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家曦:美朝关系“破冰”意味着什么

2017-12-18 王家曦 狮说新语

在朝鲜半岛局势因导弹试射和军演而持续升温之际,联合国分管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费尔特曼于12月5日至8日访朝,打破了联合国与朝鲜六年的外交沉寂。朝中社的官方网站发表的报道显示,费尔特曼会见了朝鲜外务相李容浩、外务省副相朴明国和联合国驻朝人员。

此次费尔特曼访朝的契机始于今年9月的联大,李容浩在联大召开期间非正式邀请费尔特曼访朝,但相关行程在访问前一周才敲定。外界普遍预期,费尔特曼访朝是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访朝做铺垫。费尔特曼是联合国秘书处现任最高级别的美国官员,曾在美国国务院任分管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

美国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说,美方已经了解费尔特曼访朝行程,并表示美国将继续与其他国家,包括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在外交和经济层面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以说服朝鲜放弃核武器和导弹开发项目。虽然表态依然强调施压,但是对非政治手段解决的态度谨慎。

种种迹象显示,美朝两国正在悄然改变各自一直以来坚持的僵化互动模式,尝试重启直接对话。不同身份的各级高官频繁访朝,不仅是朝鲜外交改弦更张的表现,也是在为对抗僵局寻找台阶。姑且不论高官外交能起到多大的实际成果,这些外国官员只要在朝一天,顾虑到国际影响,美朝双方突然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无疑为因军演和试射导弹而日渐升温的美朝骂战提供了一个缓冲。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美国自奥巴马政府以来、以“战略忍耐”为名的无视和回避接触政策已经破产。美国错估了朝鲜内部的形势、特殊的政治体制和金正恩政权的战略意志,过于乐观的期待以拖待变,等待朝鲜内部崩溃的战略预期彻底落空。

如今,随着朝鲜的核导能力飞速发展,屡屡突破美国预计的瓶颈和红线,美国已经不能再冒着领土暴露在核威慑下的风险,继续唱“道德孤立”朝鲜的高调,开始意识到“战略忍耐”的实质是掩耳盗铃,尝试恢复对朝直接接触,重新回归了务实的外交路线,试图恢复自身在三八线另一侧的影响力。

而朝鲜也认为自身实力已经足以和美国谈价码,有意愿恢复接触。此外,数轮持续加码的制裁,让朝鲜的经济陷入困境,尽快恢复接触,争取缓解经济困境,对金正恩的统治有所助益。美国高官近期频繁访朝,是美朝重新直接接触的信号。

中国对美朝接触的态度变化,是美朝关系融冰的重要推手。朝核问题十余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朝鲜核能力“可控、可逆”的基本前提已经不复存在,继续刻舟求剑地坚持不切实际的对话前提,除了降低朝鲜回归谈判桌的意愿之外,别无它用。在国际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下,朝鲜没有关上对外交往的大门,反倒是表现出了与国际社会积极接触的迹象。

金正恩认为,在核导计划取得“重大进展”之后,朝鲜有必要以“核大国”的身份和地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既是抬高对美接触谈判的价码,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全面敌视后,因朝鲜拥核而走到崩溃边缘的美朝关系,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危中有机的微妙境地。但是,美朝之间严重的战略互信“欠债”,不可能通过简单的高层互访“还清”。美朝之间的关系想要实现触底反弹,“破冰”仅仅是互相试探的一小步而已。

中美韩朝“四国演义”

美朝可能重启直接对话的背后,是中朝关系的降温。金正恩正式继任领导人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未访华,而韩国在“萨德”风波持续延烧至今的前提下,仍未中断首脑级别的外交。对金正恩来说,拥核不仅是既定方针,也关乎金正恩政权的内外稳定。

对外,拥核能够使朝鲜在美朝对话中争取有利地位;对内,能够维系先军政治下,金正恩政权的稳定发展。但朝鲜拥核的实际后果,已经触及中国在东北亚的核心安全利益,中朝两国战略利益的矛盾难以调和。在协商陷于停滞的前提下,中国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关系,便呈现出冷热互现的戏剧性图景。特别是在中韩关系触底反弹的关键时期,新任韩国总统文寅上周访华后,中韩领导人表示要改善两国关系应对朝核问题。与此同时,中朝关系却因为在朝核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而渐行渐远。

中朝两党的关系一直走在两国关系之前,多数重要的问题都是藉由党际交往率先达成共识,然后经由两国正式的外交机制予以落实。这种特殊的交往方式,决定了党际交往的水平较能准确、真实地反应中朝关系的现状。

2016年6月,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委员、国际部部长李洙墉率代表团访华,通报劳动党“七大”的情况。不仅与对口单位——中联部的部长宋涛会谈,还受到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然而一年之后,中国派出级别对等的宋涛为特使通报中共十九大的情况,却仅仅受到了朝鲜方面礼节性的接待,并且未能面见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这不仅与李洙墉访华时受到的接待形成了反差,也打破了金正恩继任之前,中国代表团访朝接待规格的先例。

朝鲜国内对中朝“传统友谊”的态度变化,也是观察中朝关系变化的一个窗口。1958年,中共中央设立杨靖宇烈士陵园,举办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并把杨靖宇将军的身首合葬于此。作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中的骨干、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时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连同几位抗联的朝鲜老兵,共同向杨靖宇将军敬献了花圈,如今这个花圈的实物仍然陈列在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烈士陵园中。

但是,从劳动党“七大”以来,朝鲜的官方话语中已经不再频繁提及“白头山血脉”,这一变化没有大张旗鼓地提及,却是在被刻意的遗忘。回顾父辈革命的功绩,必然要同中国发生紧密的联系,因此,金正恩的宣传机器有意淡化传统友谊的做法,颇值得玩味。

在官方语境中对这段历史的刻意回避意味着,金正恩已经可以不再依赖王朝政治和世袭血统支撑统治的合法性。核导技术的飞速发展,被官方解释为朝鲜安全环境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这种解释看来也为广大朝鲜民众所接受。核导计划的成就也如金正恩所预计的那样,成为其走出父辈光环与世袭阴影、建构权力合法性话语的重要支撑。

朝核危机“下一站”

愈演愈烈的朝核危机,“下一站”将是何方?以目前的进度判断,朝鲜未来将继续导弹试射。已有相关消息人士研判,朝鲜利用改装的潜艇平台测试潜射弹道导弹的相关准备已经完成,不日将有所行动。更重要的是,在运输工具实现突破之后,朝鲜可能正在部署第七次核试验,目的在于进一步验证核装置小型化的原理和模型,收集相关数据,为下一步两弹结合,形成战斗力创造条件。

时机可能选择在美韩军演结束、美军撤离朝鲜半岛后,以之作为对美韩规模屡屡刷新纪录的军演的强硬回应。金正恩始终等待的朝鲜核导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如今已经十分接近。对于朝鲜持续推进核导计划的战略野心,国际社会并没有太多足以牵制的手段。

但朝鲜和美国若能尽快恢复实质性接触,无疑对破解朝核问题目前的死结有积极作用。近几年不断收紧的制裁套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据近期赴平壤的人士透露,虽然当局竭力维持朝鲜“一切如常”的街景,但首都平壤市内,白天的电力供应也开始在局部出现短暂的中断现象,这在过去是十分罕见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紧张对朝鲜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在朝中社的官方网站上,金正恩视察生产生活设施的新闻重新出现在首页,并排在导弹试射的新闻之前。在达成核威慑的阶段性目标后,金正恩会否如劳动党“七大”报告中所阐释的那样,将施政方针重新聚焦到发展经济上来,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任职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日本研究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