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挖掘汉语方言宝藏的拓荒者

陈星工作室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对不少年轻人来说,熬夜是件平常事。但一个86岁的老人天天熬夜,大概可以上新闻头条了。


在暨大文学院,就有这么一位老先生。他办公室的灯总在凌晨一点后才熄灭。


当然,他可不是在玩手机、打游戏、逛淘宝,而是在写方言词汇注解。


因为眼睛老花得厉害,他看电脑资料时总要拿着放大镜,缓慢地挨个搜索。


这位老先生,叫詹伯慧


 

他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比如“字典主编”、“推普委员”。


但真正能囊括他一生的,只五个字,“语言学专家”。

 

会走上语言研究之路,并不是偶然。


詹伯慧的父亲是“岭南词宗”詹安泰,不少语言学名师是他的朋友。来往间,触发了年少时詹伯慧对语言学的兴趣。


更妙的是,父亲讲客家话,母亲讲潮汕话,坪石的小学老师讲粤语。因此,小学毕业时,詹伯慧已精通三种方言。


詹伯慧研究方言,就像是上天给的礼物。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家合影于广州)


1949年,詹伯慧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大语言学系录取,毕业后不久,又师从袁家骅教授进修汉语方言学。


在那个时候,语言学还是嗷嗷待哺的小婴儿。

没有人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甚至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培养它。

它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摸索,需要更大的耐心和付出。


詹伯慧便是他的哺育者之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詹伯慧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哥哥。


语言学,是他心里的一团火。


他执起教鞭,登上武汉大学的讲台;

他在全国各地进行方言普查,在海南意外地发现了濒临灭绝的“军话”;

他写下了汉语方言学开山之作《汉语方言概要》最重要的两章:粤方言和闽南方言……


然而,文革来了。学术界进入黑夜。

渡过漫漫长夜,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力和勇气。


詹伯慧不愿意倒下。


他被下放到农村,当起了泥瓦匠。


劳动间隙,他走街串巷,搜集民间方言词汇,默默守护方言学的微脉……

 


80年代后,詹伯慧终于等来了学术的春天。


他被调至暨南大学,出任文学院院长。


他在暨大创建了汉语方言研究室,并一手建立了培养汉语方言人才的硕士博士点,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支叱咤风云的“詹家军”


90年代起,詹伯慧先后在全球各大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开设讲座,研究成果辐射至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等地。

 

当然,詹伯慧也没有放弃他的语言学”拓荒之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汉语方言文集》《语言与方言论集》《方言共同语语文教学》等五部个人论文选集。


他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等调查和全国大学通用教材《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多次获评为国家教委和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他主编的《广州话正音字典》成为我国第一部方言正音字典,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1985年在烟台出席《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掐指一算,詹超人已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岗位上待了64年,已刊著作近40部,发表论文逾400篇


2011年6月,他被评为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是16位获奖者中唯一的语言学家


他终于看到,语言学在精心的哺育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007出席《中国汉语言文字大词典·汉语方言卷》顾问及编委联席会议的学者与暨南大学胡军校长等领导合影)



可这还远远不够。


詹伯慧还想为方言的推广和保护做更多。


最近,他又双叒叕开始主持国家级项目了。


这回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出版图书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约四百万字)的编写,此书将成为我国历来最大型的方言学词典


詹伯慧的工作日程,已经排到明年甚至更远的未来。


别人问他,您都这么大年纪了,何苦呢?

詹伯慧说,我还剩多少年?时不我待啊!


于是,86岁的詹伯慧仍每天搭着他的第十四辆座驾(自行的),穿梭在古老的暨大校园里。

 

詹伯慧曾开玩笑说,他最不可能得就是老人痴呆症,因为他的脑子永远不会停下工作。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活到老,学到老,感到老”。这便是詹老的freestyle。


说他是中国方言学研究泰斗,实至名归。







而最近,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被聘为岭南方言文化传承保护中心首席顾问,并在8月9日参加岭南方言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启动仪式。


 

点击[查看更多],了解更多资讯


语言资源快讯


图文编辑:怡然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