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丨三餐有味,山城有情
【重庆巴南区话】
三餐有味,山城有情
2000年我出生于重庆巴南区,父母为了家庭的经济常常外出,不能陪伴着我。将我从一点点带大的,是我的外婆。外婆做菜的手艺十分了得,所以小小个的我便尝过千滋百味的美食,味蕾从小敏感。后来随着父母移居到广东,我时常想念外婆的菜的味道,也想念老山城的味道。
当山城的天空刚刚翻出鱼肚白之时,外婆便起身了,她要为全家人准备早餐。有一种食物,在山城流传了百年,每个地道的老重庆人儿时的记忆中必有它的身影。它叫麦粑。
朴实的重庆人将所有面食饼类都叫做粑粑。许多重庆的小孩子学会的第一个词便是“吃粑粑”,一块简简单单的粑粑,是对亲情最初的印象,是纯真友谊的开始,也是我的父母年轻时爱情最朴实无华的样子。据说当时我的爸爸对我的妈妈一见钟情,之后天天都守在我的妈妈家门口为她带早餐,爸爸用简单的粑粑配豆浆赢得妈妈的芳心,后来就有了我。
麦粑并不难做。将鸡蛋、水与面粉混合在一起搅拌成面糊,再放入已将油热好的锅中煎即可。煎粑粑的过程是最考验技术的时刻。若厚了,则面心熟不透;若薄了,则无法达到外酥内嫩的境界。外婆控制得很好,她做的麦粑总是色泽均匀皮酥面嫩。吃一口麦粑,童年的记忆油然而生……
正午时分的老山城与老山城子民的心都是火热的。忙碌了一个上午的人们早已饥肠辘辘。路边的餐馆人潮涌动,豆花饭馆是生意最火爆的餐馆之一。老饕们总是能最迅速地寻找到街边一家毫不起眼但味道最正的豆花饭馆。重庆的豆花与粤式豆花大相径庭。粤式山水豆腐花香嫩滑口再配上红糖水,入口即化唇齿留香。粤式豆腐花是小家碧玉的姑娘,山城豆花则是气喘如牛的大汉。若单吃山城豆花只会认为普遍平凡,当舌尖与之第一次邂逅,只有豆花的清香与粗糙的口感。但与它一起上桌的还有豆花的最佳拍档——辣椒油。让平凡的豆花放入秘制的辣椒油中打一个滚儿,再将其放入口中。辣椒油的麻辣鲜香配上豆花的清香,美妙的滋味从舌尖传递到大脑之中,再大口大口地吃上几口解辣的白米饭,便是疲劳了一个早晨之后大大的满足。豆花饭,虽是一碗简单的填腹之物,但流传百年的它却蕴含了万千老重庆的文化,它不仅仅是我们老祖宗一日三餐中的一份子,是劳作之后的解压之宝。
夜间的火锅店是最忙碌的。无论春秋冬夏,火锅的气息总是环绕着老山城。重庆人豪迈大气,交下一位朋友无非要完成两件事,吃火锅与喝啤酒。火锅中鲜香的牛油与火红的辣椒劲麻的花椒相碰撞,擦出了独特的火花,也似一支强劲的交响曲。毛肚、鸭肠、黄喉、脑花、牛肉、牛肝是火锅的必配之菜。毛肚鸭肠黄喉爽口,脑花牛肉牛肝鲜嫩。据说火锅起源于长江边的纤夫们。纤夫们因日常的劳作艰辛并吃不饱午餐,于是机智的他们将不远一处屠牛场所不要的牛内脏放到锅中烹饪,放些佐料这便是一餐。后来经过传承与发展才有了如今的山城火锅。火锅中有着祖先们古老的智慧,也有着后人们的创新。
在重庆,你可以在磁器口的茶馆里,悠闲地看着茶碗中氤氲的热气随风向四处飘散;也可以约上亲朋好友,围在滚沸的火锅边谈天侃地;还可以与三五知己相约在长江边看潮起潮落。山城的食物,无论是清淡爽口还是油麻鲜香总会有人赏识。食物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山城的食物是山城儿女特有的饮食文化,它会继续孕育那些说着重庆方言的子孙,会告知他们祖先们古老的智慧。
(李睿思 肇庆大旺中学高一学生
方言点:重庆巴南区)
图文编辑:张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