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课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图文讲解+教学视频+知识点+同步练习

点击蓝字关注☞ 好教师必读 2022-03-29

 

关注

“统编本小学语文”,语文课文同步学





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继续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新教材,「统编本小学语文」整理了“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音频

知识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合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主要作品:《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赤壁赋》等。


诗词理解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3)萧萧:这里形容雨声。

(4)子规:杜鹃鸟。又叫杜宇、催归。据说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休:不要

(7)白发:老年。

(8)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9)浣溪沙:词牌名。


译文:

游历蕲水清泉寺,清泉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山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杜鹃鸟在萧萧细雨中啼叫。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不要在年老时感慨时光的流逝。


主题:

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即景抒怀,表达自己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赏析: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描写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下阕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叫声带来的愁思中, 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体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观。


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图文解读




统编语文1-6年级(下)全册微课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查看详情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微课堂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微课堂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微课堂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微课堂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微课堂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微课堂

  本课已学完!
继续加油哦!💪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六年级全册课文在线课堂



点这里观看【六年级全册课文在线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