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四林、康沛竹:守正出新,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017-10-10 思想火炬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教授艾四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得怎样,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办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办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不忘初心,保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

 办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明白人,不迷茫、不迷失,就要不忘初心,就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目标,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方面,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初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思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去思想化,因为它不是单纯的知识课,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化,而要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进行辨析甄别、过滤净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听课率和抬头率,而盲目追求趣味性、娱乐性,脱离了思想的趣味和娱乐,容易滑向低俗化、庸俗化。

 “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搞政治中立,更不能去党化。人是社会人,也是政治人,不可能脱离政治,不可能不持有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各种错误的政治主张、政治思潮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增强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①。

 “理论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教师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要在回答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以理论的彻底性做到以理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既然是“理论课”,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用足课堂教学,防止用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弱化、替代课堂理论教学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防止专题化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碎片化,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清,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另一方面,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初心。思想政治理论课表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体现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其目标定位自然体现着国家意志与学生需要的统一。

 从国家、社会和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赢得了青年,就是赢得了未来。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既要考虑我国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又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③。这些就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方面有着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一项人才培养的固本工程。当前,改革和建设要从这一根本任务出发,大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要克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教学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被学生所接受,不仅要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还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要将满足国家需求与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与学生想要做什么样的人统一起来。因此,从学生、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期待,“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⑤。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产生长久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帮助大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大学生扣对、扣牢人生第一粒“扣子”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在此意义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就要向这样的课程性质和目标聚焦、对标。只有坚守这样的初心,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不偏航、不变调、不走样。


二、遵循规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⑧,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明白人,就要切实解决科学育人的问题。在这方面,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不断加深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就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⑨。所谓因事而化,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能脱离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因校施教。因事而化,就是要言之有物,不能空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悬在空中,要接地气,要用事实说话,要善用案例,善于讲故事。

 所谓因时而进,就是要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当前,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千变万化,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更是一日千里,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也不断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同样在发生变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要解放思想,要不断适应这样的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

 所谓因势而新,就是要顺应形势、局势和趋势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因势而为、因势利导,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因势而新,要在把握大势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使教学内容更新鲜,教学手段更新颖,话语表达更新潮。

 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就是要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教与学的矛盾。“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这种教与学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也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

 这种矛盾,在我们看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谁教? 为谁学? 这是教学目的上的教与学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将国家的意志和师生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二是教什么? 学什么? 这是教学内容上的教与学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和期待结合起来。三是怎样教? 怎样学? 这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与学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既坚守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采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办法。四是教得如何? 学得如何? 这是在教学效果上教与学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将教师的获得感和学生的满意度结合起来。

 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就是要正确把握、科学处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特色和优势是权威性、科学性、严谨性。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的系统性、普遍性、稳定性、严谨性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专题性、针对性、通俗性、探索性,从而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对于一些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突出知、信和行的统一性。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知识教育轻价值培养,有些教师则只突出意识形态教育忽略了知识教育,这都会导致知和信的脱节。真学、真懂是基础,真信、真行才是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从认识理解进入到情感认同,再升华为理想信念,继而转化为行动指南,实现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三、破解难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近些年,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大力推进教材、教师队伍和教学方法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亟待破解的难题。当前,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该从哪里入手呢?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明白人,就要知道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的问题在哪里? 短板在哪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渠道很多,但是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使教师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激发激活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教师“教”的能力,解放和发展学生“学”的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效果。因此,聚焦课堂教学,破难题,补短板,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无疑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的短板。

 如何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亲和力? 我们以为,一是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让学生亲近? 首先,教师要自信,对所传的道、所讲的理有坚定的信仰。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让学生真信、真懂、真学、真用,首先得自己真信、真懂、真教、真用。如果教师对自己所讲内容不信,再科学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再深刻的思想也不可能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因此,要严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让信仰坚定的教师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信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自信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风范。德高为师,立德才能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以高尚的道德风范感染学生。因此,要强化师德考核,使教师成为道德的楷模。另外,教师要热爱学生。没有对学生的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学生,呵护学生,才能获得学生同样的尊师敬师,也才能通过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提升话语的感染力。当代大学生喜欢独立观察和思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说教式的教育难以对他们产生亲和力。一些学生畏惧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抽象难懂、刻板教条,缺乏内容的亲和力。这样的状况很难让思想政治理论入脑入心。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要放下身段,下大力气研究、熟悉学生的话语表达,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避免学术化、教条式、宏大叙事的说教模式,同时要创新理论话语表达,真正做到讲理论接地气,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

 三是提升手段方法的吸引力。要提高课堂教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使教学手段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期待。当前,要增强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的亲和力,就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当今移动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多是网络的“原住民”,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赢得互联网就赢得了学生,丢掉互联网就丢掉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平台,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如何大力气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要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实际。在大学,专业是学生的重要身份标识。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学习特点有的放矢,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面对机械系学生时能结合近现代中国工业史,面对水利系学生时能结合中国近代水利史,在面对新闻系学生时能结合中国近现代新闻媒体发展史,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六年,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组织美术学院的200 多名本科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进行艺术创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是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难在“进学生头脑”。95 后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而伴随他们成长的还有许多困惑,包括思想的困惑。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困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针对这些思想困惑进行教学,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对学生了解不多,知之甚少,这种“漫灌”的教学,效果不好就不奇怪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思想困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要让我们的教学有效,就要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离得近,有亲切感。为此,要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的渠道,要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辅导员,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党团活动,指导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班主任辅导员沟通交流机制,等等。

 三是要贴近社会实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理论分析现实,用现实来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根据调查,“理论与现实脱节”是学生反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一些教师自说自话,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在理论封闭体系中自我循环,其结果是学生无法学以致用,体会不到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感受不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目前,一些年轻教师热衷留洋,一些学校甚至将留学国外一年以上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导致一些年轻教师不愿“留土”,更鲜有学校将“留土”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基层挂职,特别是要把到基层挂职半年以上,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大力度,搭建与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教育平台,建立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加深对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注释:

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 年 12 月 9 日。

②同上。

同上。

④《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载《人民日报 》2017 年 2 月 28 日。

⑤《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 年 12 月 9 日。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 年 12 月 9 日。

⑦《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载《人民日报》2014 年 5 月 5 日。

⑧《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 年 12 月 9 日。

⑨同上。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