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陈燕辉:高山流水觅知音 ——朱媞媞博士在传统文化大讲堂(之八)上展示古乐南音声韵之美
高山流水觅知音
——朱媞媞博士在传统文化大讲堂(之八)上展示古乐南音声韵之美
三月,暨南园春意盎然。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迎来了传统文化大讲堂的第八讲“穿越历史,聆听泉腔声韵之美”。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华侨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媞媞老师。
3月23日晚七点三十分,讲座在第二文科楼904开始。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甘于恩教授对朱媞媞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赠予最新出版的《南方语言学》13期,到场的还有华南师范大学邵慧君教授,暨南大学钟奇副教授,以及来自不同学院的南音爱好者。
首先,朱媞媞老师向听众们介绍了南音与泉腔戏曲的概况。古乐南音,孕育于晋唐之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是泉腔戏曲的声腔基础,主要剧种包括梨园戏、高甲戏、傀儡戏和打城戏等。古乐南音与泉腔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吸取精华,形成成熟的泉州声腔,传唱千年。师承严格的南音与泉腔戏曲保留了许多闽南方言的古语读音,为我们研究泉州方言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宝贵而鲜活的语料。
随后,朱老师从音韵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南音与泉腔戏曲中的音韵特征。南音中保留了许多泉州音的古语特色。这些古语也同样保留在梨园戏等泉腔戏曲中。朱老师特别提到了“鹧鸪音”。朱老师认为,保留在南音中的古语成分为构拟明清泉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探寻明清以来泉州语音的历史演变轨迹提供了一条较为科学而宝贵的时间证据链。
接着,朱老师以梨园戏传统剧目《荔镜记》为例进行分析,介绍了南音与泉腔戏曲用韵特征。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跨韵类相押现象普遍存在,阴声韵可以和与之相配的-尾入声韵、鼻化韵、鼻化入声韵通押。第二,-n、-N、-m三种阳声韵之间可以通押。朱老师还介绍了南音的海外流播南音在海外的传承与创新。南音很好地表达了闽南人一生的情感诉求,因此被代代传唱,同时也成为联系海内外闽南人重要的精神纽带。南音在海外也得到了传承与创新。
温婉大方的朱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南音的视听盛宴,也引发了观众席中的戏曲爱好者的思考,大家踊跃发言,与在场的老师们一同交流,探讨了广东地区的民间戏曲与福建地区的南音的异同。九点三十分,讲座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结束。
(陈燕辉报道)
编辑:杨慧琪
责编:董一博
往期热文:
方言与景点(音频)| 张彩娴:惠州市特色小镇之惠东县多祝镇古围村
预告 |朱媞媞:穿越历史,聆听泉腔声韵之美(传统文化大讲堂之八)
报道|一博:知粤讲堂能量满满,竹枝诗歌精神长存 ——知粤讲堂第16讲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