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戴立兴:坚持制度自信不动摇

2017-08-18 思想火炬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坚持制度自信,必须同时坚持道路、理论、文化自信,剔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西化”的悖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实践上对制度建设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首先,重视制度建设问题。邓小平同志深知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深刻揭示制度问题的特点,“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髙度重视。”

其次,清醒认识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讲的制度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能正视当时制度存在的问题,承认制度的不完善。毛泽东同志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邓小平同志同样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影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并提出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制度。


最后,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特点。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于这个新制度还需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国家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学习和取得经验的过程。”他清醒地认识到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为制度的完善而不懈努力和探索。邓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看成一个整体,认为制度的完善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从历史的实践过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胚胎不断成熟,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四大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形。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又一基本政治制度,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的制度也不断健全。2011年,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进一步概括总结,阐述了道路、理论和制度三者的功能和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描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时,号召“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制度自信”作为独立命题首次被提出,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作了更为明确的理论界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在政治领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创举,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在经济领域,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为有效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我国还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制度支撑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文化领域,我们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一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即“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三是面对社会转型期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存在,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党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社会领域,我们党着力凸显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大以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伟大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深化从管理向治理的变革,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建设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在党的建设领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其中,重点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上下功夫,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要做到全覆盖。要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服务制度改革,确保进口严、出口畅、管得好、作用大。


剔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西化”的悖论


改革开放以来,以各种面目出现的“西化”说教,一直要我们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主张建立私有制、实行全盘私有化,政治上诱导实行议会制、多党制。国内外遥相呼应,用意识形态渗透的“洗脑式”宣传,美化西方宪政民主、把西方社会中的进步因素进行发酵式宣传,肆意进行夸大,用看似不经意但实质上十分走心的对比,贬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矛盾和负面因素诋毁社会主义优越性。更有甚者,利用现代大众传媒如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进行信息负诱导,利用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明显带有煽动性的宣传。特别是把当下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矛盾现象,如少数官员腐败、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司法中的不公正、高物价、高房价等,都归因于社会制度,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抹黑中国所透露出的弦外之音不外乎就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要改变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醒我们,“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问题。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谆谆教诲之语,更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重要。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弦易辙的邪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也是8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宣言,它已经沉淀为全党的政治意识,绝不会改变。

(作者:戴立兴,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