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岭南语言资源保护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研讨会在肇庆学院举行
全国岭南语言资源保护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研讨会在肇庆学院举行
本着加强学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为语言资源保护出谋划策的目的,2017年5月6日至7日,肇庆学院文学院在西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召开全国岭南语言资源保护暨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与肇庆学院文学院通力合作,共同筹备。出席本次会议的主要有肇庆学院副校长王忠、肇庆学院文学院院长鲍昌宝、文学院副院长孟建安、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兼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主任甘于恩、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庄初升、肇庆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杨琰等。
(与会领导、专家)
在开幕会上,王校长提到肇庆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被认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近年来肇庆学院致力于岭南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参与了肇庆语言博物馆的建设,并且成立粤西方言研究中心,保护粤西汉语方言和少数语言资源,传承和弘扬岭南地方文化。同时他认为举办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通过举办较高水平的研讨会,开拓视野,展望未来。
甘于恩教授在致辞前向肇庆学院工作站赠书,文学院副院长孟建安接受赠书。甘教授指出,这次研讨会起因于语言资源保护中心的创办。此次会议主要聚焦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称谓系统,关注岭南语言资源尤其是肇庆语言的生存状态。他认为语言资源保护不应只有一种方式,要善于动用社会资源。他还提到,“语言资源快讯”公众号将5月5日定为“肇庆语言资源日”,推送有关肇庆的语言资源,这是首次为地方语言资源设立专日,值得借鉴。
(肇庆学院领导为粤西方言研究中心首批顾问颁发证书)
接着鲍昌宝院长致辞,他指出粤西方言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为更好传承和保护粤西地区汉语方言文化。之后他细述了新成立的粤西方言研究中心的几项任务,即继续开展田野调查,开展相关语言建设,成立相关语言数据库;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语言调查能力,加强学生语言基础;与社会人士、政府等合作,设立语言专项基金,用于语言调查、保护与研究及相关人员培训。接下来举行简短仪式,王校长、甘主任等共同为粤西方言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
研讨会正式开始,研讨分为大会发言和小组发言两个环节,来自省内外1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们纷纷上台展示语言资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研究成果,论文总数达33篇之多,内容精彩纷呈。会议中,肇庆学院文学院徐天云教授为他的《古人称谓的地缘认同和昭示》作了报告,张令吾教授提交了论文《数目字和汉语方言称谓》参与交流,黄年丰、苏思思则提交了论文《韶关市石山村“虱嫲话”的语言活力与濒危状况》。肇庆学院文学院师生也出席了研讨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本次研讨会逐渐进入尾声。闭幕式上,甘于恩教授即兴发言,他认为此次研讨会是全国第一次将亲属称谓和相关论题列为专题进行研讨的一次盛会,必将在语言史上留下印迹,感谢肇庆学院上上下下为此付出的努力,暨大同仁将一如既往与肇庆学院合作,更深入地挖掘肇庆语言资源宝库。鲍院长高度评价此次会议,他认为,此次会议是思想的碰撞,它有利于岭南语言学的研究发展。这也为文学院方言研究中心以后发展指明道路,明确方向。而文学院也将致力于语言研究发展,大力发展语言学科。他总结了这次研讨会的三大亮点。规格高、地域跨度大,与会代表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语言学科专家;内容丰富,多种类型的岭南方言齐分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新老一辈相互交流,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有不少后起之秀。
(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孟院长则肯定专家学者们对学术真理追求的热情。他表示,希望以后还能继续与在座学者有更多的交流,他宣布全国岭南语言资源保护暨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研讨会顺利闭幕。
肇庆学院文学院新传媒部供稿
(记者李志嘉、史晓静、程梓莹、苏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