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李现乐:语言服务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转发】
本文引自公众号“语言服务”。
编者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刊出“新时代的语言服务研究”专题文章,学科主持人为广州大学屈哨兵教授。本公众号将陆续推送本专题的文章。
主持人语
本期主题为“新时代的语言服务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语言服务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生活现象,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外交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提高国家语言文字服务能力”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了语言服务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尽管近10年来语言服务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与语言服务实践的快速发展和旺盛需求相比,学术研究上还是略显滞后,亟待加强和加速。立足我国当前的历史方位,语言服务研究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凝神聚力,加强对语言服务的基础理论问题、重点现实问题的综合性、精深化研究,构建语言服务研究的框架体系。二是加强对语言服务学术成果和探索性实践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立政府、学界和社会之间的 “旋转门 ”,助力国家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2017年11月24-25日广州大学举办了“第二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对上述两大任务的相关议题展开探讨,发表高见。本期选取了3篇大会交流文章,以飨读者。
屈哨兵教授的《〈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编写相关问题的前瞻与回应》提出研制《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的倡议,分析了研制该报告的基础原因、基本原则、共性要素和结构板块,呈现了报告的蓝图构想。李现乐副教授的《语言服务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探讨了语言服务研究的学科属性,提出新时期下语言服务研究的重要议题和分析维度。王海兰博士的《城市公共语言服务的内涵与评估框架构建》分析了新形势下城市语言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提出在现有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基础上开展城市公共语言服务评估,尝试构建了城市公共语言服务评估体系框架。3篇文章,不同视角,既回答了问题,又提出了问题,由读者细品。
鉴于语言服务实践和研究的广阔前景,相信一定能够在学界、政府与社会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响应,使之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有力支撑。
语言服务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
李现乐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
李现乐,安徽蚌埠人,扬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经济与语言服务等。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言服务的价值与战略研究”(14CYY010)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
语言服务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范畴,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语言服务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新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服务研究议题广泛,其中语言服务与城市语言环境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网络空间语言服务问题等都是有待深入的研究议题。从研究的维度上看,语言服务研究需要关注服务的语种类型、服务的供需关系等。
关键词
语言服务;学科属类;语言环境;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
一
引 言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语言服务,尤其以语言翻译和语言培训为主的语言服务得到了迅猛发展,语言服务研究也随之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语言服务”自2005年提出以来,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当然,无论是狭义上的语言翻译服务研究,还是广义上的语言服务研究,都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语言服务研究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紧密关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新问题、新现象,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基于此,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要议题、研究维度等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目前,得到学界基本认可的语言服务的概念是,语言服务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言服务最早是指语言翻译服务,当前除了翻译之外,还有与此相关的本地化服务等;广义的语言服务是以语言及语言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求的活动行为。广义的语言服务有专业语言服务和行业语言服务之分,专业语言服务是提供语言产品的服务,包括语言翻译、语言培训、语言技术、语言支持等方面的服务;行业语言服务主要是依附在各个行业领域的以语言作为工具、手段的语言服务。此外,从服务的层次上看,宏观层面的如国际语言服务、国家语言服务,微观层面的如方言社群、家庭层面语言服务等。本文所论语言服务为广义上的语言服务。
二
语言服务研究的学科属类
关于语言服务研究的学科属类,屈哨兵认为可以划归应用语言学范围,也和语用学关系密切。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应用问题,涉及诸多研究领域,例如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及语言信息处理等,这些都与语言服务有着直接的关系。分析近年来语言服务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以看出,语言服务研究既属于传统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也属于新兴的语言规划学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语言服务研究吸收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学、语言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秉持语言资源的理念,广泛涉及通用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不同语言类型的服务。同时,语言服务研究终究不能脱离语言学研究,与语言本体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本体研究为语言服务研究提供诸多理论支撑。
进一步来说,我们不妨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语言服务研究的学科属类。在研究对象上,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双语、双方言,研究人们怎样在实践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研究“何人何地何时对何人说何种话,何种原因”,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社会的互动,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价值及其变异变化。语言服务研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活语言,研究语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关注语言生活中的语言使用问题,同时注重对语言使用者(语言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的研究,语言服务研究考察以语言为工具手段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和效果。上述种种与“何人何地何时对何人说何种话,何种原因”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不谋而合,因而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而社会语言学应用的领域,如商业、医疗、法律、语言教学等,则是语言服务的直接体现。社会语言学创始人之一的拉波夫,根据电话录音,分析对比不同地区的语音特征,为一个被怀疑向航空公司打恐吓电话的嫌疑人辩护,就是一个典型的语言服务问题。此外,近年来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显露头角的城市语言研究也与语言服务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语言研究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变异与变化,研究语言与身份认同关系,关注母语教育、外语规划、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等,这些领域都是语言服务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语言学需要结合语言的社会环境来研究语言,通常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语言现象、分析语言态度等。语言服务研究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紧密联系社会和相关行业领域展开研究;注重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涉及诸如语言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效益等方面的调查,这些调查研究也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基本方法相一致。语言服务研究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语言服务研究也需要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到相关研究中,以发展和完善语言服务理论。
三
新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研究的重要议题
如果说语言服务研究的社会语言学学科属类体现了语言服务研究的理论意义的话,那么新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研究的重要议题则是其重要实践意义的体现。已有研究表明语言服务涉及社会语言生活的诸多方面,在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在此背景下,语言服务研究有诸多重要的研究议题。
(一)语言服务与城市语言环境研究
有关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服务研究不是新的议题,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已进入新时代,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交通的便利化,使得人口流动的范围更大,不同方言、不同民族语言背景以及跨国人口流动、交流更加频繁。由此带来的语言生活更加多样化,语言问题更加复杂甚至敏感。语言服务视角下的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除了公共领域的语言文字使用,如公共标识、交通指示牌等,还涉及各服务行业特别是窗口行业的语言使用;除了书面语服务外,还包括口语服务以及特殊语言服务,如盲文、手语;除了外语外文和汉语普通话(通用语)服务之外,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甚至方言的服务问题。就其中的语言服务类型来看,既有狭义的语言翻译服务,也有包含行业语言服务在内的广义语言服务。城市语言环境建设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相关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在服务内容、对象、方式、目的、效能等方面往往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医疗行业和金融行业的语言服务就有所不同。 因此,语言服务视角下的城市语言环境建设需要结合各自行业领域特点,结合语言服务的对象、内容、方式等展开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同时,语言服务研究还需要将各行业、各具体服务单位的语言服务状况和对策进一步概括总结出更一般的规律,为形成较为宏观的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从语言服务的层次上看,上述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的诸多内容主要是微观语言服务研究的对象,就宏观层面的国家语言服务而言,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2017年6月20日,国家标准委、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该标准是关于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和书写质量的国家标准,规定了交通、旅游、医疗卫生、电信、餐饮、住宿、商业、金融等13个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原则、方法和要求。标准提出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应遵循的合法性、规范性、服务性、文明性等原则。这一译写规范的发布就是一项很好的国家语言服务。类似的各行业、各领域的语言服务规范标准研制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都可以纳入国家语言服务的工作范围。就城市语言环境建设来说,如何将宏观层面的国家语言服务规范标准落实为微观具体的语言服务和语言行为,还需要语言环境建设的大量细致工作和语言服务研究的不懈努力。
(二)语言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乡村经济、社会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和日新月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比,总体上看农村还是相对落后。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则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措施等。从上述文件的相关内容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的诸多方面都与语言有着较为明显的甚至是直接的关系。例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都与语言及语言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述要求中,“乡风文明”与语言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语言服务的作用,值得语言服务研究者思考。以下从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
语言及其方言往往记载着特定区域的文化,是文化的符号、文化的资源。近年来提出的“记住乡愁” “留住乡音”可以说是对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种认识。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因此,从文化保护和传承角度看,合理规划好乡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方言的规范使用,提供适当的通用语言服务和方言服务,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处理好通用语言服务和方言服务的关系,正如詹伯慧所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推普’成果,哪些地方可以多利用方言的资源,多发挥方言的作用,哪些地方不必动用方言的资源,仍宜由国家通用语言来发挥语言服务的职能,都应该通盘考虑,妥善处理。切忌为了利用地方方言的资源而一窝蜂地随意舍弃社会通用的共同语。”
另一方面,语言及其方言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当地语言及方言资源,也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语言服务作为一种开发语言资源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地其他特色资源,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在“农家乐”乡村旅游开发中提供带有地方特色的曲艺文化表演,在地方特产的设计包装中体现当地的语言文字、书法艺术,在对外形象宣传中凸显当地语言的魅力,等等。其实,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语言服务也同样可以采取上述类似做法,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上述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服务,为乡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目前乡村语言环境建设中有哪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议题。
(三)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这一看法目前已是学界和语言产业界的共识。开发语言资源,发展语言经济,提供语言服务可以获取语言红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语言服务能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值得关注。目前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和语言服务的研究主要涉及新疆面向中亚的区域发展、广西面向东盟的区域发展以及皖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经济发展中的语言服务研究等。这些研究,总体看来,关注的多是狭义层面的语言翻译服务,而从广义层面的语言服务来看,包括上述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在内的语言服务及相关的语言产业、语言经济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结合区域特点展开深入调研分析。
十九大报告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特别提及“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雄安新区建设。目前似乎还没有看到有关雄安新区的语言服务研究。就广义的语言服务而言(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语言服务和微观的行业语言服务),当前有关雄安新区建设中的语言服务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语言需求研究,例如:在雄安新区发展高新高端产业的大背景下,当地农民变市民的语言技能提升需求;外来人员(新区建设者)的语言需求;参与新区建设的企业的语言需求(语言人才需求、语言政策需求等)。二是语言使用状况与语言问题研究,包括当前(新区建设过程中)和今后(国际化都市)的语言问题,例如:新区的普通话推广与普及情况;公共服务领域的语言文字(包括通用语、外语、特殊语言)规范问题;小区、街道、公共设施、交通线路等命名中的语言问题。三是语言文化与语言服务产业研究,雄县和容城县历史悠久,如何在雄安新区建设中体现历史文化,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语言文化景观;定位于发展高新高端产业的雄安新区,如何规划语言高新产业,如语言信息处理、人工智能领域的语言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和重要战略,涵盖众多各具特色的区域,其间广义上的语言服务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和价值,又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都值得研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也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契机。“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语言服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其间的语言服务问题备受关注,近两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丰硕(限于篇幅,此不赘述)。然而,正如赵世举所言,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规划和行动协调还比较薄弱,甚至有无序、冒进的苗头,因而需要通过规划统筹、协同建设,确保语言服务建设有序、高效,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语言保障。因此,无论是从“一带一路”建设角度,还是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看,语言服务研究都大有可为。
(四)“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空间语言服务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服务问题也不是新鲜的话题,学界也有相关的分析研究,例如王宇波、李向农系统阐述了语言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创新语言服务的模式、拓宽语言服务的外延、增强语言服务能力、丰富“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价值。本文在此不做过多理论探讨,只是从语言服务和语言应用角度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空间语言服务的两方面具体问题。
一方面,网络媒介中的语言使用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网络终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利用网络沟通交流、传递信息以及商务往来更加便捷、高效。然而,网络空间中一些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如别字、标点的误用,语言表达的不通畅等语言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专业的学术刊物上,也能见到上述较为低级的语言使用问题。从语言服务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的交流(发布与接收),除部分采用图片方式之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语言文字形式来完成,这可以说是一种通过语言方式提供的信息服务。语言文字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因而需要规范、管理。上述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网络空间语言管理者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这涉及语言服务职业问题。对此,屈哨兵在讨论语言服务职业时就“网络语言文字编辑师”在语言文字能力上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目前,此类语言服务职业的相关人员的语言意识、能力到底如何,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空间语言信息的传递,值得关注。上述种种或许都是语言服务研究的议题。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服务与语言经济问题。据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已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网上交易过程中,因缺少真实情境下的面对面交际,电商平台、卖家主要通过语言服务来完成与买家的网上沟通。在商品的功能介绍、质量描述,以及售后服务、投诉受理等网购全过程中,客服人员的语言服务能力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上成交量。客服人员,作为一种语言服务职业,在语言使用方面,除了上文所述的语言正确规范使用之外,还需要结合具体商务内容、商品信息、话语情境与买家进行得体、高效的语言沟通服务。据李海英对部分网购平台中买家“评价”的量化分析,发现无论商品价格高低,买家都对语言服务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购买商品价格越高对语言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可见买家的语言服务需求与经济活动直接关联,语言服务的经济收益较为明显。因此,分析电子商务中的语言服务需求、语言服务质量及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也是网络空间语言服务研究的重要议题。
以上初步分析了新时代语言服务研究的几方面议题。此外,语言服务与传统文化传承、国家安全、家庭语言规划、老龄化社会等等都是值得探索的研究议题。限于篇幅,不再展开分析。
四
语言服务研究的维度
语言服务研究议题多样广泛,就研究维度上看,语言服务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语言服务的语种类型
语言服务是以语言为工具手段或产品内容的服务行为,因而可以从服务所涉及的语言及其变体种类来分析,如通用语服务、方言服务、少数民族语言服务、外语服务、母语服务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同语种的语言服务在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性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当前,外语教育、外语服务受到重视较多,诸多语境下语言服务就是指外语服务,而母语服务、方言服务则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不够。从语言服务价值看,每一种类型的语言服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社会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时代,人们的语言需求也多样化,需要社会和政府提供多样的语言服务。语言服务研究需要关注各语种类型的语言服务,分析其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作用、价值、特点。语言管理上,处理好不同类型语言服务之间的关系(例如通用语服务和方言服务、外语服务),规范和引导不同语种类型的语言服务,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意义重大。近年来兴起的语言景观研究对此可以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此外,从语言的表现形态上看,书面语、口语以及体态语服务、特殊语言服务(如盲文、手语),也是观察分析语言服务行为的一种角度。
(二)语言服务的供需关系
语言服务的语种类型问题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即“用什么来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而“由谁服务”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则是语言服务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作为一种服务,语言服务的完成需要有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针对同一项语言服务,服务者和接受者所处角度不同,对其效果的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一些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出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服务者和接受者对语言服务行为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分歧,例如医疗语言服务中的医患双方对部分医务人员语言服务行为的评价就是如此。就语言服务的效果和效益来看,语言服务研究必须同时关注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从服务者角度看服务行为本身的性质和状态,从接受者角度考察服务接受度,分析服务的最终效果和效益。同时对语言服务接受者的研究也将反馈于服务提供者,从而更好地改善服务条件和水平。因此,语言服务研究是双向研究,离开任何一方的语言服务研究都是不完整的。
就目前来看,语言服务提供者角度的研究成果较多,而接受者角度的研究则有待加强。在这方面,语言消费与语言需求研究大有可为。从语言接受者角度看,除了研究一般的服务接受者对语言服务的消费意愿、服务质量评价之外,还要特别关注特殊人群的语言服务需求和语言消费,如聋哑人、老年人。诸如此类存在语言障碍、语言能力退化的人群,他们的语言消费与语言需求较为特殊,服务提供者,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企业,对此都要有特殊的关照。而未成年人群体,尚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甚至模仿阶段,语言意识观念尚不成熟,对一些语言现象的是非评判不够准确,因而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更加规范的语言服务。
总之,语言服务研究可以从语言消费视角考察服务的效果和效益,语言消费研究可以从语言服务视角分析语言消费的内容和形态。当前,语言消费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框架有待完善。我们相信,随着语言消费研究的深入,语言服务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五
结 语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诸多内容,其中对健康、和谐、丰富多彩的社会语言生活的需求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人类财富,具有多重价值属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语言生活的必要前提条件。语言服务是开发语言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样也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战略价值。构建健康、和谐、丰富多彩的社会语言生活,离不开多样化、高质量的语言服务。
当前,社会语言生活中的语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语言服务还不能满足社会民众的多样化语言需求。因此,在构建健康、和谐、丰富多彩的社会语言生活过程中,语言服务研究者和各相关行业的语言职业、语言产业等语言实践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研究有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议题,有多样化的研究维度。同时语言服务研究具有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属类,因而可以广泛吸收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营养,指导、丰富语言服务研究。新时代的语言服务研究大有可为。
转自:语言服务
小编:冷菁
审读:老甘
总编: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