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吗,这是我们的汕尾话
(汕尾 沙舌尾)
汕尾市是广东省的一个沿海小城市。汕尾通行的方言应为“福佬话”,又名学佬话、鹤佬话,和潮汕话同为闽南语的分支。
汕尾话难讲,汕尾话的字也难写,其中有相当部分保留了先民原汁原味的东西,有大量的口语、俗语、民谣、歇后语、谜语以及民间的风俗习惯。
但有些好玩儿的、有意义的话,越来越多汕尾人选择了遗忘,有的甚至从未记起过。
下面这些短短的汕尾话,你还记得吗?
【一句醒,通天光】
Tsı̍t kù tshéⁿ, thàng thiⁿ kuiⁿ
<俗>一句醒:一觉。通:从…到;一直到。
一夜没醒。形容睡得很好。
【力相有好胀,懒惰吞涎】
La̍k siòⁿ ǔ hó tiòⁿ, láng tuǎⁿ thun nuǎ
<俗>力相:勤快;努力。胀:吃。吞涎:咽口水。
只要勤快劳作,吃饭就不成问题;如果懒惰,就只有咽口水的份了。
(汕尾 沙舌尾)
【排钱过三十夜——够丰富】
<歇>排钱:(菜肴)丰富。过:比。
旧时大多数家庭都过得拮据,一年辛苦劳作勤俭节约,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有鱼有肉,所以这句话指菜肴比除夕夜的还要丰富,一般用做对主家请客的赞赏。
【汕尾仙鱼——死定】
<歇>仙鱼骨头很软,其中细骨就像丝一样,海丰的人一般都他叫做丝定鱼。
丝定谐音死定,以为没路了,等死了。
【广州鲢鱼——死存副嘴】
Kúiⁿ tsiu liâng hî——sí tshûn hù tshùi
<歇>旧时没有保鲜措施,广州(省城)的鲢鱼运到海丰,已经奄奄一息,只有嘴巴在一开一合地动著。
比喻没有真实本事,只会说三道四的人。
【三十夜请母舅——汝有人亦有】
Saⁿ tsa̍p mêⁿ tshiáⁿ bó kǔ——lí ǔ nâng iá ǔ
<歇>三十夜:除夕。请:这裏是指请吃饭之意。汝:你。
除夕,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团圆饭,这时候来请母舅去吃饭,显得有点虚情假意。
「汝有人亦有」是回答,带有点不客气的味道,潜台词是「别来这一套」。
(汕尾 南万椎涛)
【三十夜娶嬷——今年有可食】
Saⁿ tsa̍p mêⁿ tshuā bóu——kim nîⁿ ǔ ó tsia̍h
<歇>三十夜:除夕。嬷:妻子。有可:有得。
年夜饭是最丰盛的,即使是穷人,这一天吃也有保证。即指这餐有着落,下一餐还是个未知数。
以前封建社会时,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不仅互不认识,有时还互不了解对方的家境,全凭媒婆的一张油嘴在瞎吹。
由于受剥削制度的影响和生产力的落后,当时的温饱问题成了人们最关心的焦点。
而穷人之所以选择在年三十结婚,目的是为省去办酒席的开支或因为无能力摆酒。
据说,新婚之夜,新娘出于对夫家的了解和关心,问新郎说:“从今咱家多了我一口,不知米谷够不够吃?”
新郎说:“今年有噢食(有得吃) ”。
新娘又问“那明天不就是明年吗?明年呢?”
新郎摇摇头无言。
这句歇后语也正是为解决温饱的穷人们在生活面前显示出的自嘲般的幽默。
【一样生,百样死】
Tsı̍t iōⁿ seⁿ, peh iōⁿ sí
<谚>人的出生方式是相同的,而死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比喻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归宿也不同。
【一样米饲千样人】
Tsı̍t iōⁿ bí tshī tshaiⁿ iōⁿ nâng
<谚>饲:养。
指人与人之间各种差别都有,也指在同一客观条件下,由於各人主观努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汕尾 澎湃故居)
【生无孝,死免哭】
无:没有。免:不用。
<俗>提醒人们生前多点关心孝敬父母的话。
【筒米吃了筒米来,无情无事当发财】
旧时期,工匠收入不够稳定,常会碰到“一日阉九猪,九日无猪阉”的困境,但他们守份安命,知足常乐。
过年时,一无名氏工匠写了一副不成对的联在家门口:“筒米吃了筒米来,无情无事当发财”,横批为“平安是福”,此联表达了工匠们祈求平安,对疾病、天灾、人祸不要发生的心声。
(汕尾 金厢银滩)
上面这些短句子,似乎逐渐淡出了汕尾人的生活。那些如“投墟”、“风时雨”、“脆脆叉叉牙膏盖”等这些语言特色,仿佛都即将随着汹涌的时间大潮离去。
而更令人心痛的是,当被问及家乡话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答“潮汕话”,而并不是“汕尾话”。
其实,即便汕尾话再小再不发达,我们明明知道,有些笑话、有些梗,没有用汕尾话说出来,是难以开怀到捧腹大笑的呀!
(汕尾 玄武山)
海陆丰地区的人,祖先基本是福建人,宋朝时迁至海陆丰,受传统的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政治归属等系列因素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海陆丰人的文化。
希望年轻如你,活力如你,会记住我们的家乡话,会了解我们的家乡文化,会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浩荡如生命之旋律中,能给家乡话,留一席重要之地。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请不要遗忘它、抛下它——这属于汕尾人的家乡话。
(汕尾 有凤来仪)
图片来源:公众号[行缘在汕尾]
图文编辑:小胡
责任总编:老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