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詹伯慧
家学:“岭南词宗”之子
詹伯慧l931年7月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祖籍饶平县新丰镇。祖父詹辉琼是悬壶济世的老中医,算得上当地名士。父亲詹安泰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家、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尤精于诗词的创作和研究。他的诗词作品及词学论著在海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有“当代四大词家之一”、“南詹北夏”、“岭南词宗”之誉。
小时候,詹伯慧随父亲和两位叔叔一共三家人都住在一座客家土楼润丰楼外祖先留下来的一栋叫做“学文堂”的房子里。润丰楼如今已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理由之一就因为它有深厚的人文传统——清代出了四位进士,近代又产生一些名人学者。
詹伯慧是长子,父亲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背诵唐诗名篇;稍长以后,父亲叫他临摹碑帖,父亲和朋友们评论诗词、读史解经时他经常跟在身边,从小接受国学的熏陶。在家里,父亲讲的是客家话,母亲是潮安枫溪人,讲的是潮州话,自然而然,詹伯慧从小就是一个典型的双语应用者,他经常用客家话和潮州话分别与父亲和母亲交谈。抗日战争之后,他在父亲身边又随中山大学辗转到粤北坪石和广州上小学和高中,使用的都是粤方言。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使詹伯慧产生了学习和研究语言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他区分辨析各地方言的初步能力。
1949年,詹伯慧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考上了当时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师从中国语言学的泰斗王力老师,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至今仍未辍耕的语言学园地的耕耘。
立说传薪:一生献给方言学
从珞珈山到暨南园,詹伯慧从教58年(1953~2011)来,已刊著作逾30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在汉语方言、汉语辞书、汉语应用和汉语规范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詹伯慧1955年到北京大学进修,从师汉语方言学大家袁家骅教授,期间参加由袁家骅教授主持的《汉语方言概要》的编写工作,负责编写粤方言和闽南方言两章,约占全书50万字中的三分之一。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论述汉语方言的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影响很大。七十年代中,他参加《汉语大字典》的编纂,担任编委多年,主持收字、定音工作。八十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上马编纂,他又担任其中方言分科的副主编,在汉语辞书的编纂中做出了卓越成绩。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詹伯慧主编的我国第一部方言正音字典《广州话正音字典》于2002年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赏。同年还出版了他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此书于2005年5月荣获广东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政府奖),这是广东语言学科大量著作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一部著作。
2011年即届80华诞的詹伯慧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学术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他正负责主编《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中的汉语方言卷(约300万字),此书为我国历来最大型的方言及方言学大词典,预计两三年内便可完成。他说,在学术上还要“从头越”,他可以“退”,但不能“休”。
从教58年里,詹伯慧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关爱,都是终身与之,从一而终的。他为暨南大学的汉语方言研究和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广东省语言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1983年从武汉大学调入广州暨南大学任教授,1985年任暨大复办后首任文学院院长,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建立第一个博士点——现代汉语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攻读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迄今詹教授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9人,其中包括来自港、澳、台的博士生5人,硕士生2人。1994年我国首批5名攻读汉语方言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授博士学位,其中出自詹伯慧门下的就占了4位。如今詹伯慧的门生都已成为汉语方言学界的骨干力量。语言学界把这支富有活力的汉语方言研究团队戏称为“詹家军”。
走向世界的推普先锋
詹伯慧在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一直积极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热心推广民族共同语。本着语言研究为语言应用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省语委的工作,为广东省的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做了许许多多的实事,两度被国家语委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他自1986年广东省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即任语委委员,在不同时期通过论文、著作、调研、培训、会议发言、学术交流、考察访问、接受采访等多种方式,积极活跃于广东省推普战线,呼吁全社会关注语言文字工作,并身体力行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他废寝忘餐地为广东电视台主持编写《每日一句话》普通话系列节目,热情参与广东省语委和广州市语委举办的普通话培训班、普通话朗诵比赛等各种推普活动,还在“七五”、“八五”期间,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广东省几十个县(市)实地进行方言调查,基本摸清广东方言、特别是广东粵語的面貌,作为一名语言学家,他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呼吁大家要正确对待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既要大力推广社会通用的普通话,也要充分发挥各地方言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方言与普通话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共存并用的,不应有所偏废。基于这一理念,无论是研究方言还是推广普通话,他都尽心尽力,把工作做细做好。
詹伯慧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不懈追求。他至今一直在用电脑写作,他的著作在海外有很大的影响。1980年至1982年,他作为我国教育部推荐的首位学者受聘到日本东京大学讲学两年,为中日两国语言学界的学术交流开了先河。詹伯慧的日本之行,还促成王力教授访日,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当年他在日本培养的学生,如今都已成为日本汉学界的知名学者。此后他先后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等著名学术机构担任客座教授或开设讲座。他还利用讲学、学术交流的机会,积极宣传我国语言文字政策,介绍广东推普情况;可以说,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历程就是詹教授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