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詹伯慧:一生献给方言学

江一河 江丽芝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80岁的老教授,骑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在校道上穿行,车把上晃荡着一个黑色公文包,身体健朗,风雨无阻,詹伯慧已经是古老暨南大学校园里一道珍贵的人文风景。

尽管已退休许多年,文学院一直为他保留着一间办公室,里面几大排柜里满满全是书,还有一台电脑。只要不是外出讲学,詹教授坚持经常来这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说:“我可以‘退’,但不能‘休’,在学术上还要‘从头越’。”

最近,他正忙着接收世界各地寄来的贺信与文章,因为 “詹伯慧教授80华诞暨从教58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于今年6月举行,这是学术界很高的荣誉。



1

家学:“岭南词宗”之子


詹伯慧l9317月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祖籍饶平县新丰镇。祖父詹辉琼是悬壶济世的老中医,算得上当地名士。父亲詹安泰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家、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尤精于诗词的创作和研究。他的诗词作品及词学论著在海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有“当代四大词家之一”、“南詹北夏”、“岭南词宗”之誉。

詹伯慧是长子,父亲对他寄予很大希望。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背诵唐诗名篇;稍长以后,父亲叫他临摹碑帖,父亲和朋友们评论诗词、读史解经时他经常跟在身边,从小接受国学的熏陶。在家里,父亲讲的是客家话,母亲是潮安枫溪人,讲的是潮州话,自然而然,詹伯慧从小就是一个典型的双语应用者,他经常分别用客家话和潮州话与父母交谈。抗日战争之后,他随父亲辗转到粤北坪石和广州上小学和高中,使用的都是粤方言。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使詹伯慧产生了学习和研究语言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他区分辨析各地方言的初步能力。

1949年,詹伯慧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考上了当时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师从中国语言学“泰斗”王力老师,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至今仍未辍耕的语言学园地的耕耘。

2

 汉语方言学界的“詹家军”1985年在烟台出席《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家合影于广州


从珞珈山到暨南园,詹伯慧从教58年(1953~2011)来,已刊著作逾30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在汉语方言、汉语辞书、汉语应用和汉语规范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詹伯慧1955年到北京大学进修,师从汉语方言学大家袁家骅教授,期间参加由袁家骅教授主持的《汉语方言概要》的编写工作,负责编写粤方言和闽南方言两章,约占全书50万字中的三分之一。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论述汉语方言的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影响很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詹伯慧主编的我国第一部方言正音字典《广州话正音字典》于2002年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赏。同年还出版了他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此书于2005年5月荣获广东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政府奖),这是广东语言学科大量著作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一部著作。

近期,即届80华诞的詹伯慧正负责主编《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中的汉语方言卷(约300万字),此书为我国历来最大型的方言及方言学大词典,预计两三年内便可完成。

 从教58年里,詹伯慧为暨南大学的汉语方言研究和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广东省语言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1983年从武汉大学调入广州暨南大学任教授,1985年任暨大复办后首任文学院院长,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建立第一个博士点——现代汉语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攻读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迄今詹教授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9人,其中包括来自港、澳、台的博士生5人,硕士生2人。1994年我国首批5名攻读汉语方言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授博士学位,其中出自詹伯慧门下的就占了4位。如今詹伯慧的门生都已成为汉语方言学界的骨干力量。语言学界把这支富有活力的汉语方言研究团队戏称为“詹家军”。

3

语言学研究的至善境界


出席《中国汉语言文字大词典·汉语方言卷》顾问及编委联席会议的学者与暨南大学胡军校长等领导合影(2007)


作为一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呼吁大家要正确对待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既要大力推广社会通用的普通话,也要充分发挥各地方言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方言与普通话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共存并用的,不应有所偏废。基于这一理念,无论是研究方言还是推广普通话,他都尽心尽力,把工作做细做好。

詹伯慧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大师,还是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人文学者。深厚的家学传统加之长年在世界各地游学、讲学,他真正做到学贯中西:既对中国国学有坚实的基础,又对西方的文史哲即人文科学有极深刻的领会。
    受过他言传身教的许多学生对他的人文学养及治学理念都有深刻的体会。“他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科学的技能和艺术的技能,还常常带着教人愉快的幽默感”。
    “他对于语言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用法的包容与鼓励是令人钦佩的,他对于方言以及方言应用中出现的混乱现象的规范问题也作了大量工作,这些都拓宽了语言研究和应用的范围,值得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他有着广阔的视野做背景,而且绝不把自己禁锢在传统的知识范围,他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是从改造语言文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出发的。这正是我们这些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心向往之,希望达到的至善境界,这些东西的生命力能够伴随我们研究的始终的。”詹老的学生、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刘新中副教授说。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4日2版《人文岭南》第3期)


图文编辑:静静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