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8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编者按:研读经典著作,重在抓住根本、核心是把握要义。习近平指出,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习和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浮光掠影不行,蜻蜓点水也不行,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感悟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应以理解和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不断提升经典著作学习和研究的水平。

原原本本阅读经典


 经典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思想理论深刻、内容博大精深。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浓缩,是精华的集萃,不全身心投入,不下苦工夫、笨工夫,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和领会其严密的逻辑、严谨的思维、深刻的理论内涵的。

 第一,一篇篇、一段段、一字一句认真地读。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端正态度,刻苦学习,克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等不良现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与马列学院学员谈话时强调:“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理论工作者,在学习经典著作时常用“抠”这个字眼,就是一段话、一段话地“抠”,一句话、一句话地“抠”。没有这种精神,是无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体现出来的理论思辨水平的。

 第二,“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毛泽东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仅仅阅读二、三手资料是不行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著作。同时,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进得去”就是要读懂原著本身,理解经典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献、这篇文献的主旨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和概念。“出得来”就是在读懂单篇著作的基础上,还要将不同的篇目贯穿起来,比较前后,了解原著和作者思想的发展脉络,全面系统地把握和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要义。

 第三,反反复复地读,准确、完整地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反复地阅读和体悟,否则就难以准确地理解原著的本意,就有可能读不出经典著作中的深邃思想,甚至“读”出其中本来没有的内容,变成了“误读”和“歪曲”。如果阅读经典著作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就很难理解其精髓要义,甚至会曲解经典作家的思想。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舍得下苦功夫,毛泽东曾说过,“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工作忙时就要挤时间,看不懂就要钻进去。中国本来把读书就叫攻书,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攻之。”因此,必须认真地、系统地、反复地阅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努力把握精神实质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研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当着重领悟其精神实质,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立场观点方法,是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灵魂与主线。

 第一,努力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特别是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和精神品格,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努力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群众路线思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放在心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党的工作。我们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冷暖的阶级感情,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第三,努力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独立自主思想。“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坚持独立自主,与世情、国情、党情的特殊性相关联,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相联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处理世情、国情与党情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以中国问题为中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进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作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以研究与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心,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必须以中国问题为中心,针对中国问题、分析中国问题,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第一,学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以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问题为中心,以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毛泽东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学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管用”,就是要学以致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精读相关经典著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毛泽东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学习经典著作,要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三,研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根本目的,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对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观点、论断和结论,要在新的实践中予以完善、发展和创新。这既是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的体现。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研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点是在实际运用中对其中的论断、结论或原理进行丰富、发展和创新。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学理论、为了背诵和卖弄所谓“马克思主义”词句和学问而学习。既要反对轻视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又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倾向。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力争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