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粤东闽语语音的地理类型学研究》后记

林春雨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研究这个课题,缘起于参与甘于恩老师的《广东粤方言地图集》课题,看到甘老师用ArcGIS软件画出来的广东粤方言方言地图精确度高、生动形象,而当时广东闽语还少见专业绘图软件绘制的方言地图,感觉此事大有可为。当时自己在粤东闽语的研究上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材料的积累,还是相当自信的。

然而开工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困难的估计远远不足,以致于在入学5年半后,我才能拿出这篇论文。

首先是调查点数量的增加。做地理类型学研究,调查点达不到一定数量就根本反映不出有价值的内容,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感觉需要增加的调查点越来越多,因此调查点从开始设计的30多个点一路扩充至现在的73个点。

其次是调查的辛苦。调查点遍布粤东五市70多个乡镇,平时上班我又必须坐班,难以请假,调查只能安排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因此调查的过程前后持续了3年半的时间,后期一些数据和调查点的补充只能请校内的学生帮助完成;调查内容上只有50多个点完整调查了音系代表字136个、语音调查条目555个、词汇调查条目482个和语法调查条目209条,其余调查点已无力再做词汇和语法调查。

接着是记音的艰辛。调查材料拿到手,虽是满心欢喜,但接下来面临的记音工作却让我屡屡当了逃兵,患上了拖延症。因为记音会带来许许多多额外的工作,对一个音反复地听、同一个音进行多点的、各种音韵地位读音比较等,对有疑问的录音还需要再次核实调查……在不断的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中,我终于排除万难,完成了记音。这项工作穿插在调查的过程中,前后持续了4年的时间。

然后是粤东闽语使用现状的调查工作。为了使选取的调查点从特征面貌、分布等方面更为合理,使选点更有价值,我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8—2013级总共6个年级的粤东五市生源地学生发放了8925份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183份。印制、发放问卷的经费和工作量就不说了,问卷回收后资料录入和校对的工作量实在是让人抓狂,幸好一些学生志愿者帮我承担了这项工作的很大一部分,让我得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调查上来。这项调查前后持续了3年的时间,资料录入与汇总又延长了1年时间。

还有那让人又爱又恨的ArcGIS软件。作为一名文科生,要学会并灵活运用这样一个高精度、高科技又极其复杂、功能特别全面的软件,确实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这项工作中,勾勒底图和标注调查点等前期准备工作是最为艰辛的,幸好所有这些准备好之后,出图就容易多了。

最后是论文的写作。这个过程持续了1年半时间,而这1年半,对我来说是非常特别的。这期间,我经历了二胎怀孕生女的过程,一半时间是挺着大肚子写论文,一半时间是趁着产假写论文。产假中持续2个多月每晚必在3点以后睡觉的坚持,才终于奠定论文70%的基础。

5年多的时间里,我每天与录音、数据和文字为伍,感受最多最深的是孤独,而正是这份孤独,让我更好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使我有了负重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多少个哄孩子入睡后工作的深夜,我端上一杯清茶,告诉自己:加油,再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了,只要你不断努力,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在职又要带小孩的读博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打气的过程,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撑不住放弃了。而支撑我把这个博士读下去的,是内心对方言的热爱和不舍,别无其他功利之念。

文章的每个字都是我亲手敲进电脑、每一幅特征图都是我亲手绘制的,当我得知论文的查重结果为1.2%时,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坦然与欣慰,这是对我认真对待、努力付出的最大肯定。然而,我深知,论文还有很多瑕疵,距离完善远远不足,仍需进一步打磨。

(第九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2006)

学问的增长和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我的导师甘于恩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认识甘老师和邵老师伉俪是在2003年梅州嘉应大学召开的广东省语言学年会上,一眨眼已经12年了。这对俊男美女在学术上、家庭上都美名远播,成为方言界有口皆碑的传说,也深得学生们的崇拜。在我正式成为甘老师博士生之前,甘老师就在专业上对我多有指点,我被甘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有幸成为他的学生以来,甘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了我非常多的支持和鼓励,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我对甘老师的感激之情。甘老师,您什么时候都是笑容满面、温文尔雅,我从未见过您急,也从未听说您凶过学生,您不仅在为人处世上做我们的导师,在治学上更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我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问过您:“您一直以来对所有调查都亲力亲为,风里来雨里去的,这么艰辛,是什么让您坚持了几十年?”您笑笑说:“热爱呗!”在我匆匆完成初稿给您看的时候,您对我说:“你已经做了这么多工作,有这么多材料,如果论文不能充分展示出来,就太可惜了!”我知道您是心疼这些生动的方言材料,是真心热爱方言,所以希望我能做得更好一些。您知道我拖了很长时间,着急毕业,就对我说:“你别着急,慢慢做,还有时间,有我给你撑腰你还怕吗?”于是,我转变了心态,放慢脚步,戒急戒躁,回归读博士的初衷,好好静下心来做学问。您亲自帮我确定文章的结构提纲,和我一起分析每一张方言特征图,为我的论文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为了节省我来回送论文的时间,您还亲自帮我打印论文(彩打),并在上面细心批改;在距离盲审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您基本上推了其他事情,几天时间全部被我的论文占用了……有您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我的论文审核把关,我增强了信心,更加足了马力。我为自己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而倍感幸运,感谢您将我纳入“甘门”。在您的引领下,我们同门之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蔚然成风,形成“甘门”优良的“家族”传统。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林伦伦老师,是您领我入门并一直关心我的学业,希望我继续读书。您教我的不仅仅是学问,更为重要的、指引我一生的是做人做事的品质与理念,您的宽厚仁爱一直温暖我的内心,每每想起,心里涌动一股暖流。身为校长,行政事务如此繁忙,您还能一如既往坚持学术,科研成果依旧丰硕,常人无法望其项背。我特别佩服您干一行就能精一行,多才多艺,在学生心目中是男神级的导师!而多年来,学生们依旧亲切地喊您一声“林老师”,这是您最爱的称呼。能遇到您和甘老师这么好的老师,是我的幸运,你们为我在方言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树立了榜样,增添了力量。

伍巍老师在我心目中除了是位造诣深厚的方言学者,还是位诗人,您精通音律和吟诵,诵读诗歌的时候让人如痴如醉,真是至情至性之人!您的国际音标课程被奉为经典课程,我曾经在课后认认真真地整理您的笔记,只可惜天生愚钝,连皮毛也没有学到,太过可惜!您总是喊我“丫头”,真是甜到我心里去了。

严修鸿老师是我硕士的第二导师,您无私地跟我们分享您的方言资源和研究成果,十年后,我还在用着您当年给我的资料,还在背着您当年教我的口诀。您是极热心的人,多来年一直在网络的各大论坛解答爱好方言的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亲自做版主,占用了您大量的时间,我感觉,这对于您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公益事业了。为了保护方言和普及方言知识,您也是蛮拼的。

刘新中老师,您是那么睿智、幽默和风趣,在我眼里您就是天生的辩论家和演说家,思维缜密,谈吐严瑾而条理分明,分析起问题来一针见血,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陈晓锦老师又是一个女神级的存在,谢谢您向甘老师推荐我,圆我的博士梦;谢谢您让我有机会吃到您亲手做的好美味的咖喱白菜……您的埃及冒险故事我还没有听够呢……

蓝庆元老师,您也许不知道,当我挺着四个月的肚子忧郁地坐在您面前,您一句“材料那么多,大半年就可以!”给了我多大的信心,您还亲自教我如何使用材料,如何排版制表。感谢您向潘悟云老师推荐我,完全是我的原因,最终没有缘分成为潘老师的学生,但没有您的引荐,我也没有机会认识德高望重的潘老师。您每次从北京过来我都想见见您,五年来少不了您的鼓励和帮助。

侯兴泉老师,我都不好意思说我跟您同龄!您的学问做得如此扎实,若说几年前咱们还曾处于同一起点,今天,您已经把我抛得太远太远了,等等我呀……

感谢我的答辩主席,从台湾远道而来的乐呵呵、好好人的著名方言学家董忠司老师,能请到您做我的答辩主席是我的荣幸!年届古稀的您因路途辛劳、熬夜看论文在我答辩的前一天晚上就病倒了,在医院里护士叫您什么也不要做,您还可怜巴巴地问她:我能不能看论文?得了她一个白眼:您还看什么论文!第二天,您依旧神采奕奕来主持我的答辩会,慈祥又认真地给我提问题。您的敬业精神和学术精神让我肃然起敬!惟愿您身体健康!

感谢师母邵慧君老师、钟奇老师、曾昭聪老师、台湾骆嘉鹏老师、符昌忠老师对本人的指导以及为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细数下来,我遇到的都是特别好的老师,学问好,为人好,给我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好榜样!尤其是暨大方言中心的老师和团队,是一个特别团结、特别融洽、特别温暖的大家庭,能够在这个资源、成果丰硕的大家庭里学习,真是我辈的幸运!

感谢父母牺牲自己的生活和时间,帮我带大两个孩子,让我免除后顾之忧。我知道,他们比我更祈盼我的毕业!人家的父母只是父母,做我的父母还得身兼多职:保姆、厨师、清洁工……过去他们只需要照顾我一个,现在竟要照顾一大家子,这使我内心充满无限愧疚!父母的爱从来都是最纯洁和无私的,没有他们的悉心付出,绝不可能有这篇博士论文,谨以此文献给生我、养我、培养我一辈子的父母!也感谢一直以我为荣的淳朴可敬的公公、婆婆!

感谢先生的宽容,他是有名的好脾气,从不曾和我吵架,对我的学业更是毫无怨言、全力支持。我有过动摇,他却从未流露出让我放弃的念头,总是鼓励我完成学业。我总是自顾自,对他照顾甚少,他的事情,在我的日程中永远都排在最后一位,可以无限期延后。

感谢两个可爱的孩子乖巧懂事,尤其是乐乐,我陪伴他太少,我甚少关心他的学习和心灵,更是极少带他出去游玩,我几乎错过了他最可爱的时期。正因为这样,我不希望同样的遗憾再次出现在家家身上。对我的“再等等、再等等”乐乐从不埋怨,他只感叹一句“等等复等等,等等何其多”,他有着比我更好的情商,总是反过来关心我的学业,常常问我考了几分,论文写了几个字,老师骂我没有,打算什么时候毕业,这让我内心甚是焦躁不安……哈哈,感谢他的敦促!

五年来我养成了一句口头禅:遇到任何事情,都是“等我读完博士再说”,然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等待,我已经积累了太多太多未完成的事情。然而这一刻,我最迫不及待的是想要好好陪伴家人,尤其是不能等待的父母和孩子。

感谢所有的发音人,这些可爱的老乡们,如果不是出于对自己母语的热爱和对我们学术的支持,难以忍受这一连两三天高强度的录音;而且我除了麻烦他们,常常还吃他们的、住他们的,最后吃不了还要兜着走,老乡们可是吃大亏了!

感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许许多多的领导和同事对我长久的关心、帮助和包容,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愉快地工作了十年,收获了友谊和阅历。感谢借调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工作时的领导和同事,多年来你们的关心一直都在,我们的感情一直都在,这是不可多得、值得我珍藏一生的情谊。

感谢莫特同学在计算机方面提供的技术支持,这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相当需要;感谢赵越师姐、建生师兄总是对我鼓励有加,指引我、鞭策我不断前行;感谢碧珊、李菲、金芳等等同门的兄弟姐妹为我的毕业提供帮助,忙前忙后;感谢永远的F503的闺蜜桂凌、剑青、董宁、英华、李茵、丽君、超虹对我的爱;感谢小艾、言谢、小熊、国华、佩林、梁茵、绮琳、姚思、永杏、何劲、卓影、希英、建平、吴芳、雪芬、秋兰、景熙、式敏、雪霞、晓芸、光平、高毅等等师长和亲朋好友的各种支持、鼓励和帮助;感谢玉华、墨兰、沛莹、志娜、李曼、少健、泽宁等等近百名广技师可爱的同学们为我搭桥牵线联系调查对象、为我发放调查问卷以及整理资料。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恕我无法一一列出名字,每一份份沉甸甸的感情我都记在心里了。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众人的支持,感恩!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和裨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读博正是这样一个自我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想,我进一步提升了自控能力、学习能力,丰厚了内心的淡定与从容。2005年硕士毕业,2015年博士毕业,为了今天,我花了十年;但到了今天,我感觉这才是学习的起点。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很漫长,我将不断求索,一路前行。

最后,谨以董忠司先生在我答辩会上为我所撰小诗作结。感恩!


图文编辑:张钟晶

责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