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读史明智】藏族最尊敬两个汉人

2017-12-27 思想火炬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藏地,称得上国境内最神秘的一片领土。占中国面积1/6的广袤地域,人口只有300万。现在去西藏旅游,已经不算难事,有身份证即可进入。出入珠穆朗玛峰等边防区,跟着旅行团办张边防证也能搞定。

 约了好几年,我终于和小伙伴来到了藏地。10天时间,前前后后接触了百十号人,学生多、辞职来的也多。也是,西藏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坐火车进藏出藏就好几天,不想走马观花至少10天起。来到藏地,也不只是看景,国道上不时“冒出”的牧羊人、成群的牛羊,大昭寺喇嘛的诵经声、络绎不绝信众的跪拜,都是初体验。


藏区山羊


藏区牧民


 大昭寺门票85元,布达拉宫淡季门票100元,旺季200元。持藏区身份证进入大昭寺免费,进入布达拉宫2元。这样的安排,游客多少有些不平衡。见惯的导游不失时机“教育”,你们认为这是白来的吗?藏人一生笃信佛教,50岁以后不做其他的事情,全身心供佛,每天跪拜,磕长头远行,积蓄捐寺庙......大家不出声了,若有所思。

寺院是藏人生活的一部分,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出生就把孩子抱去寺庙,生病了让喇嘛看,遇到了困惑喇嘛开解......解放前,政府划定几家几户必须供养一个喇嘛,现在没有了这样的强制规定,但是供寺院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布达拉宫,这个取景角度需要人民币50元


布达拉宫


家访碰到的女孩


 为了让更多汉人了解藏区的文化和风俗,灵芝和日喀则地区的旅行团中,必有家访一项。所谓家访,就是挑选几个村子,遴选普通话流利,有内地生活经验的人,把游客领到家里,介绍民族风俗,推销藏式银器。

 我们遇到的一个叫雪儿达娃的姑娘。达娃在藏语中是“月亮”的意思。她说,藏人的名字都是寺庙喇嘛起的,重名率高,村子就有三、四个和她重名的人。她介绍,村子原先在海拔5000米的米拉山口附近,近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每家补几千块钱,迁到了海拔不到3000米的地方,紧邻国道,交通方便,家家盖起两层小楼,条件比以前好很多。


藏区炊烟


拉萨街景


 雪儿大概二十七八岁,是村里第一个保送到汉地上学的人,在成都一所高校学习幼儿教育。毕业回到镇上当幼师,一个月薪水加上奖金4000多。三年前,村子被选上接待游客,看重她汉语流利,漂亮能干,动员她辞职回到村里接待游客,一个月发补助3000。

 原来薪水多,现在薪水少,为啥要来?她说,大学四年,工作三年,已经有七年没在父母身边,觉得有所亏欠。接待游客可以挣工分,对今后当村官从政有帮助,还有机会带父母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

 她承认,藏区的经济原来一直得到中央政府不少帮助,自己曾经受惠于汉人,愿意向汉人介绍藏文化,增进民族间交流。另外,在镇上当幼师每天时间固定,接待游客时间比较自由,淡季的时候还可以睡睡懒觉,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雪儿对汉藏风俗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汉人的电视剧,西藏也看,包括她不会说汉话的妈妈,有时还看得泪流满面。老人家觉得,汉族父母最可怜,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不算,还要帮忙看孙子,真是不容易。藏族对待子女教育没那么玩命,孩子能读书读书,不能就去干别的,照顾孙辈更不是祖辈的义务。老人过了50岁专心拜佛,家务也不用做。


大昭寺门口


扎什伦布寺


 还有一些事情,雪儿也说不清是好是坏。比如,藏人原先卖东西不讲价,有多少是多少。可自从汉人来了,藏人也跟着学,明明是10块的手链,开价100,慢慢砍,慢慢玩。本来藏族小伙子,追求姑娘的时候,做的多说的少,可汉族人都那么会说,就有藏族姑娘“投诉”,藏族小伙子也跟着“油嘴滑舌”。

 藏区几乎全民信佛,也把相当收入供佛。寺院拿那么多钱,干什么用?雪儿说,藏人是自愿捐献,一来寺院要维持自身运转,二来承担部分医院的功能。在藏区,尤其是老人,生病习惯找喇嘛,而不是去医院。藏人也不喜欢打点滴或动手术,因为生死轮回不能阻挡,打点滴反而让血液“变质”,百年后不再有资格天葬。



大型音乐历史剧文成公主


珠穆朗玛峰


珠峰营地帐篷


纳木错


纳木错日落





羊卓雍错


藏区山景


(作者:黄博宁,香港浸会大学硕士)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