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 巴盟焖面
巴彦淖尔晋语
巴彦淖尔,为内蒙古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晋语分布于中西部(巴彦淖尔至锡林郭勒盟西部),以走西口汉族后裔居多,使用晋语(当地称此地话)较多。巴彦淖尔市属晋语五台片,其语音特点与晋语其他片一样,有入声,有“圪”前缀。也有一些地方特色词语,如:扁刮子——鲫鱼。倒衩衩——衣袋,又叫倒衩衩。盖的——被子。又叫“盖窝”、“盖体”。箭箭——条状物。“山药箭箭”即山药切成的条。姥娘——姥姥。娘娘——奶奶。套数——办法、做法,“他能了,那人有点套数了”。五明头——黎明。营生——活计。超——仰起,“有了钱,头也超起了”。杵——扑倒,“杵了一跤”。誊(TENG四声)——劝说使事成功。待要——愿意,“不待要”就是不愿意,懒得去做。叨拉——闲谈。定咚:思考。丢懂:小睡。日能:厉害,能耐。圪老老:角落。阳坡:太阳。竣(JIONG):油脂凝固。一个旦:一下子。小个家:小鬼的亲切称呼。
(甘于恩拟,特色词由王凯民补充)
辽阔的草原赋予了蒙古人民豪放的热情和文化,蒙古人向来不吝于表现他们的豪迈,似乎只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才能抒发我们的满腔热血。焖面就是在这样“豪放”的文化中发源的。将面、排骨、豆角等食材一起焖制,其口味咸香、软糯。焖面是传统面食(汤面)的革新性产品,其加工工艺就是——焖,从这个烹饪技术来讲,焖出来的面,不会因在水煮制的过程中破坏面粉的那个蛋白质分子网状结构,所以焖面更加营养,口感更好。焖面是起源于宋朝,发源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西部以及河南等地。
记忆中,焖面总是那么的好吃,每次回家,都会急着请父母给自己露上一手,一锅香喷喷的焖面,泛着油光,散着肉香,迫不及待的盛上一碗,拿起筷子,夹起豆角儿、肉条、面条,往嘴里一送,那个滋味,真的是爽歪歪。
当然,焖面好吃却也不是那么的难做.
一般要将上好的猪肉切小块,再用料酒和五香粉腌制上个10分钟。
把新鲜的葱姜蒜切成碎末,山野(土豆)切成块,豆角儿(扁豆)用手掰成一指长的条条,辣椒就当个备用哇。
在热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再将切好的肉条倒入,直接进行翻炒,之后再撒上调好的葱姜蒜末和辣椒,这样是为了煸炒出香味,提升食物本身的味道。加入蔬菜,提升营养价值与配比,补补维生素,先放入豆角儿(扁豆)煸炒,再放入山野(土豆)煸炒,将菜的味道发挥到极致,接下来就是要加调味料来给焖面增色一下,先倒入老抽上色,料酒入味,盐调味,鸡精给提提鲜,之后进行煸炒,再放入清水,水不要太多,不要没过豆角儿(扁豆)。先用武火烧开然后改用文火慢慢的焖上个20分钟.
再放入准备好的手工面条,均匀铺在菜上,盖上锅盖再焖上个10分钟。最后,在出锅前再放上一点点鸡精,用筷子把面条拌开,一锅香喷喷的焖面就可以上桌了。
有句话说的好,进了我大巴盟,首先就是要尝一尝我巴盟的特色焖面,美食配烈酒,才能显出北方的豪迈之气,只要到了内蒙古,走到哪里,只要提起巴彦淖尔,人家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那里的焖面,一口入嘴,油香浓郁,排骨肉条,质嫩咸爽,保证你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掉,不是我和托,八百里塞上河套,风情浓郁,才孕育出如此脍炙人口的美食——焖面!
尝一尝,保证把你吃成个瓷瘤子!
(文:王凯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指导教师:陈郁芬、甘于恩)
【方言点:内蒙古巴彦淖尔方言】
图文编辑:董一博
责任编辑:老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