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韩咏红:突然访华与不突然的关系回暖

2017-09-22 韩咏红 狮说新语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三天访华行程,在新中两地都引起了不少关注。这几天,还有中国朋友对我说:“新加坡总理的新闻刷屏了!”

中国媒体称此行为“突然访华”,说得不错。首先,国家领导人层级的出访计划,往往在年初就大致确定,但这访问官方是在几天前才公布消息,可谓“突然”。再者,李显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刚见过面,如今距离中共十九大仅差一个月,中方领导人应该很忙碌,临时加入一项外事活动比较少见,更显其“突然”。

中国外交部官员对本报记者说,新加坡总理在临近十九大时访华,是“重要的政治信号”。那这个信号是什么?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会见李显龙时直接给出答案:证明中方对李显龙来华高度重视。

诚然,李显龙一行受到非一般的礼遇,一共会见了四名政治局常委,的确是受到“高度重视”。

至于“突然访华”到底是谁主动的?这方面就有些不同的说法。中国境内外媒体或暗示或明示是新方主动、急切地想修复对华关系。不过,李显龙在与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张德江的会面中,都特意为在十九大前受邀表示感谢,又显示“突然访华”是中方主动邀约。

我和同行闲聊时,大家搜索枯肠、努力想“悟”出个道理来解释中方为什么急着见李显龙?难道真是要托李显龙下月访美时给特朗普“带话”,这可能吗?最后的结论是:也许我们想多了,答案就一个:李习都非常希望有机会释放双边关系修复的信号,谁主动谁被动,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再者,新方也是诚意十足,这次派出“豪华”代表团,除了外长、防长,还包括第四代领导人的热门人选。简单一句话,这次“突然访华”的背后是中方邀请,新方积极,双方一拍即合。

这个一拍即合,有着深刻的原因,也是双方着眼大局的结果。

回想2016年,新中关系经历了一段波折起伏的时期。中国网民指责新加坡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仿佛新加坡是中国的头号“公敌”。本次新中关系“高调回暖”,一些中国同行似余怒未消,要努力做正面评论,于是就提出新加坡“想通了”“知难而退知错能改”等有趣的论述。

新加坡人对这些评论大可一笑置之,但也不妨从中了解中方的想法,总结去年被“冤”的经验教训。新加坡至今不承认“站队”,但双方官员的互动,也确实需要与时俱进。

对此,李显龙昨天总结本次访华行程时很坦率地说,与双方领导人有机会共餐时,可以在放松的氛围中了解对方的看法,无拘束地说出意见,无形中培养默契。他用中文说:“这不是一次见面可以达到的,但如果有了这个背景,过了一段时候,可以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2016年的纷争很快翻过了一页,凸显新中关系的修复能力,也说明双方培养新默契有了一些成果,这次的“突然访华”就是一个明证。

而大家愿意投入时间这样做,原因不外乎,大家都认识到两国虽偶有意见的不同,却没有根本战略利益冲突,并且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如果少了这么一个特别的朋友,双方失去的会比得到的多,对新加坡、对中国来说,都是如此。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新加坡与之发展良好关系有许多不证自明的理由,何况新加坡其实早在1980年代就积极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做贡献,多年来没有改变。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也需要诚实、可靠的朋友,尤其当前中国的国际外交环境并不友好,朝鲜、韩国、日本都是头痛的问题,因此,中国能有一个在原则问题上非常“顽强”的老朋友,并不错。

在国际关系上,人们常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新加坡资深外交官比拉哈利也总在提醒,新加坡与中国是两个主权国家。毫无疑问,新中是两个主权国家,大家首先必须维护自身利益,但在可预见的时间里,新加坡与中国利益广泛重叠的情况也不会改变。

新中关系出现起起落落,这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长期趋势中,新中关系其实从没有脱离“正轨”,只是偶尔有迷雾。如今拨云见日,也是预料之事。而这次经验,教育了大家要珍惜所有,需要不断维持默契,这些经验将引导双方一方面继续维护彼此的利益,同时让双边关系走向更成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