上下游企业的劳动力密集度、与中游企业的购销业务集中度较高时,减税激励的就业溢出效应更加显著;(4)这种溢出效应不仅影响一级供销商,而且会传导至更高层级的供应商。本文为理解减税激励政策和供应链参与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实现稳就业目标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减税激励  稳就业  供应链溢出

03

财政分权、定向激励与农业增长——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例

作者:

龚斌磊(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启正(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袁菱苒(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马光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考核激励是塑造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制度环境,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考核机制,导致包括农业在内的一些“弱激励”项目长期得不到重视。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例,研究财政分权、定向激励对县域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农业增长考核处于“弱激励”的背景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会使扩权后的县级政府强化经济政策的离农倾向,导致农业增长的负向影响。随着农业考核的逐渐加强,“省直管县”对农业投入与产出的负向影响得到了显著缓解。本文认为,“财政分权+定向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修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模式。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分权  定向激励  农业增长  生产率分析

04

选优扶强:老少边区特色农业“一县一业”格局何以形成——盐池滩羊的纵向案例研究

作者:

刘小峰(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彭扬帆(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徐晓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培育和推动形成“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以县市为单位,老少边区产生了中国过半知名农业品牌并发挥了显著的富民效应。既有经济发展的制度研究主要关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模式,对农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基础关注不足。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典范,宁夏盐池滩羊的纵向案例研究表明,老少边区特色农业“一县一业”格局形成是一个社会、市场和政府三者共同演化的建构过程。选优阶段依赖社会、市场与政府的互嵌机制培育地方“隐形冠军”,扶强阶段依赖社会、市场与政府的共振机制打造区域“单项冠军”。本文提炼了农业“一县一业”的选优扶强过程模型,同时为纵向单案例研究引入“影子案例”回应多案例复制逻辑的差异性发问做出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一县一业”  共同演化  选优扶强  影子案例

05

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

作者:

刘海兵(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刘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黄天蔚(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高端颠覆性创新带来了新的技术机会窗口。在激烈的全球竞争情境下,新时代中国制造企业可以通过高端颠覆性创新获取主流市场,走出新的道路。基于美的微蒸烤一体机的探索式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1)高端颠覆性创新产生过程包括模糊前端阶段(机会识别,产品概念)、开发阶段(牵引技术,仿真实验)、商业化阶段(数字化监测、迭代升级)等3个核心阶段的核心创新活动;(2)数字技术的连接、聚合和分析能力的发挥,通过数字连通(数字孪生、数字化生态嵌入)和数字协同(数字化开放式创新、数字化分布式协同)两类机制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产生。通过探讨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产生过程机理,本文发现不仅贡献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数字创新文献,也为中国制造企业抓住数字变革机遇产生高端颠覆性创新提供管理启示。

关键词:数字技术  颠覆性创新  数字化创新  案例研究

06

后发企业如何提升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中车株洲所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作者:

周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陈静(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徐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欧阳晓平(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提升我国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也是亟待突破的重大理论问题。围绕中车株洲所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实践,本文探索了后发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如下:由战略认知和战略规划构成的战略引领机制,通过保障资源配置优先性促进后发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提升;由模仿学习、技术选择和资源协奏构成的标准创新机制,通过增强标准先进性促进后发企业提升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由社群融入、强化利基和国际竞合构成的生态重塑机制,通过获取合法性促进后发企业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提升。研究不仅深化了基于标准设定组织的标准形成理论,也弥补了技术赶超研究的现有不足。中车株洲所的标准国际化经验对后发企业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后发企业  国际技术标准  战略引领  标准创新  生态重塑

07

匠心租金的构念、获取路径与演化过程——基于六家“百年老店”的阐释

作者:

郭会斌(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近代发票与商业文化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郑耀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景云(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王丽媛(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刘明昊(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系)

摘要:本文始于“道”、“技”和“器”等传统技术哲学元素或概念,以及“技艺—价值”思想的阐发,根续自《考工记》的6个手工业、目的性抽样了六家“百年老店”,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方法,获得了以下结论:(1)匠心租金的实质是,基于物品技能技术技艺的创新者和实现者非对称人力资本资源和能力的租金;(2)在尚巧—老套、坚守—悖逆、求精—倦怠、合时—落伍、求长—近利匠心五维度的张力中,匠心租金沿着技艺起步、根脉植入、产品致用、引领当代、历久传世的路径而逐级获得;(3)在外化于形、内修于心、固化于制、货殖于市、业内翘楚中实现匠心租金的演化。本文与工匠精神学说、经济租金理论进行了对话,并援引组织张力学说发展了既有研究成果;建言管理者回归人本主义,获取和延续匠心租金,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

关键词:匠心租金  获取路径  演化过程  传统技术哲学  多案例研究

08

金融结构与企业过度投资:基于社会融资结构的证据

作者:

杨大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许晓芳(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陆正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摘要: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同的金融结构可能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统计数据,研究不同地区金融结构对该地区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高,意味着提高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缓解该地区企业的过度投资。此外,研究还发现:金融结构通过影响该地区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进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程度;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越低、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高这一现象在银行竞争水平较低的地区、被原银保监会处罚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较少的地区、非执行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以及会计稳健性较低的企业中更明显;地区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的降低,会加剧该地区企业过度投资对其业绩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金融结构经济后果、企业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文献,也为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结构优化以及资本市场功能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金融结构  社会融资结构  社融贷款比  企业过度投资

09

注册制改革是否强化了保荐人专业能力的作用?——基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进程视角的考察

作者:

罗进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董怀丽(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李璐(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注册制改革强调要更好地发挥和压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那么,注册制改革是否真的强化了中介机构及其专业胜任能力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核准制和注册制并存的市场环境,考察保荐人项目经验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进程的潜在重要影响,研究发现:(1)保荐代表人的项目经验越丰富,其后续负责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在审核中耗用的时间越短,被问询的问题数和轮次越少,审核问询函回复质量越高,即审核进程越顺利,而且审核的通过概率也越高;(2)相比于核准制,保荐代表人项目经验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进程的积极影响在注册制下表现得更强。进一步本文发现,注册制下保荐代表人项目经验的相关积极影响对于业务复杂性更高的公司表现得更强。此外,保荐代表人经验越丰富,公司上市首日抑价率越高,上市后的“业绩变脸”问题越小,股票回报率越高。总之,本文不仅丰富了注册制背景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和中介机构作用的相关文献,而且能够为深化注册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注册制改革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  保荐代表人  中介机构  项目经验

10

重大工程由建设转向运维的过渡机制——港珠澳大桥的实践创新

作者:

薛小龙(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张鸣功(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王亮(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薛维锐(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张劲文(广州航海学院土木与工程管理学院)

摘要:重大工程由建设阶段转向运维阶段的过渡期是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具有独特属性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立有效的过渡机制是实现建设到运维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港珠澳大桥由建设转向运维过渡阶段的成功管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过渡阶段大量案例文本、田野调查以及访谈数据进行编码、聚类、迭代与归纳,凝练出了重大工程过渡机制的基本框架,该框架包括规则导向、组织适应、制度调节、技术支撑、人才战略与应急迭代6个方面26类管理构念;基于复杂系统管理思想,建立了包含复杂性与整体性两大维度,深度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性、柔性与适应性、情景鲁棒性、环境耦合性、情景整体性、关联动态性、路径迭代性8类属性的重大工程过渡阶段复杂整体性认知框架,提炼出了多准则决策、组合式协调、跨边界交互、自适应协作4个方面的重大工程过渡阶段的融合界面管理策略。港珠澳大桥由建设转向运维过渡阶段创新性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既是对重大工程建设与运维管理理论的有益补充与完善,也是对具有中国特色重大工程管理理论话语体系的丰富与发展,对解决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重大工程  运维管理  过渡机制  港珠澳大桥

11

数据跨境流转的风险测度与分析——基于数据出境统计信息的实证研究

作者:

李金(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徐姗(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卓子寒(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李建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不断的跨境流动中贡献经济价值。然而,数据的无序跨境流动可能危害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需同步探索治理体系、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统筹协调。本文基于制度失范理论和威慑理论分析数据跨境风险的影响机制,利用生物医疗行业脱敏处理的数据出境统计信息开展研究,通过数据跨境传输频数、风险值和间隔时间测度数据跨境传输行为的频次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所在省份的GDP、过往数据跨境传输量和采用互联网传输均正向影响数据跨境频数和风险,采用云存储正向影响数据跨境风险,相关法律的施行对数据跨境传输具有显著的威慑作用。本文定义一次数据跨境传输行为并设计风险测度方法,识别和分析影响数据跨境传输的因素及其作用,为我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关键词:数据跨境  风险测度  风险分析  制度失范理论  威慑理论

欢迎订阅《管理世界》


电子刊订阅


纸刊订阅

官方网站

www.mwm.net.cn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