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果王榴梿
终年是夏、一雨成秋之马来西亚
(明代费信著《星槎胜览·满剌加国》有关马来半岛之气候云:“朝至热如暑,暮来凉似秋。”书中之“满剌加国”,即今之“马六甲州”)
为盛产热带水果之国家。
如:山竹(Manggis)芒果(Mangga)木瓜(Betik)弓蕉(Pisang)黄梨(Nanas)西瓜(Tembikai)石榴(Delima)豆蔻(Buah Pala)碌柚(Limau Betawi)酸柑(Limau Asam)桔仔(Limau Kesturi)柠檬(Limau)杨桃(Blimbing Manis)水蓊(Jambu Air)碌古(Duku)孟加(Nangka)冷失(Langsat)榴梿(Durian)龙眼(Mata Kucing)孖争(Bacang)桂念(Kuini)椰子(Kelapa)疯柑(Limau Purut)红毛丹(Rambutan)布拉山(Pulasan,又叫“山荔枝”)尖不甩(Cempedak)人心果(Ciku)红毛沙梨(Kedondong)红毛榴梿(Durian Belanda)红毛荔枝(Buah Nona)等
在芸芸众果中,最具代表性者,当属国人赋予“果王”称号之“榴梿”。
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粤人,习惯将榴梿之“梿”,念为阳平声[lin21],而马来西亚粤人(本地叫“广东人”或“广府人”)则念作阴上声[lin35]。“梿”在《广韵》属山摄来纽仙韵开口三等平声字,力延切。由反切下字读音可知,“梿”字粤音当念平声,故粤港澳粤人所念者为原调,而马来西亚粤人所用者为变调。
马来西亚国果榴梿,以产自高地者为佳,高地所产果肉比较干润,本地人称之为“干包”,而产自平地者则多为“湿包”。若果肉“干包”兼“焦核”,更是众人上佳之选。所谓“焦核”,是指榴梿果肉内核细若五分硬币。大马榴梿果肉,如以颜色分之,有:白色、灰色、黄色、红色、牛奶色等。本地食客多选黄色或红色,同时果肉带有微苦者。大马时下出产榴梿最多之州属,依次为彭亨(Pahang)、霹雳(Perak)、柔佛(Johour)、吉兰丹(Kelantan)四州。
榴梿为一种果壳布满硬刺之水果,故本地马来人唤作“durian”,其义为“刺果”。
大马之名种榴梿有:红虾(D175)、葫芦(D163)、黑刺(D200)、竹脚(D160)、D24、101(D168)、猫山王(D197)等,时下最负盛名者,当推“猫山王”莫二。
↑红虾(D175)
↑葫芦(D163)
↑黑刺(D200)
↑金凤
↑猫山王(D197)
据本地华文报章所载,马来西亚“猫山王”大名,震动香港首富李嘉诚,李嘉诚特派其专机飞往大马,将“猫山王”空运回香港。同时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亦屡次带团来马来西亚食猫山王榴梿。
“猫山王”榴梿(真正之“猫山王”榴梿,其“屁股”有“星形”胎记),源自吉兰丹(Kelantan)话望生(Gua Musang,位于马来半岛东北部,距离吉隆坡约474公里)。“猫山王”之“猫山”为音译自马来语“musang”,其义为“果狸”,华人称源自该地之刺果为“猫山王”榴梿,马来人则唤作“Raja kunyit”,其义为“黄姜王”,因“猫山王”果肉似黄姜色,马来人故有此称。
from 马来西亚(文:冼伟国,现居马来西亚吉隆坡,
从事华文教学及中华文化推广工作)
【方言点:吉隆坡广东话】
图文编辑:小明
责任总编辑:老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