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 从冬眠状态苏醒

2017-06-03 吴丽英 狮说新语 狮说新语

今年的大部分时间,人民币兑美元都徘徊在稳定的区间内,直到周二端午节结束后隔天,从在岸到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却出乎意料暴涨。

虽然昨日在岸人民币已结束了过去几天的升势,离岸人民币随流动性缓解也逐渐跌回6.8附近,但境内外人民币本周总体升值幅度可观,累计涨约0.5%,离岸人民币累计涨0.45%。

分析师匆忙调整预期

随着人民币汇率从冬眠状态中苏醒,分析师们正匆忙调整预期。在5月31日至6月2日期间,彭博社对20位经济分析师、策略师和交易员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8位提供了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年底新预测。接受调查的市场人士,至少有12人对预期进行了修正。他们的预测中值显示,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将回到6.95元的位置,而在本轮人民币大涨前,他们的预测还是7元。

与此同时,大家也在辩论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稳定走势戛然而止?

中国经济基本面几乎没有什么因素支持人民币最近的涨势。一份非官方的5月份制造业指标回落到收缩的水平,与近期其他一些证据一道表明,中国经济在2017年的强劲开局正在退潮。由于去杠杆措施推高了国内借贷成本,国际投资者在2017年初的乐观情绪也有所降温。

参与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们对人民币汇率急涨的原因,大多认为包括中国官方应对穆迪降级冲击、为市场“托底”,以及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先发制人等。

中国央行上周五宣布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策略调整,即调整了中间价计算公式,以缩小收盘价与中间价的差距。

央行新闻稿称,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考虑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所谓“逆周期因子”,部分原因是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新闻稿还称,新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但分析师认为,这是“托底”的举措,意在通过中间价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引导人民币升值,不仅是为了抵消上周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的影响,也是为本月美联储加息未雨绸缪。在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已经触及2017年顶点之际,中国央行可能不想继续自己的紧缩步伐,转而采取其他手段支持人民币。

一名交易员还提出了阴谋论。他说:“毕竟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升值,不知是不是中美之间达成了什么agreement(协议)。”

也有外汇策略师指出,人民币升值与“一带一路”有关。改善人民币升值前景,平抑市场波动,可能会刺激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

上个月在北京的峰会上,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带一路的蓝图。在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中国一直在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而那次峰会至今,在岸人民币升值超过1%。

谁是人民币升值重要推手?

此外,政治因素会否是这一轮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手呢?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有分析师表示,人民币走出冬眠状态的力量或来自政府之手。当局希望汇率在十九大前更坚挺,从而提振投资者信心。

面对众说纷纭,笔者私下向香港一金融老行家请教。他老人家回应称,这是人民币需求与供给的结果。

首先,在需求侧方面,香港与大陆很快就会推出债券通,北向通会先推出,机构投资者开始收集人民币。其次,是央行上周的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引发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升需求。

供给侧方面,他指出,如今的人民币货币市场,是“社会主义的金融市场”。在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及金融安全的原则及前提下,人民币资金市场要面对无形之手的市场力量,及有形之手的央行。而“在岸为体,离岸为用”机制,是在一国两制的香港操作,且港元与美元挂钩,有形之手一旦操作起来不会伤及无辜。

其次,有形之手在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操作下,端午节假后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市场的资金发放及回笼系统的90亿额度一开市就用完,人民币日间及隔夜回购协议,各100亿也在开市就用尽,而由一级流动性提供安排下的180亿额度也差不多用完,人民币汇率随之大涨,人民币同业拆息也急升。

展望这一波的人民币汇率涨势,有交易员预估,可能暂告一个段落,但如果美元下跌导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贬值,那么中国央行还会出手。这是因为决策者希望在预料中的美元上涨之前建立更多对人民币的指引,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昨日则引述市场人士表示,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引导预期促使人民币汇率短期补涨。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资本流动趋向平稳,而美元表现弱势,人民币贬值预期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