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嫌弃你的母语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别嫌弃你的母语

(后记)


甘于恩简介

 

甘于恩(1959-),男,福州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兼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担任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词汇学、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词典学等)。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汉语方言学史、汉语方言概述、汉语方言调查、广东汉语方言研究、公文写作与公文语言学等。

主要著作有:《印尼“先达国语”调查报告》(世界图书广东有限公司2016)、《汉语南方方言探论》(世界图书广东有限公司2014)、《广府方言》(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广东方言与文化探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广东粤方言概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获首届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获广东省优秀出版物)、《新闻语误评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粤语与文化研究书目》(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以及《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1998)、《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1990)、《汉语方言地图集》(主编曹志耘,商务印书馆2008)等多部集体合作的著作,并在《中国语文》、《方言》、《语文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资助项目粤东闽方言地图集,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2003年度项目,邵敬敏主持)、“粤西湛茂地区粤、客、闽方言接触研究”(2011年度项目,邵慧君主持)以及教育部“汉语方言地图集”、省教育厅多项大型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度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已结项),获等级。



田野调查途中

 

           利用零零星星的时间,终于将书稿《印尼“先达国语”调查报告》修改完毕,交到出版社编辑手上。稿毕之后,照例要写点研究内容之外的东西,也就是通常说的“后记”。可是,由于俗务缠身,总是寻不着思路,后记便拖了下来。

           今天刚好是清明节假期,带了研究生来肇庆补充调查端州话和鼎湖话,因为恰逢节日,发音人的找寻有点困难,调查不是很连贯。心中有所触动,写点什么呢?那就写写发音人对母语的态度吧。

           大凡发音人,对于自己的母语,无非是认同和不认同两种态度,这是大致而言。细分的话,还可以分出许多小类。比方认同,有的发音人对母语非常热爱,甚至自身也投入到研究当中去(东莞茶山的陈贺周先生出版《莞语探源》,便是典型例子),对于方言工作者十分欢迎,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热情接待。这在客观上也促进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在恩平、电白(电城)的调查,发音人便是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种发音人,对于方言调查的意义并不太了解,但对于母语还是比较认同的,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甚至提供食宿,去年年底我带队去饶平东山调查水美(新光)客话,发音人罗叔很是兴奋,在墙上写了“热烈欢迎甘于恩教授光临”的字样,还管吃管住,着实让我们感动不已。第三种发音人,则只是将母语当做普通的交际工具,对母语的态度并不亲近,当然有人来做调查,他们也觉得高兴,会尽力配合调查完成。这算是基本认同的一类。上述这三类,可以说属于认同的,对方言调查工作有正面的意义。

           不过,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急功近利的思想渐渐占了上风,也有部分人不理解方言调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母语采取鄙视的态度。在不认同的群体中,有一种人对于母语是很排斥的,用各种贬义词来形容母语,例如“难听”、“土”、“倔”之类,认为母语没有什么价值,不值得保留。去年去广州钟落潭调查闽南话,就碰了钉子,原先跟村支书约定在村口见面,打了出租车千辛万苦找到红旗村,他却说临时有事,不能陪同,给了村长的电话,说村长一定会配合,结果电话打了过去,村长说进了城里,无法奉陪,我们只好摸到他家,让他儿子帮忙寻找合适的发音人。还好村长的儿子还比较热心,帮忙找了一位谢姓的发音人,总算愿意让我们调查,但说只能让我们问一两天。在调查过程中,他一直强调钟落潭闽南话没有什么用,现在已经很少人说了,态度有点抵触。到了傍晚,他说太太马上要回来了,希望我们早点结束。我们只好在附近一家快捷酒店开了间房间,住了下来,第二天继续请他来调查,说了一堆好话,总算问完了简单的词汇,可是下面的调查,他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了。这是一个调查失败的案例。

           还有一种不认同,比较隐蔽,便是对母语采取抹杀差异的态度,向权威方言靠拢,在广东粤语区,则是体现为向广州话靠拢。我们到过许多地方,发音人总是强调,他们的方言与广州话没有什么差别,不需要调查。言下之意就是,了解了广州话,就是了解了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母语跟省城话一样。这种态度,其实就是对待母语的不作为态度。我想,任何对母语有感情的人,都不会用这样一种态度来敷衍研究者。我有一年去三水县志办拜访,工作人员大概是怕麻烦,她跟我说,三水没有什么方言,都跟广州话差不多。这种心理,恐怕也有一种炫耀的色彩,就是三水话已经“与时俱进”到了与省城话相同的地步。基于这种对待母语不负责的态度,当时的三水县(现在是三水区)成为佛山地区唯一一个没有方言志的县级单位。这固然反映了三水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变化趋势,也体现了从某些个人到部门对本地原有方言的嫌弃乃至厌弃心态。这样说并不是说三水人都不重视自己的母语,但是年轻一代逐渐向省城方言靠拢的趋势,的确已经出现(这种情形在珠三角甚至整个广东都可以见到),应该引起注意。

           回想在印度尼西亚苏北省先达市调查的经历,虽然辛苦,感觉却是幸福的。先达华人像迎接亲人一样来迎接我们这帮来自中国大陆的方言工作者,几次调查,都得到几位发音人的全力配合,其实,严格说来,先达国语并非是这些发音人的祖语,各位发音人皆是祖籍为闽、客、粤地区的人士,他们各有自己的母方言,但是,从另一层意义来说,先达国语也是他们的母语,都是他们的父辈在他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即传授给他们的语言,这难道不是母语吗?因此,发音人虽然不懂得语言学的知识,却十分珍惜先达国语,希望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将这份宝贵的语言遗产完整地记录下来。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亦感受到他们的热切期盼。印尼气候炎热,他们不时地为我们准备清凉解暑的饮品;他们怕我们不习惯印尼的饮食,带我们去品尝地道的福建面;他们为我们腾出最好的房间,让我们有安静的环境整理调查材料;他们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多岜湖,领略苏北醉人的景色;他们带我们参观先达中华学校,感受先达华人对华文以及中华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令本人甚感不安,因为我们为先达国语做得还是太少!而先达的朋友,为了我们顺利完成调查任务,不惜推掉手上的业务,义务充当发音人。临别之前,我们准备了一个小红包,以答谢发音人曾先生的数日辛劳,可是曾先生却说,“红包我可以收下,但里面的钱我不能收,为先达国语做发音人,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义务,钱我就不收了。”一番话说得我们热血澎湃。

《印尼“先达国语”调查报告》原先拟称作《印尼“先达国语”研究》,几番思量之后,

我们还是决定采用现名,主要原因还在于,本书描写的成分居多,理论研究的成分略少,称

作“调查报告”可能更符合事实一些,虽然称“研究”也不一定有人计较,但我们做学术研

究的,还是实事求是好一点。这里要感谢与本书出版有直接相关的人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宗世海教授提供调查线索,没有他,先达国语至今可能还蒙着“面纱”,所以,我们对此满怀

感恩之心;印尼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一众领导,对于我们的调查提供诸多便利,派车派

人陪同,令调查十分顺利,特此致以衷心的谢意!发音人黄镇城、曾展开、潘重达、胡文德、薛秀凤以及先达中华教育促进会的诸位朋友,至始至终关注、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发挥重

要的作用,他们是本书问世的功臣!我们还要感谢世界图书出版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的魏志华

编辑,她以敏锐的眼光,专业的精神,接纳了《印尼“先达国语”调查报告》的选题,为海

外汉语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非常值得钦佩的!我的几位研究生,在

紧张的学业之余,接受了本书的校对工作,认真负责,纠正了一些偏差,也应该记上一功!

           先达国语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在文本研究以外,先达华人告诉我们,母语是我们安身、安神、立命之所,离开了她,我们可能就是无魂的人;嫌弃自己的母语,就如同嫌弃自己的母亲,嫌弃自己的家乡,是难以获得他人尊重的。

           能够研究先达国语,是自己一辈子的幸运。愿以此书送予为海外华文的拓展积极奋斗的先辈先贤!愿以此书送予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努力工作的海内外学者、教师和学员!愿以此书送予关注与支持本项研究的热心人士!我们会以十分谦卑的态度,对待所有善意的批评,进一步深入研究先达国语的相关问题,推动更多的人士关注和研究先达国语。

          

甘于恩

201644日凌晨于肇庆湖滨大酒店

 

附记:

           后记《别嫌弃你的母语》在网上发表后,引起一些反响,我的一位弟子认为文字上还要斟酌,毕竟嫌弃自己母语的人,还只是少数(但这种少数确实存在)。我把她的反馈记在下面,作为这篇后记的补充,也对后记的字眼做了修饰,并借此机会感谢对三水方言调查做出贡献的所有人士。以下是反馈原文:

今年春节前,我去了三水两个点作方言调查。其中白坭的发音人邓校长及他的家人、芦苞的发音人黄姨及他的家人,还有我的学生兼联系人杰仪及她的中学班主任蔡老师,都是积极热心致力于方言保护的三水人。调查期间,这些可亲可敬的朋友给予了我很多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如今我准备去调查金本方言了,白坭的邓校长主动提出帮忙去找合适的发音人,我的学生杰仪和蔡老师也热心地帮我在西南一遍又一遍地寻找合适的发音人。他们对家乡方言的热爱,也是感动并支持着我不怕苦、不怕累,继续深入调查的重要动力哦!您几十年前遇到的那个不负责任的方志办工作人员,他(她)的行为只能代表他(她)自己,代表不了大多数的三水人哦!

44日晨730分补记,彼时春雨沥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