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通城旅游资源,宣传通城旅游形象
发布通城旅游资讯,请关注通城旅游
引自公众号“通城旅游”
通城皮影戏,俗称“皮影子”。它是在清末民初由陕晋地区传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再由湖北沔阳传到湘北岳阳地区,经湘北地区再传到通城的一种民间艺术。经过通城人民多年发展和加工,通城皮影戏以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影像、优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横生的台词、优雅动听的伴奏而独具一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是通城灿烂的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鲜花。
通城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本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通城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纸板、透明塑料等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皮影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类似现在的剪纸艺术。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约3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两根或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2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三、五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受年龄性别限制,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解放前通城有20多支皮影队,近百名皮影艺人活跃在乡里民间,是人们过年、庆丰收、谢神、祭庙的主要娱乐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唱皮影已成为通城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一大景观。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正月十五闹元宵演《大回窑》;二月二是土地菩萨生日,演《土地会》;三月三是寒食节,演《火焚绵山》;四月八祭神演《箍箍阵》;五月端午节演《汨罗江》;六月六祭杨泗将军演《哪吒闹海》;七月七日演《鹊桥渡》;八月十五演《唐明皇游月宫》;生子添孙演《双麒麟》、《三代五状元》、《三喜临门》;升学乔迁演《河峰山》、《冷水井》、《麒麟阁》等。娱神又娱人,增添了节日气氛。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敬神打醮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通城皮影戏的道白有散白、韵白两种,以地道的鄂南土话,夹杂着湘北方言和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方言土语等,幽默风趣诙谐,充满乡土气息和民俗风味,使听众极具亲切感。唱词一般为“五五七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三种句式,也有三四字垛板句。皮影唱词“十五韵”和诗词韵字“十三辙”相同。演唱艺人必须通晓音韵,尤其是自编自唱“浩水词”时,一定要做到出口成章、压韵合辙。
通城皮影戏伴奏乐器有渔鼓筒和云板打板眼,鼓、钹、大锣、小锣、马锣打闹台、间唢呐、二胡和唱腔过门。皮影戏班由三至四人组成,一人掌影子兼演唱,一人操渔鼓、云板、一人“打夹手”(锣鼓等)。加上灯光面景、扩音设备,使皮影戏极富艺术感染力。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通城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马港、五里镇等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丞待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它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让这枝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奇葩,重新焕发出灿烂夺目的鲜丽光彩。
作者:一路行吟
来源:咸宁周刊
介绍通城旅游资源,宣传通城旅游形象
发布通城旅游资讯,请关注通城旅游
图文:Lam
审核:林欣
责编:老甘