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吴俊刚:李家事件让家声国誉俱受损

2017-06-21 吴俊刚 狮说新语

6月12日至16日,笔者在西马怡保、吉隆坡等地旅游,期间李家长兄李显龙和弟妹李显扬与李玮玲的家事纠纷突然再次爆发,并被升级为国事,同团游伴无不感到非常意外。意料之中,这则新闻成了当地主要报章的头版头条,各种评论也同时见报。在酒店可以看到的电视新闻,包括BBC,也都有报道。

这一家庭纠纷如今不只大大损及家声,也已经“国际化”而伤害到国誉。为此,李显龙总理不得不公开向国人道歉。此外,对于总理公器私用的指控,实则已玷污了政府公私分明的美好名声。

这真是亲者痛仇者快。敬仰已故建国总理和珍惜我国清廉制度的国人,大概都会感到痛心疾首。而那些要唱衰新加坡的人则难免幸灾乐祸,比如敌视新加坡的中国媒体《环球时报》就迫不及待地落井下石,发表以《李家内乱,还是新加坡矛盾裂开?》为题的评论,说这件事“搞不好会成为新加坡各种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还说新加坡“是个存在‘颜色革命’潜在风险的国家”云云,可谓危言耸听。

对国家和政府名声的这种伤害,即使不是李家姐弟的原意,但却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的客观效果。伤害已经造成,无法挽回。自家授人以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眼下的要务,包括李家和政府,是设法尽快收拾局面,厘清事实,并寻求理性的与依法的解决方案,避免公开的骂战和伤害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延烧。

李总理决定在7月3日在国会发表声明,以便阐明一切,并让议员自由发问。此举旨在向国人和盘托出真相,做个完整的交待,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讨回它的清白。从政府的角度看,这是必要的,但未必就能了结争端,因为李家的恩怨,看来复杂多端,恩怨纠缠,其乱如麻。

由于政府已涉入其中,因此,不能再把它视为一桩家庭琐事。首先该做的是澄清视听。副总理张志贤早前的声明已突出两点:其一,是在李光耀逝世后不久,作为遗嘱执行人的李玮玲和李显扬,就曾要求政府马上承诺拆除房子。其二,是内阁成立了以张志贤为主席的部长委员会,负责探讨如何处置这所老宅的问题。为避嫌故,身为总理的李显龙不参与任何有关讨论和决定。

显然,内阁委员会并不认同立刻拆除欧思礼路38号的“极端”做法。张志贤解释说,只要是有文化与历史意义的房产,包括李光耀故居,政府都有责任考量任何抉择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这显然和李玮玲及李显扬的意愿相违。然而,如今据李显扬的说法,李玮玲将在这所老宅长住终老,这不是有违初衷吗?

从已公开的内情看,李家长兄和弟妹之间的嫌隙颇深。而这在李光耀生前分产时就已出现,并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因此,嫌隙和猜疑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弟妹公开指责作为总理的兄长,动用了公权力来阻挠他们拆屋的意愿,并欲从中捞取个人政治资本,以遂个人政治意图等等。手足干戈,惨烈至此,实在叫人叹息。

死后拆除故居,是李光耀夫妇的遗愿。李氏姐弟要完成父亲的意愿和执行其遗嘱,这没有错。但另一方面,政府的有关部门却面对一个棘手问题,欧思礼路38号固然是一所住家,但同时又是一所不平凡的屋子,因为,如张志贤所指出的,李光耀与我国其他先驱领袖当年在做许多关系到新加坡未来的重要决定时,都是在这所老宅里进行讨论。

换言之,这是一所有文化与历史意义的屋子,涉及公共利益。在这个问题上,遗嘱执行人也好,遗产受益人也罢,其实都可以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理性的商谈,李氏姐弟却反其道而行,委实令人费解。

内阁成员当然知道李光耀生前就表明的意愿,而且显然已经早就对屋子的去留问题有所讨论,包括和李光耀本人沟通,这反映在李氏遗嘱的七个版本的变化,2011年8月所立的第一份遗嘱就列明拆屋的条文,其后,第二至第四个版本的遗嘱,也有拆屋条文。但到了第五个版本就去掉了拆屋条文。2012年11月所立的遗嘱版本,也没有拆屋条文,但到了2013年12月所立的最后一份遗嘱中,又恢复了拆屋条文。

从这样的反反复复,可见拆与不拆一直无法有一致的意见。从李玮玲所发布的私人电邮信函中可以看出,李氏家人对遗产的分配存有歧见,这或许就是遗嘱反复修改的主要原因。但到了立最后一份遗嘱时,老人家或许终于下定了决心,回归死后拆屋的初衷。那时,距离他去世还有一年多,他在签字时应该还是清醒的。不过,最后一份遗嘱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加入拆屋条文,却又成了一个李家兄弟妹三人的争执点。这一点,最终也只能由李家去处理。

一句老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叹的是连一位建国伟人也管不了涉及家产的身后事。如今家事也变成了国事。李家姐弟跟以哥哥为首的政府对着干,手足反目,互动干戈,做出种种指控,爆出种种内情,涉及妯娌和子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显龙的最新声明中就透露,老人家生前是决定把老宅传给他,虽然遗产平分为三份(显然有其他房地产),但弟妹不满哥哥得到老宅。

无论如何,为免事态继续恶化,或许政府有关部门(如负责古迹保存的部门)必须设法尽快和李家姐弟直接沟通,对各种可能选项进行理性对话和商讨,停止于事无补的隔空交火。相信如果大家能把意思说清楚,就可以消除诸多的猜疑和误会,至少是厘清政府和李氏姐弟之间可能存在的误会。只有先解决这道嫌隙,把政府的立场先说明白,才能使问题回归到李氏家庭去。

李光耀要在他去世后拆除老宅的意愿,已经是天下人皆知的事实,若李玮玲继续居住,老宅则应在她搬离后才拆除。因此,内阁有必要尊重这位建国总理的遗愿,毕竟那不是一位普通人的遗嘱。政府内阁成员看来并没有要完全保留老宅的意思。

张志贤在声明中已经指出,会特别注意这一点。他也表明个人并不支持保留老宅,给访客进进出出,因为这将完全违背李光耀夫妇意愿的做法。但他也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极端,把屋子全拆了,房地产在公开市场售卖,建成新的私人房屋。因此,委员会还在研究各种选项,如保留地下层,加建一个适当的文物中心之类。

的确,如果大家都能心平气和来讨论,当能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李光耀要拆除老宅的理由也是早就公诸于世的。其中有很务实的考量,如老宅没有地基,没必要耗费公款长期维修,老宅附近的房地产发展也受到老宅存在的牵制。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科技保存像老宅这样的史实是可以办得到的。拆除老宅,也不妨碍将其中有历史价值的部分通过其他方式保存。

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取得折衷共识,就必须进行理性沟通和讨论,包括与现在的屋主李显扬和据说已决定在老宅长期居住终老的李玮玲达到谅解,否则必会留下不必要的手尾。如果各方都能集中理性讨论我们能如何最好地保留和继承建国总理所留下来政治遗产,以及该保留和继承他的哪些政治遗产,相信是可以达致共识的。如果李玮玲真的决定在老宅终老,那各方其实也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商讨,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让情绪沉淀,理性恢复。

在马国几天期间读到一则评论说:“这一切显示新加坡毕竟也是一个平凡( normal)的国家,这场纷争应该让每个新加坡人变得更加谦虚……”。这是在暗喻,我们并不是非凡(unique)的国家。李光耀在世时常提醒国人,新加坡是个不平常的国家,我们必须与众不同,独辟蹊径,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如果我们沦为平庸的国家,那我们就完蛋了。

也许,比较中肯的说法是,我们都是凡人,不是圣贤,都免不了贪、嗔、痴,都必须学习去除无明(包括愚痴和各种认知上的谬误)。李家手足纠纷会恶化到这个地步,实在出人意表,眼看事态越演越烈,家声国誉俱伤,国人也很无奈,只能盼望它能尽快收场。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 前国会议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